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东波
布拉姆斯(1833-1897),1833年5月7日诞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家庭。父亲约翰·雅克擅长演奏圆号、小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他曾在汉堡的军乐队和小剧院乐队担任演奏员,是一个有着极好音乐修养的人,是布拉姆斯的第一个音乐教师。他教布拉姆斯演奏小提琴、圆号和大提琴,其目的有二,一是教给布拉姆斯演奏技术,二是让布拉姆斯也分担一些养家糊口的责任,所以布拉姆斯12岁时就在酒店和夜总会做伴奏,并在剧院帮父亲演奏,此外还教私人学生。布拉姆斯去世前回忆说:“过去像我这样艰难地度日子的人,恐怕并不很多。”布拉姆斯自幼在父亲那里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7岁时跟克塞尔学习钢琴,10岁时又跟克塞尔的老师马克森学习作曲理论和钢琴。在马克森的严格教导下,布拉姆斯勤学苦练,进步很快,创作技巧得到极大提高,这时他已经写了百余首为沙龙消遣的音乐小品,有舞曲、进行曲和乐队改编曲。马克森不仅教给了布拉姆斯作曲理论和钢琴演奏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他引导并唤起了布拉姆斯对巴赫、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和德国民歌的兴趣。这使布拉姆斯终生难忘,1882年,49岁的布拉姆斯将《B大调钢琴协奏曲》献给了年轻时代的恩师和尊崇的长者马克森。
布拉姆斯15岁便在汉堡的酒店里充当钢琴演奏员,演奏巴赫的赋格曲、莫扎特的作品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还演奏他自己根据德国民族和歌曲改编的幻想曲和国舞曲。因演奏技术的精湛和音乐的动人魅力,他引起了听众的广泛注意。是年,正值欧洲各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他有过一定的兴奋。革命失败后,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都到汉堡躲避,其中来自匈牙利的小提琴家雷门尼(1830-1898)与布拉姆斯成为好友,并对他有着很大的影响。雷门尼使布拉姆斯熟悉了丰富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同时也使他体会了一些革命的思想感情。随即,布拉姆斯将匈牙利革命歌曲《拉科齐进行曲》的旋律运用到他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四手联弹中,此后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和一些用匈牙利音调写成的作品,都表明他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1852年20岁的布拉姆斯和雷门尼一起到德国各地演出,在汉诺威演奏时,经雷门尼介绍,布拉姆斯又认识了另一位在汉诺威担任乐队首席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1831-1907)。在约阿希姆推荐下,布拉姆斯到魏玛认识了李斯特,但对其花俏的音乐风格不能接受,就又到杜塞尔多夫认识了舒曼夫妇,并得到他们的赏识与支持,被他们推上乐坛。布拉姆斯认为自己在对艺术的见解上与约阿希姆和舒曼夫妇相近,并按自己的路走下去。不可否认,布拉姆斯创作中的古典传统、标题性构思和民间传统,都与约阿希姆和舒曼夫妇有着直接联系。舒曼晚年的一篇文章《新的道路》就是向公众热情介绍布拉姆斯,这对于年轻的布拉姆斯是极大的鼓励。1862年布拉姆斯离开德国,定居维也纳——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开始了他如日中天的事业。
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并各有其独具特色的、反映他自身思想情感的作品。
第一时期为1848年—1860年,这一时期的不少作品反映了布拉姆斯年轻时代的生活、理想与情感,作品有三首奏鸣曲、三首钢琴四重奏、《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它们反映了布拉姆斯坚强的毅力和明朗乐观的思想情感。此外,还有六首歌曲和四首钢琴叙事曲,它们流露出布拉姆斯对德国民歌和诗歌的爱好,从中也可以窥见他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这尤其表现在两首乐队小品中。不过布拉姆斯在这一时期中的创作兴趣多在室内乐、抒情歌曲和合唱作品,较著名的有《里那尔多》、《命运之歌》、《女低音狂想曲》、《德意志安魂曲》。这一时期,布拉姆斯对亨德尔·舒曼的作品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并选用他的主题写成变奏曲,在这些作品明朗的情感中,也表现了布拉姆斯个人的抒情与写意。
