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荨麻疹法的经验*

2011-02-12 10:26李炎昌张烨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风团葛根荨麻疹

华 华,李炎昌张烨文

冉雪峰为近代中医名家,笔者深受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影响,并整理了从脾胃论治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思路和经验。慢性荨麻疹由于多数病人病因不清,治疗起来颇为困难。临床观察到,大多数病人发病前后有胃肠道异常的改变,如食欲变化、口味的变化(如口苦、口淡、口酸等)、口臭、恶心、纳差、胃痛、烧心、反酸、堵闷、打嗝,矢气增多、大便次数增多、便质异常、排便不畅及气味的改变,病人也常有病情加重与进食相关的情况[1],或既往经常食用的食物也出现过敏情况。种种迹象表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胃肠功能的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提示胃肠黏膜屏障的破坏是部分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以中药辨证施治调理胃肠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疗效,也反证了这一观点,现将有关中西医思路阐述如下。

从西医角度看,胃肠道不仅是一个传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器官,还是一道分隔内外环境、保护机体免受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袭的内在屏障。肠道内经常接触各种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它们可能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特别是肠道出现病变时,肠道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但并不发生感染,其原因除了黏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常驻菌群形成菌膜屏障、正常菌群对致病菌和“机会”致病菌的制约作用外,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消化系统有丰富的免疫组织,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胃肠黏膜局部产生的SIgA、上皮层的IE细胞和M细胞固有层丰富的淋巴组织、大量浆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胃肠黏膜的机械性屏障、免疫屏障和菌群屏障,三者相互关联,任何一种屏障的破坏都可能引起其他屏障功能的改变。胃肠道黏膜的损伤会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由于肠道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和抗原库”,因此也成为最重要的内源性感染源,或者免疫异常的根源[2]。纪淑贤等发现,慢性荨麻疹病人即使无胃肠道症状,胃镜下也可见胃黏膜的风团样改变,胃内受累是伴随着皮肤风团体征同时出现或消失,说明部分慢性荨麻疹病人过敏起源有可能来自肠道[3]。有人观察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可改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4]。影响胃肠道屏障的因素很多,有肠道内因素及肠道外因素。肠道内因素如感染,近年有报道幽门螺旋杆菌在慢性荨麻诊发病中的相关性[5]。营养也可以调控黏膜免疫功能发挥,如谷氨酸、精氨酸等营养可促进 IgA的分泌,维持胃肠道黏膜组织的完整性[6、7];膳食纤维和活性乳酸菌有助于缓解腹泻、积食、胃胀、腹胀等症状,提示饮食不均衡会引发肠道功能及屏障异常。饮食不当也可诱发胃肠屏障功能失常,如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茶碱。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胃液和肠液的分泌,大量的鞣酸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会引起胃功能失常,导致消化不良。鞣酸还会阻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饮酒可改变胃肠道通透性,滥用抗生素、消毒剂、防腐剂等可导致肠道内的细菌平衡被打乱,引起免疫功能受损。过量的异体蛋白可以诱发免疫屏障问题。引起肠道病变的因素除了胃肠道内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肠道外因素。如烧伤后引起应激性溃疡,从而引起肠道屏障的破坏[8]。动物试验表明,睡眠剥夺对大鼠胃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有影响[9]。胃肠道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紧密相关,不良情绪可以通过脑皮层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下丘脑是一个与情绪有关的皮层下中枢,它可以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胃黏膜的分泌和胃的蠕动等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肠鸣、腹痛、腹泻、腹胀等[10]。大运动量的运动如马拉松运动员、越野滑雪运动员反而会使体内分泌型IgA浓度变低,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多种肠道内外原因可引起胃肠道屏障功能失调,而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容易诱发异常免疫应答,从而成为诱发荨麻疹发病的原因。

从中医角度来讲,荨麻疹属风邪致病,而风邪何以致病,是由于营卫功能的失调,而脾胃是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又与肺主卫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内经》“有形寒饮冷则伤肺”之说,说明脾胃与肺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为慢性荨麻疹从脾胃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西医理论往往能为中医辨证起到“抓主证”的作用,认识到胃肠屏障破坏在荨麻诊发病中的作用。中医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有很好的办法,临床中调理胃肠道症状为主证,治疗慢性荨麻疹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以下介绍4个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荨麻疹验案加以说明。

