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1-02-12 07:34:50安小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6期
关键词:出血性肌肉注射氏杆菌

安小军

(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农牧技术服务站,肃南 734405)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呈球状的短杆菌。该菌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2~3 d,在患畜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能存活6~10 d,其在腐败尸体中能存活1~6个月。该病菌在阳光直射下数分钟即死亡,高温环境也可使其立即死亡。该菌对磺胺类药物等敏感,一般的消毒液均能将其杀死。牛急性经过者主要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此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该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2011年2 月,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西岔河村的犊牦牛暴发了一种以急性发病、死亡率较高为特征的传染病,最后确诊断为牦牛犊巴氏杆菌病。

1 发病情况

大河乡西岔河村有3户牧民共存栏牦牛364头,产牛犊47头。2011年2月3日早出牧时一饲养户发现3头体质较差的犊牛卧地不起,停止反刍,呼吸困难,并于当日下午相继死亡。之后5日内,临近2户牧民的牛群中也出现类似症状的病牛。至疫情扑灭时,共发病18头,发病率38.3%;死亡9头,死亡率50%。当牦牛遇风寒、过度疲劳和饥饿等不良刺激时,牦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巴氏杆菌乘虚侵入,经淋巴液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引起感染。其次,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引起感染。也有经伤口引起感染的。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气温骤变、阴湿寒冷季节多发。本次发病是由于犊牛没有进行免疫接种注射牛出败疫苗。

2 临床症状

病犊牛体温升高到41 ℃以上,脉搏加快,精神沉郁,眼结膜发绀,饮食欲减退或废绝。行走摇晃不稳,有的卧地不起,心跳加快,节律不齐。皮毛粗乱,肌肉震颤,皮温不整,鼻镜干燥。随病情发展,部分病牛继发瘤胃臌气,腹痛。开始下痢,初排粥状粪便后腹泻,排泄物中带有黏液和血液,其味恶臭,拉稀后,体温随之下降,一般在发病12~24 h内迅速死亡。少数症状较轻的病例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症状,呼吸困难,干咳而痛苦,鼻内分泌物增多,病初流出泡沫样鼻汁,后呈脓性鼻液;肺部听诊支气管呼吸音粗厉,有的可听到胸膜摩擦音,叩诊有浊音区。病程一般为3~7 d。

3 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暗红色;咽喉部黏膜水肿,皮下及肌肉组织有较为严重的出血性胶样浸润,切开后流出淡黄色透明液体;气管内有大量泡沫状黏液,肺脏呈明显的纤维素性肺炎特征,大面积充血、出血、瘀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红色肝变区,切面呈大理石状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腔和心包内大量积液,心耳和心内、外膜广泛出血;肝脏体积增大、质地较软,胆汁潴留,呈墨绿色;大网膜和肠系膜上有大面积弥漫性点状、片状出血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水肿、增厚、出血,结肠呈紫红色,有的发生坏死。胃肠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变化,

4 实验室检验

4.1 镜检

采取病死牛血液、淋巴结、肝、肺、脾等病料,分别制成涂片,用碱性美蓝染色镜检,结果在各病料涂片中均可见两极浓染的球杆菌。

4.2 动物实验

将无菌采取的淋巴结、肝、脾等病理材料制成1∶10的生理盐水混悬液,分别接种4只小鼠(0.2 ml/只,皮下注射),结果均在24~48 h内死亡。采取肝、脾涂片染色后镜检,均发现两极着色的球杆菌。

根据本次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细菌学检验和动物实验,诊断为牦牛犊牛巴氏杆菌病。

5 防治

5.1 隔离

隔离病畜与可疑病畜,在采取抗菌消炎、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犊牛拥挤、受寒。增强机体抗病力,尽量消除可能降低抗病力的因素。厩舍、用具等用10%石灰乳或5%氢氧化钠液严格消毒。垫草等污染物焚烧处理。粪便堆积后用5%氢氧化钠液表面消毒后生物热处理。尸体外表消毒后深埋。

5.2 紧急接种

对假定健康牛群和邻居的牛群紧急免疫接种,注射牛出败疫苗(100 kg体重以上肌肉注射6 ml,100 kg以下注射4 ml)。

5.3 治疗

重症犊牛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青霉素钠盐800万IU、0.5%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0 mg、40%乌洛托品注射液40 ml,静脉注射,2次/d;10%磺胺嘧啶钠200 ml、生理盐水250 ml,10%维生素C 40 ml,静脉注射,2次/d,呼吸困难者加入氨茶碱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914”3 g,混合后避光静脉滴注,1次/d。

轻症犊牛治疗:肌肉注射青霉素400万IU、链霉素500万IU,2次/d;静脉注射20%磺胺注射液100 ml(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内),2次/d。

肠炎症状犊牛治疗:在用上方治疗的同时,氯霉素注射液300万 IU,肌肉注射,3次/d;盐酸黄连素注射液20 ml,3次/d;氯霉素和黄连素交替使用,到症状消失为止。

对心律不齐、脱水症状明显者,在用上方治疗的同时辅以强心补液,效果较佳。

6 体会

本次疫情,成年牛没有发病,只发生于犊牛,是由于犊牛没有进行免疫接种注射牛出败疫苗。犊牛体质弱,抵抗力差的原因造成。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牛只受寒、受热、拥挤,增强牛体抗病能力。定期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100 kg以下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 ml,100 kg以上牛注射6 ml。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定期消毒畜舍,消毒可用3%氢氧化钠、5%漂白粉或10%石灰乳等。

猜你喜欢
出血性肌肉注射氏杆菌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3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
库尔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3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2-21 16:50:22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