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毓优 柳 磊 刘 苏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海南 海口 570102)
参麦注射液由红参、麦冬提取物组成,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复阳生脉之功效。本文拟客观评估参麦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拔除气管插管 24 h后的多巴胺依赖的低血压的治疗作用。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06年 1月至 2008年 5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拔除气管插管 24h后仍需多巴胺支持的低血压患者 60例,其中男 38例,女 22例,年龄 56~83〔平均(66.3±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 +参麦组(治疗组)和单纯多巴胺组(对照组)各 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例数、平均移植血管的数目、呼吸机辅助时间及血色素等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选标准:术前血压均 >110/70 mmHg,拔除气管插管 24 h后仍需多巴胺(>5μg◦kg-1◦min-1)支持,停用多巴胺则出现明显低血压,即收缩压 <80 mmHg或者收缩压比基础血压低 30 mmHg,但无脑及外周脏器灌注不足的表现〔1〕(排除容量不足、血气分析结果异常、低血色素或发生脑、肺、肝、肾等并发症的病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控制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抗血小板、扩冠、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多巴胺支持循环等治疗〔多巴胺使用量(mg)=3 mg/kg×患者体重(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50 ml,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微量泵1 ml/h的数量即为多巴胺的用量 1μg◦kg-1◦ min-1〕。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正大青春宝制药有限公司)100 ml静点(速度 40~60ml/h)。患者循环稳定 2 h以上,神志清楚,面色红润,皮肤温暖,脉搏有力,心率 <100次/min,血压在基础血压之上,尿量 >40 ml/h,即可以逐步减少多巴胺用量〔2〕。减量方法为在连续心电图、血压监测下,逐渐减少多巴胺剂量,每次减量 0.5~2 ml(即每次减量 0.5~2μg◦ kg-1◦ min-1),若减量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倾向则改为原剂量,暂缓减量,每次减量具体间隔时间及撤减量视血压、心律情况而定,直至完全停药。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2.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多巴胺平均停药所需时间的比较应用t检验。
2.1 两组患者多巴胺使用时间 自拔除气管插管 24 h至完全停药,治疗组平均时间〔(19.4±12.3)h〕明显低于对照组〔(30.8±16.2)h〕(P<0.05)。
2.2 不良反应 患者均无不适主诉,无头痛、发热、过敏反应及静脉炎等症状。疗程结束时,复查血、尿和大便常规、血脂、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无异常改变。
本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多巴胺依赖的低血压的快速、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麦注射液是从生脉饮中取人参和麦冬两味中药混合制成的对心脏和血管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中成药制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复阳生脉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具抑制 Na+-K+-ATP酶,促进 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3〕,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4〕,有与强心甙相似的强心作用,同时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提高机体适应性,升压、稳压的作用。麦冬可稳定心肌细胞膜,且有正性肌力作用。故参麦注射液具有稳定而持久的强心升压作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受麻醉、血管活性药物、应激反应等的作用可使儿茶酚胺耗竭,受体减少。参麦注射液可以提高外周血管对多巴胺的敏感性,拮抗多巴胺的依赖。还可以阻止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5〕,提高组织耐氧能力,刺激和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6〕;提高机体耐缺氧和抗应激能力〔7〕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调节作用使血压升高。
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血压,可使病人血压快速回升,大大缩短多巴胺撤药时间,减少监护仪、微量输液泵使用时间,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1 钱学贤,胡大一,李天德.现代冠心病监护治疗学〔M〕.第 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41.
2 李小鹰.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0.
3 董泉珍,陈可翼.生脉散治疗 AMI的研究评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1):52.
4 程晓昱,吕国珍.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8):352.
5 黄翠瑶,邵 尉.参麦注射液抗心源性休克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6):681-2.
6 张亮林,杨贵贞.人参皂甙对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脾靶器官中神经肽轴和脾靶器官中神经肽阳性细胞数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6;17(1):31-2.
7 傅祖红,姚虞蓉,王晓红,等.参脉注射治疗肺心病心肌损害〔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12: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