■ 赵志君
欧元区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怪胎,是一个没有财政和政治统一的经济联合体,失去独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联合体,一个放弃补救市场缺陷的联合体。发展的不平衡将进行自我强化,最终导致欧元的解体。我国政府参与的针对欧元区的任何拯救措施都应三思而后行。
2010年欧元区国家的公共债务创出了历史高位。根据4月26日报道欧元区的国债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5.5%,相当于GDP的85.1%。欧盟的公共债务也超过了80%。在2009年公共债务是74.4%。在财政赤字方面,欧元区和欧盟表现略有好转,2010年分别下降到6%和6.4%。2009年赤字分别是6.3%和6.8%。按欧元现价,欧元区的GDP 增长2.6%,欧盟录得4.2%的负增长。
2010年,爱尔兰的财政赤字高达GDP的32.4%,是欧洲国家最高,紧随其后的是希腊(10.5%),英国(10.4%),西班牙(9.2%),葡萄牙(9.1%)。只有爱沙尼亚录得0.1%的财政盈余,瑞典达到预算平衡。债务率最低的是爱沙尼亚,占GDP的6.6%,其次是保加利亚的16.2%和卢森堡的18.4%。14个欧盟国家政府债务相当于GDP的90%,其中希腊142.8%,意大利119%,比利时96.8%,爱尔兰96.2%,葡萄牙93%。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其债务率也超过了60%,达到83.2%,法国是81.7%,英国是 80%。
根据欧元区国家的协议,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国债余额不得超过GDP的 60%。各国财政突破预算,债台高筑,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欧元的前途蒙上了阴影,欧元区面临崩溃的危险。
1.扩张性政策依赖症。自凯恩斯主义问世以来,凯恩斯主义成为各国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教条,使经济患上了扩张性政策依赖症,各种约束机制失灵。长期以来,各国的宏观政策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患上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依赖症。在经济衰退期,都愿意推出扩张性财政政策,而经济繁荣期却不愿意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导致财政支出政策刚性,而财政收入在经济衰退期间下降,赤字成为经济的常态。譬如,欧元区关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3%和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60%的规定,对“欧猪五国”而言形同虚设。
2.税收和福利刚性。在西方国家的民主选举制度下,为了拉选票,总统候选人既要讨好穷人、又要讨好富人。提高税率往往遭到富人的反对,所以,在选举期间总统候选人就承诺减税,刺激经济。另一方面,为了讨好穷人,就承诺增加政府支出,提高福利待遇,提高穷人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一方面政府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支出却在增加,必然导致财政赤字。
3.名义工资和价格刚性。发达经济体普遍实行最低工资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劳动力成本让美国很多方面失去了竞争力,特别是在传统的制造业方面,资金、技术和制造业生产线大量外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这不仅带走了技术和生产线,而且带走的就业机会、资金和GDP与税源,对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当然,毋庸置疑,这种产业转移对这些国家的企业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新兴市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无疑享受高增长、高就业、高税收的好处。当然,这种全球化的格局对欧盟也有积极的方面,降低了欧盟的资源、能源消耗,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中国也有消极的一面,中国面临空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环境污染严重。
4.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崛起,全球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进入本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贸易体系,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这些国家在起步阶段,经济规模小,生产力落后,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人力成本、土地成本都很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资本,但增长潜力巨大。发展中国家的低价土地、劳动力与发达国家充足的资本和技术有结合的要求,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为这种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源源不断地向新兴市场国家流动,导致发达国家税收下降,财政赤字扩大。
5.僵化的汇率体制。欧洲债务危机与欧元制度的缺陷有关。欧元区产生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由罗伯特·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其后麦金农、哈伯乐和弗莱明等经济学家对其理论从不同侧面修正补充和完善。根据我的理解,所谓的最优货币区是指不同的地区采用同一种货币时不会影响市场的均衡,或者在市场均衡被打破之后,存在一种使市场自动恢复平衡的机制,这样在两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不会减少人们的福利水平。
蒙代尔采用需求转移的例子来分析两个不同地区在遇到需求冲击时,市场恢复均衡的机制和条件。他认为要素充分流动是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对货币区结构失衡进行有效的调节。麦金农认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是区内国家的经济高度开放性,经济结构相同,经济周期同步。
蒙代尔的分析是建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是一种静态、短期需求冲击分析,供给冲击、制度冲击、文化差异、国家间增长不平衡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并没有纳入其考虑范围,因此,蒙代尔的分析是不全面的。麦金农所谓的高度开放,经济结构相同和经济周期同步的标准很难量化。每个国家都存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分,何为高度开放众口不一。经济结构本身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今年两国的经济结构相同,实现货币统一,明年结构不同了怎么办?是否就要取消货币统一呢?