1 葛根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赵某,男,32岁,2009年12月27日就诊。主诉反复发作风团5月,起病源于5月前贪食冷饮后,睡眠吹风扇而发病,伴发腹部不适,大便溏稀,日行2~3次,舌淡苔白腻,脉数。辨证为邪陷阳明,复感寒邪。以葛根汤治之:葛根10g,麻黄9g,白芍9g,桂枝9g,炙甘草9g,生姜12g,大枣4枚。药后1周患者自觉腹部不适感明显减轻,风团减半,发后容易消退,便次转为1次,仍略欠成形。连续服此方1月而痊愈。

按:本例特点为受风寒后发病,伴胃肠不适,便不成形,每日2~3次,给予葛根汤治疗。葛根汤出自《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病已至于下利,趋势向里,邪如全陷阳明,必成正阳明的胃家实。此时邪初犯胃,正能胜邪,阳明以下行为顺,故驱之外出而下利。但表证仍在,故治疗从太阳之开,取逆流挽舟之意。该患者下利与表证并存,属太阳、阳明两经合病,治以解表为先兼以葛根升陷止泻,则表里证并除。

2 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汪某,女,31岁,2011年1月15日初诊。反复发风团3月不愈,伴大便黏而欠成形,有热臭气,舌质红苔黄腻,脉略数,辨为湿热蕴结肠道外发肌腠而发病。治以苦寒燥湿,方选葛根芩连汤:葛根15g,黄连 5g,黄芩 5g,炙草 5g,焦山楂 5g,焦神曲 10g。药服1周后风团偶发,大便黏、味均减,连续调理3周后诸症皆除。

按:此病例特点反复发风团伴便黏、味,胃肠湿热明显。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葛根芩连汤着眼在利不止,利不止是邪陷,升陷故重用葛根,着眼在表不解,表不解,适值这个利不止情况下,更要重用葛根。此方凡外证而兼里热,里热而加外证均可借用。此病人外证而兼里热,故以葛根味辛性凉,解表升陷止泻;黄连苦寒胜湿清热,芩连合用止利;山楂神曲甘草消食和中,故收良效。

3 桂枝人参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王某,男,29岁,2009年11月20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风团半年,伴痒重加重1月。患者自诉脾胃虚弱,食后胃易胀,喜温食,大便欠成形,2次/d,遇凉风则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证属脾胃虚寒,表气不固治以和里解表。方用桂枝人参汤:桂枝12g,干姜 6g,白术9g,党参 9g,炙甘草6g。水煎服 7剂后,风团大减 ,以守方调理1个月而愈,脾胃功能亦大为改善。

按:此例病人特点为遇凉风则便溏,说明脾胃虚弱,表气不固。《伤寒论》163条云:“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从《伤寒论》原文来看,桂枝人参汤证是主治误下后脾气虚寒而表证不解的方剂,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而有表证同时存在,理气不固则表气不固,治以桂枝人参汤而表里两解。

4 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杨某,女,39岁,2010年11月20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风团3月,患者平素大便欠成形,发病后大便转干,口渴不明显,风团发作以午后为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证属阳明经热盛,风热外扰。治以清下阳明经热,方用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患者服药1周后即觉风团减半,大便不干,前方加减1个月而愈。

按:此例病人平素便欠成形,发病后便转干,胃肠变化提示发病线索,加之风团午后多发提示阳明经热,故以清阳明经热的白虎汤加上清阳明经热的重剂调胃承气汤,切中病机而显效。

[1] 王雪如,吴利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荨麻疹误诊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09,1,66.

[2] 余保平,王伟岸.消化系统疾病免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纪淑贤.1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胃黏膜的形态观察,哈尔滨医药,2005,6:86.

[4] 牟宽厚,冯 捷,鱼晓洪.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胃肠动力学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0):1227-1228.

[5] 赵丽敏.皮肤病与幽门螺旋杆菌.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0,14(4):275-276.

[6] 李恒鑫.动物胃肠道黏膜免疫的营养调控.饲料工业杂志,2005,21.

[7] 王 涛,黎沾良,陆连荣,等.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创伤后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3:170.

[8] 朱 立.急性胃黏膜损害及其发病机制.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2:7.

[9] 王景杰.睡眠剥夺对大鼠胃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6):11.

[10] 刘谦民,令狐恩强,等.功能性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风团葛根荨麻疹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