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娜 张洪祥 孙玉霜
(1.天津市津南区辛庄动物防疫中心站,天津 300350;
2.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鸡的迅速发展,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日趋严重,使患病的鸡群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淘汰率增加以及治疗费用的增加等给养鸡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鸡舍和鸡群肠道常驻菌,当鸡群应激及环境差时易发大肠杆菌病。
(2)目前已报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有60多个。不同地区,不同鸡场的血清型一般不同,并且同一个鸡场内往往有多个血清型同时存在。因此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确切。
(3)大肠杆菌易与其他病原(如支原体)并发感染,也常常继发于他鸡病(如新城疫、禽流感)感染之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往往较差。
(4)由于广大养殖户把使用药物当作控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手段,并且在实际生产中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不注意轮换用药,这些不科学的用药方法和用药程序是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1)饲养环境差:环境较差的鸡舍,如通风不良,密度较大等,大肠杆菌很容易污染暴露的饲料和饮水,成为传染源。鸡群往往吸入带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气溶胶而感染发病。
(2)应激频繁:疫苗使用频繁、饲养密度过大、禽舍通风不良、转群、换料、气侯变化等,对鸡群来说都会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降低鸡群的抵抗力而感染大肠杆菌病。特别是饲养初期,鸡群由于注射疫苗、换料以及生理上的变化对鸡群来说是一个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所以此时的鸡群大肠杆菌病比较严重。
(3)鸡苗质量差:鸡苗质量差常引起雏鸡的大肠杆菌病。造成鸡苗质量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种鸡发生大肠杆菌病造成种蛋带菌;②孵化场管理不善,造成孵化室和出雏室污染大肠杆菌,可引起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和出雏时感染大肠杆菌;③种鸡营养不良、发生疾病或中毒,孵化出的鸡苗抵抗力差,也容易感染大肠杆菌;④孵化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孵化过程中通风不良,缺氧等都能引起雏鸡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
(1)支原体病:多数鸡场都有支原体,鸡群感染支原体后,鸡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大肠杆菌便可乘虚而入。
(2)病毒性疾病:鸡群由于病毒的感染,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受损伤,机体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便可突破机体的保护力造成发病。
(3)免疫抑制病:如发生法氏囊病或使用毒力较强的法氏囊活疫苗、传染性贫血等疾病以及饲喂霉变饲料均可降低鸡群抵抗力,从而发生本病。
针对目前于大肠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家禽产品出口的要求,对家禽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决定了必须改变“药物控制大肠杆菌”为主的防治策略。
“药物控制大肠杆菌”很被动、不符合广大养殖户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大肠杆菌是条件性疾病,切断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消除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各种诱因,与环境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控制环境应向标准化鸡场过渡:鸡场在选择场址、布局、排污等方面要科学合理,进行鸡场标准化设计,并推广乳头引水器、鸡舍安装换气扇,采取纵向通风及湿帘降温、自动刮粪板、暖风炉等技术。鸡场要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以达到净化鸡舍和鸡场的目的。
目前抗菌素仍是治疗大肠杆菌的主要武器,但用药必须合理。用药必须遵循一下原则: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掌握用药量和用药疗程;根据抗菌素自身特性和病情轻重来选择给药途径;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还可预防性投药。药物预防就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有抑制大肠杆菌繁殖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促进机体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鸡群的死亡、降低垂直传播的比例。所以对鸡群进行有效的药物预防可大大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常用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百万分之5~10混饲;阿米卡星:百万分之50~200混饲;粘杆菌素:30~100 mg/kg水中;雏鸡药物预防还可在进雏后第1天用丁胺卡那400 U/只肌肉注射。
(1)雏鸡健康活泼。(2)通风良好,密度适宜,鸡舍内无有害气味和灰尘。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3)做好饲料和水源的隔离、防护工作,定时对料槽和水槽进行清理消毒。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对水质定期检验。4.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如采取添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措施,以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
对发病的鸡群一方面要改善饲养环境,消除发病诱因,减少应激反应,同时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大肠杆菌很易产生耐药性,投放药物时应做药敏试验。
常用药物:新霉素,10~40 g/100kg饮水,氟苯尼考,10~20 g/100kg饮水,庆大霉素,2万~4万U/升饮水、恩诺沙星,10~40 g/100kg饮水、环丙沙星,5~20 g/100kg饮水,也可在雏鸡1日龄注射头孢噻呋钠,预防效果也很明显。
总之,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是个简单而又综合的问题,提高鸡群的体质,给鸡群创造一个最适的生活环境,减少致病诱因,再加上科学用药才有可能将大肠杆菌消灭在鸡场之外或达到“靶向治疗,痊愈神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