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乔 马光荣 徐小平
(湖北省浠水县畜牧兽医局,浠水 428200)
浠水县是农业大县,也是湖北省牲猪调出大县和蛋鸡养殖大县。近几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畜牧经济已成为本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显现。如何正确引导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沿着健康、稳定的道路前进是摆在当前的突出难题。
畜牧业污染主要指畜牧业生产粪尿污染。畜禽粪便、污水已经成为农村和城镇人口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以2010年为例:全县生猪出栏87.56万头,同比增长32.6%,生猪年未存栏52.6万头,同比增长30.8%;家禽出笼1 600万只,同比增长77.8%,家禽存笼2 100万只,同比增长26.5%;肉羊出栏3万只,同比增长51.5%,肉羊存栏2.64万只,同比增长1.7%;肉牛出栏2.3万头,同比增长56.5%,牛存栏9.3万头,同比增长13%。畜禽数量增长迅猛。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推算【1】: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3只羊折算成1头猪。按1头猪日排泄粪尿5kg计算,2010年全县日产污粪量1.6万t,年可产粪污量达约587.5万t(详见表1),据调查全县每年将粪污进行加工处理、粪污还田利用约占70%的份额,即1年转化利用大概在400万t左右,约为180万t未经任何处理的粪便排泄物肆意排入江河,造成严重的水体和土地污染。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浠水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7万t,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 131倍。2010年县委县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投资39 750万元用于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但是环境治理的资金和速度远比不上废物产生和污染的速度,面对庞大的废物排放量,畜禽污染后果着实令人担忧,必须通过多措施、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遏制畜牧业的环境污染。
表1 畜禽粪污产生量折算对比表
畜禽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是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其生化指标极高,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达81 000 mg/L,牛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达36 000 mg/L,笼养蛋鸡场冲洗废水的COD为43 000~77 000 mg/L,BOD 为17 000~32 000mg/L,NH3-N 浓度为2 500~4 000 mg/L[2]。按此计算,1个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每年有26.2和10.36 t的COD和BOD排放到水体中,远远高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如果管理不善将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在喂食的饲料中有50%~70%的氮以粪氮和尿氮的方式排出体外,30%的氮挥发到大气中形成酸雨,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下,粪尿中的微生物能利用饲料中未经消化的蛋白质、淀粉等有机质作为代谢底物产生挥发性脂肪酸、醇类、胺类、芳香类等恶臭化合物,这些恶臭物质都能影响人畜生理代谢机能,降低生猪产仔能力,生猪品质下降。另外,牛、羊等反刍动物能排放大量的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30倍,成为温室效应的二号杀手[3]。
由于农村散养户、规模养猪场粪便露天堆放,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经雨水冲淋而排入水体中引起水体污染。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各种毒素,严重污染水体。其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质,严重时可造成人、畜、农作物中毒死亡。
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在这种环境中畜禽幼崽成活率低,增重慢,蛋鸡产蛋少,料肉(蛋)比增高。畜禽疾病发病率增高,由此带来消毒、治病费用增加。如发生疫情会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因此,畜禽粪便不仅危害城镇、农村环境,还阻碍了养殖业本身的继续健康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看,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以下3个突出特点:
(1)早期养殖场比新建养殖场污染严重。早期建造的畜禽养殖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改造投资多,难度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养殖场周边建设了居民区、学校等,由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变成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又没有充足的资金迁移,只能维持现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建养殖场的场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养殖场选址布局更趋合理。
(2)小型养殖场比大型养殖场污染严重。有很多小型养殖场主是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虽然养殖场达到一定的建设标准,但由于资金不足,只能在养殖场竣工后,边生产边见效益边改造,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和环保条件。相对于大型畜禽养殖场而言,设备先进、选址更趋合理,疫病防控和环保意识更强,标准化生产程度高,环境污染小。
(3)短期养殖场比长期养殖场污染严重。面对养殖污染日趋严重,2011年我县加大了对新建、改扩建的畜禽养殖场的审批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畜牧业的有序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畜禽养殖户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看到畜禽养殖业有利可图,在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兴建小型简易栏舍投入生产,粪污直接向外排放,一旦畜禽及其产品市场疲软,马上停止生产。甚至有的还在城区等人口密集地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和重要交通干线边兴建养殖场,不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而且污染十分严重。
由于传统畜牧业的发展规模比较小,在养殖场的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处于一种无序化经营的局面。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畜牧主管部门虽然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旧存在问题:(1)畜禽养殖业治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为继,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难以跟上畜牧产业的发展速度;(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畜牧部门对畜禽养殖户只有引导权,没有处罚权和执法权,治污缺乏力度、收效甚微。据调查,约有15%的畜禽养殖场(户)没有任何粪污处理设施,直接向外排放粪污。约有25%的畜禽养殖场(户)只有简易的化粪池,粪污处理手段简单,排污完全达不到规定要求。
畜禽养殖场往往建在城乡的结合部以及发展较落后的农村,由于环保意识淡薄和资金短缺,绝大多数养殖场在建场初期未考虑畜禽粪便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浠水县有标准化万头养猪场11个,千头以上猪场68个,10万套种鸡场1个,100万只蛋鸡育雏场1家,大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在给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产生的畜禽粪污量也大幅增加。
缺乏全局性规划和布局是造成污染治理困难的重要原因。农民在缺乏政策导向和技术引导的情况下,选择在住宅附近和村、城镇郊区发展畜禽饲养地,甚至有的养殖场建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域,给水源地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我国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再加上认识、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有些规定难以有效落实,现有的政策、法规大多数只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4]。加之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这些都加大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难度。
(1)加强对畜禽排泄物、畜禽养殖场废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对畜禽养殖业合理布局,控制发展规模。(2)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实现畜禽粪便的再生利用,并建立示范工程,将好的经验做法逐步推广。(3)制定畜禽养殖场的排放标准、技术规范及环保条例。(4)对新建、改扩建的养殖场在选址、栏舍建设、粪污处理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畜禽养殖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建设;限期治理污染比较严重的养殖场,对不能达到治理目标的养殖场,要坚决关、停、并、转,以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1
[2] 张军民.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5):71-74
[3] 刘红,张运涛,等.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J].山东环境,1997(1):36=37
[4] 时景璐.畜牧业污染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