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越 魏东
1.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 大连经济贸易学校;辽宁大连 116000
深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逄越1魏东2
1.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 大连经济贸易学校;辽宁大连 116000
细胞生物学在大学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配套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几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提高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和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ies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实验教学是推动学科发展和开拓新知识的动力;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中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要工具。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愿望。此外,在理论知识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必将与之脱离,所以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如今,陈旧的实验教学内容不仅不能给学生传授新兴的知识,同时也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尤其在生物学领域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大多是交叉和重叠的,所以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出现多学科开设同一门实验的现象,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胞基本形态的观察等在“细胞生物学实验”和“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均有开设,且基础细胞生物学实验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因此,不利于学生对学习热情的提高。另外,如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等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实验内容;更重要的是开设的实验大多为“静态”。如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内特定结构的观察等等。久而久之,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为适应当前实验教学形式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压缩部分陈旧的实验内容和删除与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相重叠的实验内容。并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插入最新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的介绍;这样不但扩展知识面,而且学生也能对新实验技术和方法更易理解和掌握。同时选留并增加了在细胞生物学各分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实用性很强的或与综合创新关联紧密的实验项目。如保留了学生今后科研中常用到的染色体制备,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显示与分析,细胞培养等实验项目。在细胞原代、传代培养实验基础上,新增了细胞活力测定与计数、细胞的冻存与复苏等实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与细胞培养有关的系列技术;在染色体制备实验基础上,增加了核型分析等实验,使开设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较为系统和全面,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前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验讲解,包括实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需占用课堂大量的时间;因而出现课堂时间紧张,造成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无法开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想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的开发。
为了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实验时间,我们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开放实验课堂,不再是以老师讲学生学,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学。首先将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整个实验的原理,理解实验中每一步骤的方法和作用,完成简单的实验构思;另外了解该实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用途。为了实验能顺利地进行,在实验前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对本次实验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另外实验中可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探讨。
2.1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工作,使一些难以讲解和开展的实验教学得到轻而易举地解决[1]。根据实验内容我们制作了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购买了一些细胞生物学实验演示教学光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蛋白印迹实验、多种显微镜的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流式细胞仪使用以及让学生观看无菌操作过程的教学示范片等。
2.2 传统教学与开放式研究型教学相结合
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2]。这些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方式使学生经历了严格的科学训练,培养了学生严谨、诚信和求实的良好科研作风,为以后多种形式的创新性研究项目的申报、实施和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3 实验教学与创新性科学研究相结合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因此我校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都会在细胞生物学课程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们查阅大量资料后由学生独立实施和完成的[3]。从申请项目看,许多创新性科研内容都与动物、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分裂和细胞形态结构观察等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有关。学生们开展的这些创新性科研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过来又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4]。
以往的实验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期末考核仅是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和口试。最终学生成绩都差不多,出现学生抱怨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有的学生就此出现了学与不学一个样的心理,用一种不认真的态度对待实验,甚至出现不同小组之间互相抄袭好的实验结果以求得到高分。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学不到新的知识,也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完善实验考核的方式,进而约束学生的学习。首先,需要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严格、公平的完成实验成绩的评定,其次完善实验评定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出勤,课前预习,规范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其中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报告的完整,实验数据(必须是学生原始记录的数据)及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和其他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思考题。另外受学生关注的就是期末的考核,以往均采用学生对指定的实验步骤或实验仪器进行操作给分,这让许多学生捡了便宜,也让部分学生厌倦。因此我们在最后的实验中采用综合性的实验作为考核的方法,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作为一个学期以来学生对实验学习情况的检查和期末考核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要点的掌握,实验完成和实验的规范操作。最后就是对综合性实验的答辩(以多媒体方式),包括课件的制作,答辩的情况。答辩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对答辩小组进行提问,最终由细胞生物学课程组老师评定给分。通过将实验考核模块细化,降低了学生实验成绩的随机性,同时也为学生增添了几分竞争的意识。
为实现将我校从普通高等学校向全国一流大学迈进,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拥有一流的教学模式和能培养出一流的师资队伍。因此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必行之路。
通过对整个实验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在最后的综合性实验中,完全由学生自行完成,不仅能满足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渴望,还有助于改善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改革的方法和措施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并且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1]高清祥,侯岁稳,高欢欢,刘恒,贾鹏飞,王代偲,王崇英.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2):80-84
[2]张慧明,丁杭,张海涛.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1):101-102
[3]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国大学教育. 2005(4):8-9
[4]李小燕,刘江东,郑凌,彭雄波.深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116-119
Deepen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Cell Biolog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ang Yue1, Wei Dong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2. Dalian economic and trade school, Dalian 116000
Cell biolog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urse design of bio-related specialties.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 courses of cell biolog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 The essay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reforms of cell biology experim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changing experiment contents,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reforming examination method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etc. Its aim was to improve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and meet the demands of Bio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qualified personal training in 21century.
G642.3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