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逸人
(江苏无锡精神卫生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1)
护工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是医院目前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护工的管理不仅仅是护理部的工作,也是临床党支部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社会形象等。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护工这一特殊群体备受大家关注。精神科护工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护理技巧,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慎独精神,这是完成护理任务,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护工教育管理非常必要。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疗卫生行业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将护工管理交付社会专业的护理公司运作,护工通过统一招聘、体检、技术培训、着装和编号、颁发资格证书,都有利于减轻医院负担和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组织一支长期稳定的护工队伍,并为护工提供寝室等生活设施,让他们安心工作。同时,护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用人单位与护工人员签订服务合同,以此增强护工的责任感。同时对于精神科护工来说,医院教育管理的责任,仍然非常必要。
精神科护工服务的对象是精神科特殊人群,加强护工教育管理尤为重要,临床党支部承担了教育管理的重任。
2.1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1];精神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社会上仍有不少人歧视他们。作为精神科的医务人员,不能有任何的歧视、嘲笑行为。其次具有慎独精神[1];精神科的工作人员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保证定时、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当遇到患者因病发生冲动时,应克制忍让,受得了委屈,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2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接纳别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充分享受爱和尊重时,才能真正的去爱和尊重别人,我们在加强护工教育的同时,也教育每一位工作人员,尊重护工,礼貌对待护工。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鼓励护工积极参与,让他们融入医院这个大家庭,更好的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平时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实际困难,利用心理学技术帮助他们疏导各种矛盾,有效调节和控制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从而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护工培养可通过多种形式,如短期培训、全日制或业余制的专业性培训,在各大护理院校招收护工班等。就目前护工队伍的状况,加强在职护工的继续教育,使护工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仍然是最主要的培养方式。新上岗的护工首先参加学习,使每一位护工都能遵照护工守则,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能吃苦耐劳和有高度的责任心,并能基本掌握基础的医疗常识和护理知识,经过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聘用,对已上岗的护工,作为支部委员及党小组长的科护士长、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结合专科知识的讲解与培训,使护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及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亲情化服务。精神科除了与内外科基础护理相同外,还具有特殊性:精神病患者由于幻觉妄想的存在,没有自知力,而躯体无障碍,能自由活动,常常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最严重的是自杀、伤人、毁物、外走,因此安全护理特别重要。精神病患者意志缺乏,对生活无要求,不关注自己,懒散,不知料理个人卫生,有的患者不能述情,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所以日常生活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精神科患者护理是保护患者安全与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配合护士一起做好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与护士取得联系。
护工必须衣着整洁、操作规范、表情自然,与患者见面时表现出友好、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谈时,语气和蔼,还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恰当的搀扶、一声亲切的称呼都会使患者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在精神科还必须具有更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态度,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为了防微杜渐,制定了护工规范管理制度。《护工工作职责》、《护工奖惩条例》,而且,党支部经常到病区检查督促护工工作,随机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护工的服务是否热情、态度是否满意。对个别护工的违纪现象,遵循相应规章制度进行一定的惩罚,以此来教育其他护工,引以为戒。好人好事及时给予奖励,以调动护工的工作积极性。
医院最大限度的保护护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护工的用工协议,健全护工的管理体制,明确医院、患者及其家属与护工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2]。精神科病房时常有患者冲动伤人事件发生,给工作人员带来伤害。护工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护工直接面对的是备受身心困扰的患者。尤其是男护工,在患者冲动发生时首当其冲,伤害几率更大,给护工带来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人性的关怀、尊重的服务是首先强调的。同时我院建立了工作人员受伤害保护制度,一旦护工被精神患者伤害时,党支部、护理部立即出面安慰,根据受伤害程度不同,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在护工氛围中创造一个“人性化环境”是对护工生活上的关心、爱护。使他们感受医院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护工的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大量的教育、引导和不断推进的过程。精神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护工管理尤为重要。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创新意识、前瞻意识及管理方式对这一过程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院临床党支部与护理部一起,多渠道加强护工教育管理,通过临床实践,收到较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护工的工作质量。
[1]李乐之.精神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
[2]刘华,蔡霞.对护工安全管理的认识与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8):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