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长矿区延安组煤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2011-02-15 17:32陈晓智汤达祯邓春苗
中国矿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煤层气测井沉积

陈晓智,汤达祯,许 浩,邓春苗,何 伟,田 冲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2.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我国煤炭资源量巨大,煤层气产业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3]。煤层气在煤田中普遍存在,但要成功地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开发,需具备并认清煤层气地质条件。作为煤层气的生气与储气载体,煤层的地质特征制约着煤层气的形成、运移与富集成藏[4-5]。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含煤地层,准确地对其进行划分与对比,是煤层气开发的理论依据。因此,认清煤层发育特征,确定煤层对比的准确性以及分析煤层发育特征的控制因素,是今后采煤与采气综合勘探开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1 区域地质概况

彬长矿区是国家规划的十三个煤炭基地——黄陇基地的主力矿区之一,矿区位于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中部的彬县-长武县境内,面积3011.788km2。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分属陕北斜坡旬邑坳陷西部,渭北隆起带北缘,西部褶皱带东侧。矿区地质构造简单,总体形态为一个NW向缓倾的单斜构造[6],其上发育少量的短轴背斜与宽缓向斜组成的褶皱构造,轴向近NEE-SWW,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0°,区内断裂构造较不发育。

2 彬长矿区煤层发育特征

2.1 含煤地层

彬长矿区区域范围波及到彬县全境和长武县南部的主要含煤区域。区域地质调查和钻孔深部地质揭露表明,矿区西南外缘出露古生界地层,向内依次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

彬长矿区主要的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根据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可将其自下而上分为延一段、延二段和延三段三个含煤段,含煤系数为17.4%[7]。

2.2 煤层对比

彬长矿区由高家堡、杨家坪、大佛寺等近20个勘查区或煤矿组成,由于勘探时间及勘查队伍的不同,各个勘查区或煤矿发育煤层编号不尽相同,这为煤层的开采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利用基准面旋回与沉积相、岩性组合、测井曲线组合及煤层自身特征多种方法,综合分析4号煤层发育规律,得出了彬长矿区发育煤层对比结果,即延一段发育4#煤层;延二段发育4上、4上-1和4上-2煤层;延三段发育3#、2#和1#煤层。其中,延一段的4#煤层单层厚度大,为研究区的主采煤层。

(1)基准面旋回与沉积相

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认为,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层序演化的主要机制,而基准面旋回是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反映[8]。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延安组地层与下伏富县组和上覆直罗组均为局部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剖面上表现为上覆地层底部的粗粒沉积(粗砂岩或细砂岩)对下伏地层发育的煤层或泥岩层的强烈切割作用,测井曲线上为幅值突变现象,可划分为三级层序界面。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发育特征相比,彬长矿区缺失上部第四段和第五段沉积[9],三级层序旋回表现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并划分为两个四级上升半旋回,分别对应初始充填体系域和超覆充填体系域。

煤是在潮湿的沼泽环境由植物腐烂变质演变而来[10],延一段4#煤层和延三段3#煤层均发育在四级上升半旋回的顶部,沉积环境处于有利于煤层发育的河漫沼泽相、三角洲平原的沼泽相和湖相的泥炭沼泽相中,煤层沉积稳定,可全区对比。

(2)岩性组合

岩性组合特征是沉积环境的物质反映。煤属于一种特殊的岩石类型,煤层的发育必然与煤层顶底板发育的岩石类型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煤层气的富集程度,更受其顶底板岩性的致密程度及厚度的严格控制[11]。彬长矿区延一段发育4#主力煤层,其底板岩性多为铝土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碎屑岩,顶板表现为碳质泥岩薄层(图1)。通过识别这两个岩性标志层,可有效地指导4#煤层的发掘开采。

