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林业产业建设 振兴南江林业经济——四川省南江县发展林业产业的几点做法

2011-02-12 19:02刘小雄
中国林业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南江林业站金银花

刘小雄

(南江县林业局,四川 南江 636600)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地处川、陕、渝金三角中心,是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重要源头,毗邻陕西汉中市,属省际边界县。全县辖48个乡镇、523个村,总人口63万,幅员3383 km2,林业用地22.66万hm2,25°以上坡耕地1.42万hm2。有中心林业站12个、基层乡镇林业站36个、国有林场5个、林产品公司1个,其他直属单位28个,在册职工1489人(其中:退休职工883人),林业科技人员188人,全县森林覆盖率62.2%,活立木蓄积1180万m3。

近年来,南江县林业局围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特色化”的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大工程,重点发展核桃、金银花、旅游三大产业,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把绿山与富民强行业、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结合起来,使全县林业产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南江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红叶之乡”,“中国黄羊之乡”,并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

1 发展“三大”产业,培植绿色经济新亮点

1.1 发展核桃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①制定发展规划。县林业局制定了 《南江县万亩核桃走廊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了9条万亩核桃长廊,使南江河、明江河和焦家河中上游沿河两岸成为核桃生产发展的产业带。规划核桃总规模达1.42万hm2,覆盖全县原33个核桃生产基地乡镇、190个村、38000多农户,年产量1100万kg,干果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00多元。

②加强种苗建设。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多元投入、产业开发”原则,突出效益,规范运行。林业局与省林科院签订了种苗产业化发展合作协议书,在流坝乡金台村建立了20 hm2优质苗圃,在上两乡桂花园村营建了3.33 hm2全省唯一优质核桃采穗圃。在技术支撑上,与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强力推广核桃芽苗砧嫁接技术,积极引进早实核桃品种对比实验,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在种苗管理上,实行“一签两证制”、县外调苗审批制、种苗价格听证制、工程供苗招标制、种苗质量责任追究制。在种苗供应上,实行政府采购制,采取“三包”,即数量不够包补、非合格苗包换、非嫁接苗(核桃、银杏)包调。所栽苗木全部达到国家Ⅰ、Ⅱ级苗木标准,从而保证了工程造林质量。

③ 搞好基地建设。以9条万亩(666.7 m2)核桃走廊的原33个基地乡镇建设为主,形成基地加农户的产业链,培植了沙高线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带、赤溪乡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圈和流坝乡金台村666.67 hm2高效农业示范园。在赤溪乡庙梁、大垭、空山、活水、茶园村等5个村、825户退耕农户,集中连片退耕216.66 hm2,地上栽植优质核桃10万余株,全县营建33.3—133.3 hm2的核桃丰产基地60个,培育苗木企业36个,培植运输、生产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106个,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新格局。

④抓创新机制。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把分散的农户集中、把分散的土地集约、把产供销三者利益捆绑,采取业主开发、股份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和大户带动等形式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全县已新植核桃0.83万hm2,总规模达1.146万hm2,年产量420万kg,产值4500多万元,全县建有33.3—200 hm2规格不等的退耕还林综合开发基地45个,兴办核桃基地36个,组建核桃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个。

⑤加强品牌营销工作。组建了以林产品公司为龙头的核桃加工和营销体系,以县林业站为主体的优质苗木经营实体。巴山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米仓山牌”商标,申请了商品条形码,“米仓山牌”核桃、核桃仁双双荣获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参加了日本东京-福冈国际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海首届森博会。

⑥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引进核桃芽苗砧嫁接技术,探索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核桃丰产培育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制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核桃灭虫灵”专用药物,该项技术荣获巴中市1999—200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核桃优良种质资源及繁殖技术研究,荣获四川省200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2 发展金银花产业,扩大产业规模

依托退耕还林,扩大种植规模,培育金银花品牌,组建加工龙头,推进产业发展。在金银花种苗的培育上,下两、上两、赶场、小河、贵民、沙河等林业站共建银花苗圃0.886 hm2,当年可产金银花合格苗520万株,可创产值210万元,可获利130万元。下两林业站在长征乡租用土地1.67 hm2,培植优质金银花苗150万株,当年获利15万余元。

在金银花基地发展上,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林业站发展金银花,引导、鼓励退耕农户在核桃林缘、地坎种植金银花,综合开发生态经济产业。全县金银花总规模达0.889万hm2,年产金银花干花176万kg,产值达6000余万元。

