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延安发展畜牧产业的思考

2011-02-12 01:4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2期
关键词:草畜延安市龙头

贺 宁

(陕西省延安市种畜场,延安 716000)

畜牧业作为延安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做大做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延安经济跨越发展做出贡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1 延安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1 发展现状

近几年,延安畜牧工作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扶持“三农”的政策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突出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职能,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养殖,依法治牧,落实各项工作责任,采取得力措施,使延安畜牧业健康发展。据统计,2009年延安全市出栏肥猪55.89万头,出栏羊50.64万只,出栏牛4.73万头,出栏家禽240.48万只,肉类产量5.8万吨,禽蛋产量1.67万吨,奶类产量5 840吨。年末存栏羊子66.68万只,存栏大家畜28.21万头,存栏生猪57.15万头,存栏家禽308万只。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9.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400元。

2010年上半年,延安全市出栏猪31.22万头,出栏羊21.93万只,出栏牛2.1万并没有,出栏家禽136.56万只。上半年延安全市肉类产量3.2万吨,禽蛋产量9 525吨,鲜奶产量2 775吨。6月底,延安全市存栏猪50.33万头,存栏羊69.66万只,存栏牛19.05万头,存栏家禽278.98万只。

1.2 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整体发展缓慢,尤其封山禁牧后,舍饲养畜发展困难重重,导致畜牧业“止降转升”工作举步维艰;(2)由于果业效益好,发展快,棚栽业政府扶持力度大,相比之下,畜牧业发展总体规模小,效益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高,且南北发展不平衡;(3)畜牧产业化进程缓慢,畜产品加工滞后,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4)一些县区对产业定位不稳定,导致产业发展波动加大;(5)缺乏技术人才,随着农村主要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养殖户素质越来越差,加上事业单位机制不活,服务产业的综合能力差,标准化养殖面小,科学养畜水平差,养畜的总体效益不高。

2 做大做强延安市畜牧产业的基本思路

根据延安的实际,确定全市草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应为:立足资源,面向市场,以品种改良为基础,以推广实用技术为动力,以动物防疫为保障,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突破口,以提高产业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基地和龙头建设为重点,狠抓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服务,发展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加工增值,把发展畜牧产业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全力加快草畜产业化建设步伐,努力把草畜业建设成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发展中要遵循5个原则:(1)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围绕市场需求,发展草畜产业,把商品性生产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把畜产品销售作为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在不破坏生态和环境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科技示范,典型引路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通过科技示范,典型引路,引导农民发展畜牧产业;(3)大户带动,小户覆盖原则。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1村1品”,大力扶持和发展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在大户的带动下,努力提高养殖户的覆盖率,促进整体养殖规模,扩大产业基地;(4)人工种草,舍饲养畜原则。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充分利用退耕种草,大力发展舍饲养畜;(5)龙头基地并重,相互促进原则。在新时期,实施畜牧产业化是发展畜牧业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基地是产业化建设的基础,龙头是产业化建设的关键,没有基地,龙头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龙头,基地缺乏带动发展。龙头通过服务与基地连接,通过经营与市场连接。必须龙头基地并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畜牧产业才能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随着封山禁牧的全面实施,延安市草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根据延安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延安市畜牧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为:“重点牛羊草食家畜,果菜基地猪和鸡,城镇矿区奶蛋禽”,逐步构建“南猪鸡北牛羊”2大产业带。就全市而言,应立足饲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对县域而言,应突出“1县1业”、“1村1品”,重点突破,在北部县区应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在苹果和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猪和鸡,全面推行“1园1圈1棚1池”的模式,为果、菜产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提升果菜品质,使养畜业与果业、棚栽业相结合,与沼气、沼液利用相配套,促进生态农业和绿色果菜发展。在城镇和工矿区,大力发展奶牛、蛋鸡、肉禽及特种养殖,丰富居民“菜蓝子”。

3 走产业化之路,把畜牧产业做大做强

3.1 发展基地,壮大规模

基地建设是产业化建设的基础,实施草畜产业化,没有产业基地,很难发展龙头,即使建了龙头,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思路,必须大力扶持草畜大户,发展“1村1品”,加快基地建设。

3.1.1 发展“1村1品” 发展“1村1品”是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根据《陕西省实施“1村1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延安市畜牧业“1村1品”发展规划,计划到2011年建设畜牧业“1村1品”440个,在125个村全面推进“1村1品”建设。工作中,采取分类指导,对已达到标准的村子,重点扶持提高,对接近标准的村子,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力争早日达到,对具有发展条件和潜力的村子,逐步引导,向“1村1品”方向发展。

3.1.2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结合“1村1品”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努力提高养殖户的覆盖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注意科技含量,注重小区增效和农民增收。扶持养殖大户,从资金、信贷、土地、技术、良种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市区、县城及人口密集的大镇,大力发展奶牛和禽蛋生产,围绕“菜蓝子”供应,发展城郊畜牧业。

3.1.3 大力推广“四位一体”模式 发展“果-草-畜-沼”和“棚-菜-畜-沼”“四位一体”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有利于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和节能农业,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利于促进新农村重点建设。可以解决农民做饭的能源问题,可以为果菜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可以提升果菜品质,促进绿色无公害果菜生产,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菜的需要。据掌握,目前全市建有沼气池7.8万个,如果每个沼气池养猪5头,可养猪39万头,而目前沼气实际养畜量约20多万头,有不少沼气池养畜少或没有养畜,而且沼气池平均每年2万个的速度递增,每年可增加养猪规模10万头,目前沼气养猪的潜力很大,如果能使所有沼气池平均养猪5头,年可增加饲养量40万头,畜牧部门要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抓好“四位一体”生态养殖。

