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林,赵成铭
(1.河北省邯郸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邯郸 056005;2.山东省昌乐县高崖库区畜牧兽医站,山东昌乐262424)
某奶牛养殖户存栏奶牛95头。2009年8月3日发病。主诉:早上喂牛时发现突然死亡1头产奶牛,还有4头牛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死亡及发病牛都是高产牛。头天饲喂时未见任何症状,采食正常。4头病牛表现体温偏低为36℃~37℃,呼吸加快,急促,结膜潮红,反刍停止,瘤胃蠕动减弱、瘤胃胀满,腹泻,粪酸臭。卧地不起,呻吟,磨牙,口角有泡沫。有时兴奋,甩头。据介绍,由于当时正是青草旺盛季节,每天都打一些青草饲喂,精料的饲喂量正常。
剖检病死牛,肺脏淤血,呈暗紫色,中度水肿,切面流出泡沫状液体。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消化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肿大,瘤胃上皮水肿、脱落、出血,瘤胃内容物酸臭。
3.1 镜检 用肝、肾、心脏做组织涂片,用革兰染色后镜检,未见有细菌存在。
3.2 细菌分离培养 取肝、肾病料直接接种于普通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中,置于37℃生化培养箱中24 h培养后,未见有菌落生长。
3.3 检测病牛血钙、磷、钾、镁元素 其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了血液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卧地不起。
3.4 酮体检测 取0.5 g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1 g、无水碳酸钠20 g、干燥硫酸铵20 g混合研末即成)放于凹玻片上,加病牛尿液少许,3 min后未变色,为阴性,排除了患酮病造成病牛不起的可能。
3.5 血液黏稠,血液pH值为6.7,血液酸度增高;瘤胃内容物pH值6.5,纤毛虫消失,尿液pH值为6.0。
由于该病有瘫痪卧地症状,易与产后瘫痪相混淆。产后瘫痪的奶牛颈部呈S状弯曲,末梢知觉减退,通常无躺卧、腹泻和神经兴奋症状,用钙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死亡率低。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的结果,综合诊断为奶牛瘤胃酸中毒。
6.1 停喂青草,减少靑饲料饲喂量,注意精粗饲料合理搭配。
6.2 日粮中加入2%碳酸氢钠。
6.3 采用洗胃疗法除去瘤胃内容物,提升瘤胃pH值并降低瘤胃渗透压。
6.4 对症治疗 (1)缓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2 000 mL,一次静脉注射,同时内服苏打粉200 g。于12 h后再注射1次。同时测定尿液pH值,当尿液pH值达到6.6时停止注射。(2)补充水和电解质,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 500 mL及复方氯化钠溶液2 000 mL,一次静脉注射,病初用量可稍大。(3)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 mL×30支促进乳酸代谢。(4)肌肉注射强效林可霉素,防止继发感染。每千克体重0.1 mg,1天1次。
通过以上治疗病牛逐渐康复,并未再出现新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