第二个时期为1871年—1890年,在这一时期,德国被卑斯麦统一了,布拉姆斯表现了最热情的祝贺,他企盼着统一后的德国能出现社会的和平、繁荣与自由,并在其合唱管弦乐《凯旋之歌》中,宣泄了狂喜的心情。但是卑斯麦统一后的德国,更加黑暗与残酷,现实使布拉姆斯感到十分失望,先前的狂喜逐渐消失了。从充满英雄乐观的《第一交响曲》之后,《第二交响曲》转向田园牧歌性的,《第三交响曲》是抒情的戏剧性的,《第四交响曲》则表现出太多的消极与无奈。与此同时,在《海顿主题变奏曲》中他又表现出对古典传统的依恋,这在一些室内乐作品中也有所流露。这一时期是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鼎盛时期,但他在思想情感的表露上则是矛盾的。
第三个时期是从1890年直到他逝世。晚年的布拉姆斯创作能力不断衰退,主要写作室内乐和抒情歌曲。孤独和失望的情绪使他不再振奋,因而作品的形式流于小型化,作品的情感与情绪范围也变得狭窄了。尽管如此,布拉姆斯在晚年仍有不少佳作,如《单簧管五重奏》(OP.115)两首单簧管奏鸣曲、特性钢琴小品集(OP.116-119)和七册《德意志民歌集》,它们都是在音乐史上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传世之作。其中,《德意志民歌集》还深深地打上了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的深厚情感的烙印。
在布拉姆斯的作品中,声乐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共写了三百八十余首歌曲,其中,约有三百首是为独唱和钢琴而写的抒情歌曲。它们在西欧音乐史上曾引起众多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的极大关注,歌唱家们也争相演唱。布拉姆斯的抒情歌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主要是抒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矛盾的心理和思想感情,他们经常在喜悦、兴奋、怡然自得或心性沉重、精神痛苦、寂寞忧伤中徘徊游荡,进退维谷,而他们的内心却特别渴望生活中充满新鲜空气,能在快乐和愉快中度过每天的时光。这在《永远相爱》、《五月之夜》、《爱情的忠实》、《致夜莺》、《记忆》、《我的爱情之春》、《致月光》、《恋歌》、《我昏睡沉沉》等歌曲中流露无遗,深切地反映了他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另一类是他改编的德国民歌和别的国家民歌以及他自己创作的民歌性质的歌曲,它们风格清新、情感朴实、旋律新颖动人,如《女孩子们,我能否和你们一起去》、《小妹妹》、《柳树林中一小屋》、《星期日》、《徒然小夜曲》、《铁匠》、《在探望情人的路上》等。两类抒情歌曲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继承了古典的传统,具体说,就是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它们又与德国民歌和别的国家民歌紧密联系;在歌曲结构上特别喜欢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在风格上具有清新的民间生活气息,在内容上有着浓郁的家庭生活情感;能将旋律的走向与语言的自然声调有机结合,使听者能在优美的音乐中品尝文学性的语言;钢琴伴奏织体简朴的写法与流畅的歌唱旋律紧密结合,又体现了室内乐的特点;多变的节奏的运用,对音乐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附点音符、切分音、重音移位、三连音的使用便是;调式调性色彩变化与对比,使音乐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在《陡然小夜曲》中,第一、二、四段为A大调,第三段则用a小调与之对比;在《草率的誓言》中,第一段结束处由d小调转为D大调;在《你的蓝眼睛》中,音乐开始在bE大调,第二段则转为bG大调,临近结尾时,又转回到bE大调,色彩十分鲜明。
布拉姆斯在抒情歌曲创作上的成就,使其在西欧音乐史上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他是德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上最后的一位古典作曲家,他的抒情歌曲被列为19世纪德国艺术歌曲的主要文献。
[1]张洪岛主编.欧洲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卡尔·涅夫.西洋音乐史[M].上海:上海万叶书店,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