3.1.4 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养殖 在“1村1品”村、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及适度规模养殖户,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饲养的畜禽品种必须良种化,圈舍设计合理化,免疫工作程序化,草料搭配科学化,治病用药规范化,畜禽产品无害化,经营管理制度化,提高养畜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3.2 扶持企业,培育龙头

众所周知,实施草畜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发展草畜产业的必由之路。发展草畜产业化经营,关键是龙头,龙头是实现产业化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地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延安市草畜产业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龙头企业,没有龙头,就不能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就形不成规模,就培育不出名牌,畜产品的出售、加工、包装靠群众自己想办法,无组织、无规程、无标准,盲目性大,产业发展很难走出低级原始阶段。要培育龙头,从延安实际来看,(1)发展“公司+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草畜产业化经营公司,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2)创造条件,招商引资。自己办龙头有困难的,可以拟定重点项目,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让别人来办企业,建龙头,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这2年延安市引进了一些项目,有的刚刚开始营运,有的正在筹建之中,这些项目建成后,必将促进产业化建设。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3)对草畜加工企业进行调研,掌握延安市草畜加工总体形势,对有培养前途,有望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全方位予以扶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4)发展各类养殖协会组织,市、县区业务部门要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协会,扩大交流与合作,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养殖协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畜牧部门要尽力帮助和解决,对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养殖协会,应予以表彰奖励。

3.3 完善体系,强化服务

3.3.1 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整合现有畜牧兽医技术资源,成立市、县区畜牧兽医局,组建市、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此项工作力争在10月底完成。

3.3.2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搞好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增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延安市近2年在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后重点是人员配备培训和设备仪器配置以及内部制度完善。

3.3.3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配套建设、强化管理,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新型良种系统体系。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加大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兴办种畜禽良种场,参与良种繁育推广,进一步建立健全4级冷配网络,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良种繁育体系,努力加快良种畜禽繁育推广步伐。

3.3.4 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 坚持封山禁牧,退耕种草,舍饲养畜。在搞好人工种草的同时,加强天然草场的建设、管护和利用。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及草粉、草捆、草饼加工技术,努力提高饲草和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提倡畜禽饲喂配合饲料,鼓励县、乡结合“1村1品”建设和标准化养殖工作,兴办中小型饲料加工厂。

3.3.5 加强畜牧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结合这次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主体,推行畜牧行政执法责任制,把畜牧“三法五条例”的各项执法项目、内容、范围落实到相关单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和业务素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文书,提高执法水平。加快畜牧法制建设,为畜牧产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和法制环境。

3.4 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从延安市畜牧业现状来看,猪、鸡目前还不具备外向竞争的条件,应以满足本市“菜篮子”供应为主,稳定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增加养殖效益。要把发展重点放在养羊、养牛上面来,牛羊肉市场比猪鸡好得多,牛羊又是食草家畜,适合延安市资源优势的开发。(1)要在畜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延安市的畜产品加工刚刚起步,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都比较低,应大胆引进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技术和人才,开发和研制新产品,要通过加工增值,打造名优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用系列产品占领不同层次的市场,巩固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2)建立畜产品市场体系,本着合理布点和先建先扶的原则,逐步建立市级畜产品中心市场和县区专业批发市场、活畜交易市场。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使各类市场与国内外大中型市场逐步对接,与龙头企业,与中介服务组织,与畜产营销大户联网,及时收集,发布市场信息,分析并服务于生产与销售,促进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模式的形成。大力发展畜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4 建议

4.1 建议在延安南部植被较好的县进行轮牧试点

过去,由于过牧滥牧,导致植被破坏,推行封山禁牧10年来,延安的林草覆盖率大大提高。要积极探索如何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之路。林草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长期封禁不改良,不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林木的成长,还会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原则是治理生态环境的准则,生态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而这个工程是靠植物-动物-微生物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来完成生物与能量的循环和转化的。任何人为的剪断生物链,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必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客观遵循自然规律主动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产业与富民的关系,完善“切合实际,因地制宜,优先保护,有序利用”的原则,在管理上下功夫,既不一刀切,也不简单化。

试点工作原则:(1)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2)坚持林牧结合,兴林富民;(3)坚持因地置宜,科学轮牧;(4)坚持把握政策、加强管理。

试点工作机制:(1)林业部门合理划定轮牧区域;(2)畜牧部门科学核定轮牧区域载畜量;(3)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轮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4.2 政策支招

这几年,延安在舍饲养畜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建议省上专家对延安畜牧业发展问题进行指导和支招,使我们增强发展畜牧业的信心,把延安畜牧业尽快做大做强。

4.3 扶持育种繁育体系

目前,延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比较薄弱,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建议省厅对延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予以扶持,或出台一些便于基层操作的优惠政策,尽快把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

猜你喜欢
草畜延安市龙头
坚持科技引领 强化龙头带动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延安过大年”——第3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之“欢天喜地过大年”摄影作品展成功举办
昂起产业扶贫的“龙头”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南猪北移,龙头猪企如何再造神话?
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究
推进草畜联动 加快一体化发展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