(3)测井曲线组合特征

测井曲线具有连续性好、可比性强、不受岩心采样率的影响、人为干扰因素小的特点[12]。

利用测井曲线可以较真实地再现地下地层岩性组合特征,进一步提高煤岩层对比的可靠程度。

彬长矿区4#煤层物性特征明显,由于煤层厚度与结构不同,各种测井曲线的形态与围岩物性差异明显。测井曲线组合,一般表现为“三高一低一负”的形态特征。电阻率曲线呈“箱形”或“钟形”,与上下围岩表现为突变特征,为陡值高异常;声波时差为异常高值的“箱形”特征;伽马伽马曲线显示为陡值高异常,呈多峰齿的“箱形”;自然伽马为低值异常,呈“低凹箱形”,与电阻率曲线形成“巨箱形”组合;自然电位曲线一般为负异常。

(4)煤层自身特征

彬长矿区延安组各煤层的厚度差异性、沉积稳定性及煤层自身结构的不同,给煤层对比提供了良好依据[13]。4#主采煤层由于聚煤环境相对稳定,整体来讲,具有单层厚度大、夹矸少的特点。煤层厚度有规律变化,南部较厚,北部较薄,由西向东煤层减薄并发生分岔现象,厚度0.78~22.34m,平均厚度9.91m。煤层均呈现黑色,具褐黑色条痕,以沥青光泽为主,断口为阶梯状、参差状,少量平坦状,煤岩类型多为暗淡型、半暗型和半亮型。

3 煤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3.1 构造作用

煤系的现代展布及赋存状态,主要受聚煤期后地质构造的控制。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发育在克拉通之上,经印支运动不同程度改造而形成的前陆盆地,为沉积和聚煤作用提供了良好场所[14]。彬长地区煤系地层沉积后,主要经历燕山期挤压逆冲、抬升剥蚀,以及喜山早期逆冲挤压和晚期伸展断陷作用。延安组煤系沉积后,地壳仍然处于稳定状态,该区在煤系沉积基础上,接受连续沉积。在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强烈作用,延安组煤系经历了第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同时产生了许多褶皱和断裂,煤系上覆地层遭受严重剥蚀,煤的演化及生气停止。早白垩世时期,地壳相对稳定,研究区以持续沉降为主,延安组煤层几乎均发生变质演化及生气作用;到早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使地壳全面隆升,晚白垩世和古近纪几乎没有接受沉积,煤的演化、生气处于终止状态。

彬长矿区侏罗系地层整体以持续沉降和抬升剥蚀为主,断层很少发育,矿区内部自北向南发育七里铺-西坡背斜、雅店背斜和孟村向斜等褶皱构造[15]。这些褶皱均形成于印支期,且在燕山期构造层具有一定的继承性。4#主采煤层表现为向斜区厚,背斜区薄,其含气量则呈向斜或两背斜之间区域高、背斜区偏低的特征。

3.2 沉积古地理

彬长矿区延安组沉积时期,古地形地貌发育特征明显,受三叠系末期的剥蚀作用控制。研究区整体地势平坦,局部地区发育的古隆起形成了无煤区。

延一段地层是在富县组地形填平补齐的基础上沉积的。中下侏罗统地层沉积早期,地壳因长期夷平,在低洼地区形成广阔的湿地沼泽,为4#煤沉积提供了良好的聚煤场所。整体来看,在南部大佛寺矿区与北部雅店矿区煤层厚度较大,在由东南至东北方向,由于古河道的下切冲刷作用或沉降幅度发生变化引起成煤条件变差,煤层发生分岔、变薄或尖灭。

延二段沉积时期,由于地形起伏差异逐渐变小,岩相古地形环境以河沼相为主,河床相、河漫相及沼泽相交替出现,形成了该段地层以沉积河流体系的河道、河漫滩沉积为主的中粗粒砂岩。零星分布的薄煤层形成于短暂而不稳定的泥炭沼泽相,煤层薄,且厚度极不稳定。

延三段沉积时,区域地形趋于平坦,主干河流已经远离成煤区,从而形成了湖沼化冲积平原,岩相古地理环境以湖沼相为主。煤层形成于滨湖泥炭沼泽。随后,地壳整体抬升,成煤作用结束。

