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佐铎,王 哲,魏 鑫
(武汉工业学院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
矿产资源型企业是指直接以矿产为主要对象,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采、选、冶及矿产品贸易等活动,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位,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1]他们大多先由矿产勘探、采选业或冶炼业起步,并经由多年的发展,通过向上下游的延伸和扩张,多品种经营而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雄厚经济实力的集团公司。由于这类企业经营对象和产品等的特殊性,在经营过程中除具有一般企业所共有的风险外,还因在勘探、开采、选冶、贸易等环节的不确定性,而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近年来,由于全球化、信息技术、顾客需求、战略联盟和外包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与“风险”的联系更为紧密,战略风险也在增加。而战略风险所具有的动态性、特质性、主观性和不可消除性,决定了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必须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入手,对应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不同阶段,分析企业可能产生的战略风险类型,深入探讨其形成原因,为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影响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风险形成的原因较多,既有来自于外部客观原因、宏微观因素,也有来自于内部主观原因、观念因素和能力因素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战略管理要经历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几个阶段,战略风险正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从战略管理过程中派生出来的。在这过程中,每个阶段企业的战略任务不同,呈现出的战略风险也是不同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风险的整体。因此,企业战略风险分析可从企业战略分析风险、战略选择风险、战略实施风险三方面进行。[2]
矿产资源是这类企业经营的核心,企业战略制定的前提条件是对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矿业市场环境分析而形成的一系列战略依据和假设。在这过程中,企业战略领导者能否全面、系统、准确地获取内外部各种经济、矿业政策等信息,从中选择和界定对企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形成正确的战略假设,关系到后续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如果在战略分析阶段,忽视了某些关键因素或对战略的边界条件判断失误,就会产生战略假设风险。一般来说,导致战略假设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高层领导和战略管理人员的战略分析能力、企业愿景和信息化水平等。[3]
1)战略分析能力。参与战略分析的人员主要包括企业高层领导、企业战略管理人员和部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等,这些人员的战略意识、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经验技能等都会制约他们的分析结果,从而影响整体战略分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决定战略制定的风险及其大小。在我国,战略分析主要是大型矿产资源型企业决策者,如董事长和总裁的职责,由于缺乏必要的战略能力,身陷于各种日常管理事务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企业的战略环境,这样就加剧了战略假设风险。
2)企业愿景。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追寻的未来意象或景象,是企业的理想和战略分析的指导。如果企业没有稳定、清晰和共同认可的愿景,那么战略分析就无所依据,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就可能被排除在战略分析者的视野之外。目前,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型企业都没有明确的愿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甚至把“开发矿业,服务国家”等口号或企业文化错认为企业愿景,这样就容易误导企业战略分析人员,使他们无法准确判断企业所面临的战略环境,确定企业可以利用的机会和优势,以及企业须回避的威胁和弱点。
3)信息化水平。传统的信息获取具有投入高、时滞强、易被有关人员独占等特点,企业战略分析的效果普遍较差,战略假设风险也普遍较高。而现代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效率显著提高,使信息具有实时、共享的特点,战略风险分析也具备了更充分的条件,但如何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以及对关键信息的分析能力又存在风险。
从战略假设条件所决定的多种战略方案中挑选和确定最终可实施方案的过程就是战略选择,其决策过程取决于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主要利益相关者用来决定公司战略方向和战略产出的一种机制,战略选择实质上是各主要利益相关者通过博弈、妥协来实现利益均衡的过程。如果治理结构安排不当,则会出现权力失衡、利益失衡和战略失衡,由此产生战略治理风险。战略治理风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均衡度、信息对称度、价值观认同度,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健全程度等因素。[4]
1)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均衡度。矿产资源型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包括股东)、管理者、技术人员、矿工、矿政管理部门等。[5]由于企业的战略选择会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所以各主要利益相关者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如:游说、舆论、谈判乃至贿赂等手段)来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如果企业的某个或某些主要利益相关者不具备影响企业战略抉择的足够权力,那么他们的利益就有可能被侵蚀,而这种利益侵蚀会反过来侵蚀企业的战略根基,也会导致企业战略风险的产生。
2)信息对称度。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选冶和贸易过程中,由于其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等特点,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矿业经营者,即职业经理人掌握着大量相关矿产资源、矿产品经营的第一手信息,而企业的所有者对这些信息不甚了解,这样就可能出现矿业经营者在进行战略选择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最终导致所有者、其他利益相关者与经营者的决裂,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3)价值观认同度。企业利益相关者对收益诉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将导致战略选择风险产生的。矿业投资者期望投资回报率高,见效快;管理者、矿工和技术人员期望着高工资、高福利、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多的带薪假期、更多的授权和更小的职业风险;矿政管理机构则期望企业采用先进的勘探、采、选、冶炼技术和节能技术,扩大本地就业、交纳更多的矿业税费,拉动本地经济发展,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本地的环保压力。如果各利益相关者都固执地坚持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互不让步,那么企业战略选择过程就会演变为遥遥无期的争论,而错失良机,造成重大损失。
