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谈高校教师在PPT制作与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2011-02-17 01:09王晓英马方圆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吉林132013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23期
关键词:吉林高校教师误区

王晓英 马方圆 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 吉林 132013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谈高校教师在PPT制作与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王晓英 马方圆 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 吉林 132013

PPT以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易于操作等优势成为高校教师广泛使用的现代教学工具之一。但部分教师在实际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往往陷入违背学生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规律的误区。高校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提高制作水平,才能真正发挥PPT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效。

学生认知; 高校教师; PPT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多媒体课件已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在众多的多媒体课件中,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幻灯片制作软件 以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易于操作而博得了高校教师的青睐,有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使用的课件中,PPT 课件占90%以上[1]。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某些教师所用的PPT制作简单,缺乏设计,忽略了PPT信息的接收者--学生的认知规律,致使PPT使用功效降低,有的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甚至扼杀教学激情[2]。本文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学生认知加工规律出发,总结出高校教师在PPT制作和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1 PPT制作和使用中的误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有积极的认知参与,大学生的认知过程由感觉和知觉(合称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要素组成,影响大学生有效认知加工的PPT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1 对象与背景差别过小—不利于学生视知觉的选择

有调查分析表明,课件的外观与教学效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通过PPT获取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觉选择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从背景从区分出对象的过程。对象与背景差异越大,越容易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当需要学生掌握的信息具有新、异、美、动、强等特点时,容易被学生的知觉所选择;如果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没有达到或稍在学生的差别感觉阈限之上,则对象不容易被学生所清晰感知。感知觉是学生认知过程的第一步,更是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的基础。高校教师在PPT制作和使用中,往往存在下列不利于知觉选择的误区:幻灯片的背景色过暗,和文字的颜色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文字的字体、字号大小、线条、颜色等未经加工,远处的学生看不清楚;图片过小或模糊不清;视频影像、声音不清晰等。

1.2 灯片内容太多、不简洁、重点不够突出—不利于学生记忆加工和思维培养

心理学研究中把人的记忆分为“记”和“忆”两个过程,其中“记”包括识记和保持,“忆”包括再认和回忆。“记”是“忆”的前提和基础,“忆”是“记”的最终目的。只有科学的识记,才能牢固地保持,保持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心理学家米勒的研究发现:人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信息单位或组块。如果每张灯片的文字太多,学生在识记时,难以把所有的信息都保存在短时记忆中,而短时记忆又是长时记忆的基础,长时记忆是学生存贮信息的主要形式。此外,记忆是思维的工作车间,思维是对记忆内容的加工和抽象概括。教师制作的PPT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这既符合学生了记忆规律,也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纵观各高校教师制作的P P T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把书上的内容未经组织地搬到课件上,而上课时又照“件”宣科,课件上根本体现不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其实,PPT只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之一,课堂教学的重点还是综合运用各种教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课件变讲稿,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加工,也不利于分析和理解,最终会妨碍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课件应以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为好。温斯坦和梅那(1986年)提出两种有用的组织策略:列提纲和画地图。在PPT制作中,教师不妨利用这两种策略,它们能帮助学生分析知识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1.3 界面呆板—不利于学生表象的积累和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它是学生想象的原材料。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知觉材料,便可丰富事物的表象积累,这会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力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利用形、声、视、动等多媒体元素表现教学内容,还可以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有的教师制作的PPT课件只是文字的堆积,界面呆板,没有充分发挥PPT“多媒体集成、图文并茂、手法丰富”的优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发挥PPT辅助教学的功能,当然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1.4 界面华而不实—不利于学生注意稳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虽不属于心理过程,但它是各种心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学生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时都需注意的参与,它是认知的警卫。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当学习的对象具有新、异、美、动、强等特点时,容易引起学生无意注意,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然而如果具备上述特点的刺激物不是学生应该掌握内容,或使用不当,它们往往成为导致学生注意分散的元凶。

为了增加花样,在多媒体课件中滥用音响、动画及特技效果,不仅淹没了主题,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4]。例如:有些年轻教师在幻灯片的背景中加入卡通动画,学生观察灯片时往往被动画所吸引,而忽视了灯片中的重要的信息和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在制作PPT时,即要注意使课件生动活泼,又要切忌华而不实。

2 改善PPT制作现状的两点建议

2.1 转变观念是提高PPT制作水平的思想基础

在P P T制作与使用中出现的种种误区,与教师的观念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站在教者的角度研究如何“教好”?而非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学好”? 因此在制作PPT时,通常只把它当做“教具”而非“学具”。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 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5]。

有些教师并未认识到PPT的优势,课堂上为了使用而使用PPT,自然不会用心制作PPT。转变观念是提高PPT制作水平的思想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同行间交流或向学生调研来了解PPT的优势及学生的需求,以便从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来设计和制作PPT。

2.2 熟练操作计算机是提高PPT制作水平的技术保证

某些教师制作的PPT质量低下,可能与其计算机使用技能和能力低下有关。比如某些老师打字速极慢,不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寻找有用的信息等。为此学校管理者应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培训,教师自己也应该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PPT制作水平。

综上所述,PPT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PPT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功能的发挥。高校教师应走出误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精心制作PPT,那些集科学性、艺术性与一体的PPT,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

[1]刘跃军.教师制作PPT 课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2009;18:26-28

[2]刘子瑜,马毓,等.高校逾九成课堂借助幻灯 PPT被指扼杀教学激情[J/OL].浙江在线,2009-10-10

[3]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周中云.创新性学习课件若干设计原则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6;3:80-84

[5]韩云瑞, 张静.谈PowerPoint 电子讲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J].现代教育技术,2005;5:76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3.154

王晓英(1968- ),女,吉林农安人,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

马方圆,(1983-),女,吉林安图人,吉林医药学院,心理学讲师。

猜你喜欢
吉林高校教师误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