3.3 古气候

气候条件不仅控制着大气降水,同时也控制着地表水的蒸发、陆表风化作用以及植被发育等情况,从而控制着沉积环境演化及煤层发育特征。彬长矿区生长多种古植物,其中,银杏类约占33.8%,松柏类约占18.5%[16],结合古地磁资料[17],总体反映了亚热带~暖温带气候条件。此外,研究区Classopollis花粉分布面积较大[18],反映了在气候湿润的条件下,富含Classopollis花粉的母体植物生活在泥炭沼泽环境中,并参与了成煤作用,形成了延安组一段沉积时期的富煤带。延安组晚期,古湿气流减弱,气候向干燥化方向发展,成煤作用下降至结束。

4 结论

(1)依据基准面旋回与沉积相、岩性组合、测井曲线组合及煤层自身特征等多种煤层对比方法的综合运用,确定了4#煤层对比的准确性。煤层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上升半旋回的顶部,沉积于河漫沼泽、三角洲平原的沼泽或湖相的泥炭沼泽环境中。4#煤层顶底板以碳质泥岩、铝土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为主,煤层在组合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高一低一负”的特征,具有单层厚度大、横向变化有规律的特点,煤岩类型多为暗淡型、半暗型和半亮型。

(2)彬长矿区虽经历了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但侏罗系地层总体以持续沉降和抬升剥蚀为主,褶皱构造控制了煤层厚度变化规律,而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是造成矿区煤层含气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3)煤层发育受古地形的控制,研究区4#煤层主要沉积于地势较低的泥炭沼泽环境中,古隆起和古河道的发育形成了无煤区。古气候条件分析表明,亚热带~暖温带的湿润气候,为富含Classopollis花粉的植物提供了生存条件,有利于成煤作用的形成。

[1] 翟光明, 何文渊. 抓住机遇, 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J]. 天然气工业, 2008,28(3):1-5.

[2] 姜文利.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问题分析[J]. 天然气工业, 2009, 29(10): 114-117.

[3] 姚国欣, 王建明. 国外煤层气生产概况及对加速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思考[J]. 中外能源, 2010,15(4): 25-33.

[4] 张新民, 郑玉柱. 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浅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9, 37(3): 19-22, 26.

[5] 张翔, 田景春, 李祥辉, 等. 陆相煤系聚煤环境及聚煤特征——以青海祁连山和柴北缘含煤区侏罗系为例[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9, 37(6): 1-5.

[6] 王兴. 彬长矿区优质富煤带及环境因素[J]. 陕西煤炭, 2005(2): 7-9.

[7] 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永陇)矿区[J].陕西煤炭技术,1994(21): 62-66.

[8] 徐怀大, 王世风, 陈开远. 地震地层学解释基础[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0: 5-12.

[9] 林文姬, 汤达祯, 徐凤银, 等. 彬长地区延安组层序地层划分[J].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10): 5-8.

[10] 李增学, 魏久传, 刘莹. 煤地质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5: 1-2.

[11] 龙玲, 王兴. 陕西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利用[J]. 中国煤田地质, 2005, 17(5): 44-46.

[12] 伍远学, 陆玉欢. 测井曲线在含煤岩系的划分及对比中的应用——以贵州省盘县北部某井田为例[J].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5): 72-74.

[13] 王优良. 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煤层特征及其对比[J]. 陕西煤炭, 2005(4): 22-23.

[14] 申小龙, 杨宏科, 韦文奎. 黄陇侏罗纪煤田西部构造机理及控煤规律[J]. 中国煤田地质, 2005, 17(5): 11-13.

[15] 王双明. 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6: 126-128.

[16] 王双明,主编. 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1-16.

[17] 黄克兴, 侯恩科.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早、中侏罗世古气候[J].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8, 16(3).

[18] 庄军, 吴景钧,等著.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中侏罗世聚煤特征与煤的综合利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 119-121.

猜你喜欢
煤层气测井沉积
本期广告索引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2019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化学浴沉积制备防污自洁型PVDF/PMMA共混膜研究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
DFS-C02V煤层气井高产因素简析
中石油首个全国测井行业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