在金银花产品加工上,组建了以核桃、金银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巴山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150万元金银花加工农业产业扶持项目为支撑,以注册开发的“集洲”牌金银花茶为载体,依托四川大学食品轻纺工程学院,着力加快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产品开发,该公司2005年上半年加工金银花茶5万公斤,产值可达50余万元,开发的金银花饮料系列产品可望在2011年10月上市。同时,南江金银花被国家列为金银花标准化栽培示范县、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1.3 发展生态旅游,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开发、高标准建设、大气魄推介、大手笔经营”的思路,加快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步伐,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改造和整治了林区旅游环线公路248 km。

①科学规划实施。体现环境保护、自然协调和因地制宜三大原则,营造景观林带3条、面积0.1万hm2,培植了巴山温带植物园三区(即红叶观赏区、草坪观赏区、珍稀植物区),西佛山桂花园、三台山生态公园,面积达100 hm2。

②建设特色景点。建造了十八月潭、黑熊沟、大小兰沟、牟阳古城、香炉山、天然画廊、九角山等精品景点,修建旅游步道12 km,栈道2.5 km;修建了盘龙台、玉印台、九龙台、龙冠台等4个观景台,修建了4座标志性山门,制作了规范的景点标牌。

③旅游功能完善。改造了巴峪关客栈、大坝宾馆和月潭山庄,完成了牟阳宾馆主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旅游产品开发。重点推介米仓山牌核桃、巴山天然药蜜、野生天麻、南江黄羊、旅游风光扑克、红叶卡片、红叶书签、纪念册、根雕等旅游产品。

⑤旅游文化培植。重点挖掘巴人文化、红军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⑥旅游机制创新。组建了南江国家森林公园有限公司,采取多方筹资等方式加快了大坝滑雪场、香炉山和牟阳宾馆建设步伐,基本形成管理科学化、投入多元化、服务规范化、景点精品化的森态旅游发展格局。

⑦宣传促销。制作森林公园专题宣传片和画册,印制森林公园旅游指南,培训“一会两节”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在达州、广元、成都、汉中等地举办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参加了由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国森林旅游博览会,在四川电视台滚动播放了米仓山森林公园风光和重要景区景点光碟,在二南公路铁炉坝处制作大型森林旅游宣传广告牌,接待了参加“光雾山文学笔会”的全国著名作家和诗人,推进了南江县森态旅游与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对接。

通过森态旅游的发展,基本形成“场场抓旅游、人人搞服务”的良好势头。生态旅游已成为林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林场30%的职工参与了旅游开发,40%的收入来自旅游产业,仅2004年红叶节期间门票收入达20多万元,2011年1-6月门票收入10.5万元。

2 明晰 “三条”思路,创建发展新理念

南江县林业局坚持按照县委、政府 “经营山头、石头、水头三大资源,发展绿色、民营、旅游三大经济,加快土地资源、民间资金、人才资源三大转变,实现畜牧大县、工业富县、旅游名县三大目标”的发展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注重产业深度开发、注重政策落实兑现、注重质量效益提高,依托“三大工程”,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快生态南江建设步伐,努力实现“三个三目标”。

①推行三种机制。采取“政府鼓动、场站推动、大户带动”的运行机制,创办产业基地,助农增收致富。全县发展3.33 hm2以上林园经济大户3200户,带动周边2.7万农户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农户与农户、职工与农户、单位与农户合作,建股份制苗圃、林园340个、面积0.77万hm2。大江口林场职工曾凡俊自筹资金20万元,在新民乡租赁草场400 hm2,建立了南江最大的个人黄羊养殖场——光雾山羊场,2004年底存栏1300只、出售400多只,收入10多万元。林场职工采取圈养和散养相结合的方式兴办家庭林场,养殖南江黄羊达30只以上的有10余人。

②建设三大模式。按照“林果药、林草畜、生态游”的发展模式,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切实抓好“三大工程”,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全县核桃林缘套种金银花、黄姜子等中药材0.68万hm2,产值8000多万元;林下种植优质牧草0.79万hm2,饲养南江黄羊、生猪200万只(头),产值6.3亿元;培育巴山温带植物园、光雾山镇铁炉坝和朝阳新区三台山生态观光园等景观林带(园)0.18万hm2,实现旅游经济收入800多万元

3 突出“三大”特色,加快产业新发展

①实施规模化发展。南江是核桃适生区、金银花标准化栽培示范区。我们按照“长短结合、高低配套、优质标准”的发展思路,对林地及荒山进行集中开发,认真兑现经济补助、贴息补助等扶持政策,加快绿色经济长廊和种草养畜示范带建设,确保退耕农户近期有收益、远期有产业,达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的。全县加快9条万亩核桃长廊、百里20万亩金银花带、三线10万户100万只南江黄羊养殖圈建设。