4)企业治理结构的健全程度。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均衡度、信息对称度、价值观认同度最终都将反映在企业治理结构的健全程度中。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会等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设置与权责划分极大地影响着企业战略选择;董事会的性质、构成、权责及其与经理会的关系是制约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监事会的设置及其实际权限也会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在我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经营过程中“一股独大”,即某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过于膨胀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失去参与决策的机会和权力的情形不少,一些矿产资源型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甚至股东大会都形同虚设,所有权力都集中在CEO手中,这种治理结构的缺陷必然会导致战略选择的风险。
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就必须整合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果企业已有的资源、能力和条件无法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具体表现为治理结构与战略不匹配、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储量与战略不匹配、文化与战略不匹配等情况,就会导致战略错位风险;[2,6]但如果既定战略实施成功后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随国内外经济形势及矿业市场的变化而发展,就极有可能转变为阻碍战略发展的核心刚度,使企业的优势成为劣势,形成战略实施中的战略刚性风险。
1.3.1 战略错位风险的成因分析
战略错位风险主要表现在战略实施阶段。如果战略目标和战略本身没有问题,那么如何创造性地筹备和动态均衡地配置战略实施需要的各种资源与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执行力、应变力和控制力。
1)执行力。执行力是将既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体系。企业确定战略目标时,既要考虑现有的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储量和勘探、采、选、冶炼等能力的匹配程度,同时还要超越现有条件,这样就需要具备强大的执行力。在战略目标和战略确定后创造性地从企业内外部整合各种资源和能力,根据既定的战略来实行变革管理、改造企业文化、深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矿业勘探、采、选、冶炼流程、设计和实施各种业务策略等。而开展这些活动都需要相应的能力支持,如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确立效率优先的文化,矿业差异化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确立创新主导的文化,矿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则要求矿产资源型企业确立协同、竞合的文化等,如果企业不具备这些能力或相互间不匹配,就会产生战略错位风险。
2)应变力。应变力是在实施既定战略的过程中应对内外部突发事件的能力体系。在实施既定战略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矿业市场条件与战略制定时的假设可能不完全相同或者假设中没有涉及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变化的积累还会导致对矿产资源型企业影响重大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如“9·ll”恐怖袭击、“非典”、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矿业开发融资困难而出现的资金链断裂、矿业开发的民族保护主义、2010年墨西哥湾海上漏油事件等就是无法准确预测的突发事件。对此,如果企业不能够动态地修正战略假设并据此调整战略选择和实施策略,就会导致战略错位风险。
3)控制力。控制力是结合战略目标和战略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战略实施进程和绩效的能力体系。战略控制的前提是获取反馈信息即战略实施进程的信息,其目的就是持续地发现企业战略目标与战略实施进程和绩效之间的错位并及时予以纠正,如果企业的控制力较弱,也会导致战略错位风险。
1.3.2 战略刚性风险的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型企业由于其经营的特点,尤其是某些矿产品所具有的物质-金融双重性,而使企业战略的实施变得更具风险性。如果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合理的且企业战略实施非常成功,那么随着战略的实施企业就会形成与特定战略环境和资源等相适应的核心能力。如果战略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而企业依然坚守特定的核心能力,就会出现战略刚性风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打破核心刚度会削弱企业现有的能力,例如企业打破当前的组织结构,改变现有的勘探、采、选、冶炼生产流程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即使这种损失只是暂时的,企业也很难主动做出改变。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企业要废弃原先建立起的核心能力,一定会伴随着部分阶层从显赫的级别上退位,这种革新破坏了当前的权力结构,损害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他们为了保护既得的利益会千方百计阻挠这种变革的发生。从行为学的视角来看,因为人们对过去业已形成的惯例程序习以为常,许多行为习惯难以改变,打破核心刚度会令他们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他们对变革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矿产资源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对象的有限性和生产的时限性、先期开发性投入大、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效益的递减性、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产业层次低级化和产品的同质以及矿产资源的物质-金融特征等而衍生出一系列特殊的风险内涵。通过系统的分析指出:战略假设风险来自于企业高层领导和战略管理人员的战略分析能力、企业愿景和信息化水平;战略治理风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均衡度、信息对称度、价值观认同度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健全程度等因素,而战略实施风险来自于战略错位风险中的执行力、应变力和控制力,以及战略刚性风险中核心力的固化。
[1] 文先明,贺正楚.资源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 刘升福 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理论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31-32.
[3] 龚艳冰,等.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理论、模型及应用综述,科学学及科学技术管理, 2008(09):142-148.
[4] 周黎. 企业风险管理的种类及其防范[J].冶金财会,2006(08):42-43.
[5] 段志群.矿业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0):123-125.
[6] 程谊梅,杨松令.系统论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经济论坛,2007(0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