统一的欧元节约了欧元区各国经济交往的成本,同时各国政府放弃了一项经济政策工具,即丧失了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换言之,在一个货币联盟中,成员国的中央银行要么取消,要么不再拥有任何实际权力。欧元作为欧元区国家的统一货币被永久固定下来,这比各国之间实行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走的更远。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虽然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完全独立,但保留了影响货币供给量各种政策手段。在固定汇率体制下,汇率是否处于均衡状态无法判断,因此各国的货币不是高估就是低估,导致国际贸易失衡,从而可能导致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统一货币犹如一种固定汇率机制,但要比固定汇率机制走得更远。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意大利里拉与德国马克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则当意大利产品竞争力超过德国时,意大利可能长期保持对德国的贸易顺差,导致德国马克大量流入,但是由于德国马克不能在意大利流通,意大利企业必须将德国马克兑换成意大利里拉,引发意大利大量发行基础货币,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在意大利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基础货币获得美元储备后,又通过大量购买德国债券,回流到了德国流通领域。结果,两国的流通货币总量大大增加,意大利出现通货膨胀。
假如德国马克可以在意大利流通,意大利里拉可以在德国流通,而且两国货币实行固定汇率,那么,虽然贸易顺差导致意大利境内货币流通量增加,意大利不会启动基础货币发行,这样意大利境内德国马克的增加等于德国境内马克的减少,两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就不会增加。但这时两国货币会面临新的问题。当德国因为贸易逆差导致就业不足时,德国可能启动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德国马克的供给增加,马克相对于意大利里拉贬值,固定汇率崩溃。另一种情况是,在双币流通的条件下,在意大利市场将不愿意接受德国马克,在德国意大利里拉受欢迎,逼迫马克退出流通。这就是所谓的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定理: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与货币的自由可兑换是不相容的。所以,要维持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自由兑换和固定汇率机制,至少一个国家放弃政策独立性。这很可能造成,当一个国家经济过热、需要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却不得不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两个国家试图根据自身的情况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两国的货币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欧元区几个主权国家使用统一种货币,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首先,在欧元产生之后,欧元区内各国失去了影响货币发行的工具,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不需考虑个别国家的贸易顺差或者资本项目顺差,各国增发货币的渠道被堵死,恶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第二,没有固定汇率的双币机制,欧元区各国中央政府就不可能把企业的区内贸易盈余变成外汇储备,失去外汇储备后政府也丧失了对外投资的功能和债务货币化途径。受制于3%的赤字限额和60%债务率,政府的财政政策也受到很大的制约。第三,货币区内部增长的不平衡缺乏有效的补偿和救助机制。区内国家的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一国的实际汇率长期被低估,导致贸易伙伴长期赤字,失业加剧、财政困难,形成恶性循环。譬如,德国对意大利和希腊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意大利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政府财政赤字,不得不向德国举债。为了保证债权的安全性,德国向意大利政府施压,要求意大利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减少财政赤字。这将造成意大利经济恶性循环,最终也可能损害德国经济。因此,从理论上讲,欧元区的某些国家完全可能由于加入欧元区(固定汇率机制)而发生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欧元体系的崩溃。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两个国家使用一种货币有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一个国家不同地区(新疆和山东)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而不是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货币呢?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别巨大,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好、劳动力素质高、享受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设定的前提条件。但为什么各地区能够实行统一货币呢?第一,尽管统一货币加剧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但中央政府可通过财政手段调整和平衡各地区利益。例如,为了解决新疆的财政问题,可以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吸引外地资金来新疆发展。第二,中央政府在货币发行上很少遇到阻力,可以通过财政赤字的货币化逐渐解决债务风险。由此看来,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补偿调节机制。货币政策实行总量管理,结构问题需要留给利率和价格机制发生作用。第三,在主权国家内部,文化认同感大大高于国家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保证。失业问题可以通过人口的充分流动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地区税收差别政策来解决。但是,对欧元区国家来说,由于没有统一中央财政,这些调节补偿机制是不存在的。
欧元区是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建立的,而最优货币区理论从产生那天起就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最优货币区理论从纯市场角度分析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模型是静态的,没有考虑跨区交易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从动态的角度,各国经济结构随时随地在变,货币的价值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币值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当不同国家存在制度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差异时,受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会长期超过另一个国家,从而导致贸易条件改善和均衡汇率的上升。但是,刚性的价格把一国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劣势长期锁定,统一的货币排除了名义汇率变动的可能性,致使资本和人才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流动和集聚。比较劣势的国家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债务率提高。当一国政府债务积累到无法偿还时,必定发生债务违约,导致欧元货币危机。
挽救欧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欧元区的国家达成一致意见,欧元区各国不惜一切代价给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等国注资。注资的方式可以是财政状况好的国家给金猪五国提供贷款,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其他欧洲大国自身难保,负债率大都超过了80%,况且很难得到其他国家居民和议会的同意。另一种方式是欧洲银行直接为希腊等国提供融资。这将引发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鼓励财政失败的国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注资方式治标不治本,也就是说,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没有消除。
另一种是欧元区国家实行政治和财政统一,就像美国和中国一样形成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样,市场的缺陷可以通过欧洲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政治途径解决。然而,短期内,这种希望非常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