②严格标准化生产。我们背靠四川大学、川农大、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成立了核桃发展中心和科研所,制定了无公害产品生产实施细则,大力推广核桃绿色食品和金银花GAP标准化栽培技术,“米仓山牌核桃”、“米仓山牌核桃仁”双双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③推进企业化经营。我们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以规模求突破、以龙头促发展、以市场增效益”的思路,围绕“改、扩、建、联”做文章,培育了巴山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米仓山森林公园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着力加强核桃、金银花、旅游等骨干产业的发展和开发,在核桃、金银花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打破发展“瓶颈”,建起了绿色产品专业市场,成立了全县性的核桃专业合作组织30多个,提高了群众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 加快“三个”转变,激活发展新要素

①加快林地资源向林地资本转变。采取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方式,将宜林荒山荒地等林地资源向大户和业主有偿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开发实效。全县有序流转林地1600 hm2,买断荒山经营权、营造生态公益林1000 hm2,收回转让租金350万元,发展林业专业大户3.8万户,其中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林业专业大户1630户。寨坡乡洋垭村农民袁宗鲜承包管护上两林业站水池村核桃丰产园26.67 hm2、1.5万株,承包期30年,现已进入试产期,年产值可达6万元,林业站年承包收入3万元,袁宗鲜每年可得承包管护费6000元,养殖南江黄羊100多只,年收入近2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②加快民间资金向林产资本转变。坚持“两权分离、谁造谁有、以民为主、民办公助”的原则,推行“业主开发、租赁经营、个体承包、股份合作、协会带动、家庭林场”等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参与林业产业开发。全县聚集民间资金1500多万元兴办林业产业,国有林场职工利用林地资源,圈养南江黄羊,户均增收45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昔日砍树人、今朝牧羊人”。元潭乡字库村依靠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农户享受政策、业主有偿使用、合同约定义务、实现双方共赢”的方式,规模经营荒山73.33 hm2,带动农户310户、1106人发展林业产业。

③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认真落实技术、物资、资金“三配套”原则,严格执行工作实绩、职称评定、职级待遇“三挂钩”,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到一线,兴办科技示范园,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县有30名大中专毕业生、20多名林业科技人员走出机关和单位创办、领办产业实体,建各类林木基地20个,年产值200多万元,有力推进了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县核桃科研所科技人员依托省林科院和川农大,投资50万元,在上两乡桂花园村高标准建起全省唯一的优质核桃采穗圃6.67 hm2,年产值70多万元,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核桃种子资源繁殖、芽苗砧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5 健全“三大”体系,塑造林业新形象

①健全管理体系。县委、政府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做到机构健全、队伍稳定、投入保障、职能加强。按照林业资源分布和生态流域状况,科学设置林业站,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做到既突出重点区域,又兼顾林业站职能发挥,全县设置中心林业站12个、乡镇林业站36个。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条块结合,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为主,接受同级政府领导,最大限度发挥了基层林业站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作用,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林业管理体系。

②健全服务体系。组织基层林业站依托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和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科技、信息和便民服务,全县建立了12个科技服务部和林业便民服务大厅,采取阳光作业,便民服务的方式积极服务“三农”。组织全县核桃基地的农户与林业站签订核桃产业化合作开发协议书,组织林业技术员与1300户核桃种植大户签订技术有偿服务合同,常年提供丰产培育技术服务。县林业站先后在赶场镇西坝村和流坝乡金台村建起32 hm2各类优质苗木繁育基地,为农户提供名、特、优、新种苗服务,累计调供优质种苗达1000多万株。

③健全开发体系。组织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走林业站抓金银花、核桃基地建设,林场抓旅游、黄羊产业的发展,公司抓核桃、金银花产品加工的发展路子,大力开发林业生态产业,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围绕建设0.67 hm2苗圃基地、6.67 hm2经济林基地、66.67 hm2用材林基地、人人有一致富项目、人均有一套住房、人均年收入上万元的“六个一”建设目标,初步形成了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以金银花、天麻、红豆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南江黄羊为主的畜牧产业,以大坝萝卜干、桃园豆腐干、巴山木竹笋、羊肚菌等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培植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为主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全县林业系统已建后续增收产业综合示范基地15个、0.17万hm2,生态公益林基地0.33万hm2,种苗基地65个、82 hm2,畜牧基地10个,茶叶基地133.33 hm2,天麻基地5个,基本实现了“站站建基地、站站有产业”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南江林业站金银花
墨韵书香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乡镇林业站在林业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
四川南江:抓培训提技能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作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金银花
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策略之浅析
四招破解南江安全运输瓶颈
夏日良药金银花
物探方法在南江尖山石墨矿中的选择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