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现状及评价

2011-02-12 00:30黄晓卿康建华叶笑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西药针刺穴位

黄晓卿,韩 静,康建华,陈 玄,叶笑然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 福 州 350003)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主要是中脑部位黑质细胞多巴胺递质(DA)的合成减少,是多巴胺与乙酰胆碱两者失衡的综合结果[1]。其临床表现以肢体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西医治疗采用美多巴(L-Dopa)等药物,补充中枢DA或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间接促进多巴胺的生成或者减少多巴胺的分解。其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但必须长期服用,而3~5年后西药的疗效开始明显下降。目前西药治疗PD的上述问题还没有有效办法。针刺疗法因其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许多PD患者开始转而寻求针刺疗法。多年来临床针刺治疗PD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

为了解目前临床针刺治疗PD的状况,本文通过对PD针刺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对针刺治疗PD的现状做一评价,并对针刺疗法治疗PD的前景做初步分析。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分别进行中文和英文文献的检索。英文文献经互联网检索pubmed库全部期刊;关键词为Parkinson’s disease/acupuncture;年限:1989~2009;中文文献经互联网检索维普数据库全部期刊,关键词为帕金森/震颤麻痹/针刺;年限:1989~2009。

1.2 文献分析指标与方法

分析纳入文献的年度分布、疗效评价指标、临床设计、疗效、针刺方法、针刺穴位分布。

2 结果

检出针刺治疗PD临床研究文献中文45篇,英文0篇。

2.1 文献年度概况

纳入文献量的年度分布,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检出的中文文献在1989~1993年有1篇,1994~1998年有8篇,1999~2003年有16篇,2004~2009年增加至20篇。未见符合条件的英文文献。

2.2 针刺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临床症状是否好转来评定疗效的文献42篇占93.33%,以实验室指标变化评定疗效的论文9篇占20%。前者中,以Webster评分量表计分变化评价疗效计21篇占50%,以UPDRS量表法为疗效标准计2篇占4.7%,两者均采用计3篇占7.1%;采用自拟临床症状和生化分析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计16篇占38.1%。

2.3 针刺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

(1)采用临床症状评分评定疗效并计算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进而以有效率来进行疗效比较的文献有35篇,占纳入45篇文献的77.78%。其余10篇文献则分别以实验室指标或无标明疗效指标。共有9篇文献比较明确地描述了针刺组、针刺加西药组与单纯西药组的疗效对比。

对纳入文献的同类观察组的有效率分析显示,针刺组有效率主要分布在80%~99.9%,针刺加西药组的有效率主要在80%~99.9%,西药对照组的有效率主要分布在60%~79.9%;(2)以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判断针刺疗效的文献3篇,由于采用的实验室指标各不相同,难以说明实质问题,此文不作分析。

2.4 样本纳入情况

(1)观察样本量:观察样本总量为10~30例的计10篇占22.22%,31~60例计19篇占42.22%,61~100例计13篇占28.89%,大于100例3篇占6.67%;(2)纳入样本的PD病程跨度:明确标示出样本罹患PD病程的有36篇占80%,未提到样本的病程情况9篇占20%。前者各文献中,组内样本病程跨度<5年的6篇占16.67%,5~10年8篇占22.22%,>10年22篇占61.11%;(3)纳入样本西药治疗情况:明确标示观察之前服西药治疗PD的13篇占28.89%,明确提出针刺之前已经停止服药的3篇占6.67%,未说明是否服西药治疗PD的29篇占42.22%。

2.5 临床设计

纳入的文献中,未设立对照组的23篇占51.11%,设立对照组的22篇占48.89%。在设立对照组的22篇中,采用随机法分组14篇占63.64%,未标明是否采用随机分组的8篇占36.34%;在设立对照组的22篇中,做组间可比性判断的15篇占68.18%,未做组间可比性判断的7篇占31.82%。

2.6 针刺治疗的方法

采用手捻针的文献计34篇占75.56%,采用电针的文献计18篇占40%,其中5篇明确显示电针频率均为100Hz以上,其余未标示电针参数。采用针刺结合其他疗法的文献计9篇占20%,其中非针刺方法包括中药、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激光针刺、刺络拔罐、康复治疗等。

2.7 穴位选择

选择头部穴位计40篇占88.89%,上肢穴位28篇占62.22%,下肢穴位24篇占51.11%,选择躯干穴位13篇占28.89%。以上穴位选择存在交叉和合并选择。

2.8 疗程情况

明确标示针刺疗程的文献36篇占80%,没有明确针刺疗程计9篇占20%。针刺治疗的疗程<2个月计25篇占55.56%,2~4个月计9篇占20%,4~6个月计2篇占4.44%。

2.9 不良反应与回访记录

所有纳入文献中,未见针刺治疗的不良反应。针刺治疗后回访的文献1篇,回访时间为治疗后1年,具体时间未标示。

3 讨论

3.1 文献概况

2.1显示,20年来针刺治疗PD的临床研究文献有增加的趋势,但总体研究数量并不多,且英文文献空缺。说明针刺治疗PD的临床研究数量不多,国外无人作此研究。

近20多年来针刺机理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发现电针刺激能引起多种神经递质的改变,尤其是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4~7],提示针刺疗法有可能调节PD患者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如何进行针刺刺激和穴位选择?针刺疗法对PD患者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的阐明,有利于推进针刺疗法治疗PD,但需大量针刺治疗PD的临床观察总结,而目前的研究未达到足够的临床观察量。

3.2 针刺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PD的治疗核心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PD临床症状多样,其评价主要采用Webster评分量表和UPDRS评分量表。Webster评分量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其优点是简单明了、方便实用[3]。UPDRS评分量表是综合性的量表,它对PD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疾病发展程度、治疗后出现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进行综合判断,该表评定项目多,做一次评分花费时间较多,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受到一定的限制[3]。

2.2显示,选择Webster评分法作为疗效标准的明显多于UPDRS评分法,可能因为Webster评分法操作相对简单。

实践证明,帕金森量表的使用中,仅凭一次检查未必能完全反映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病情1d内会有波动变化,甚至量表评定时间与服药时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故在评判量表检测结果时,应该考虑时间这一影响因素[3]。而纳入文献中,疗效的评定均采用一次检查的结果,且多未标示明确的评定时间,这将可能导致观察结果的偏差。

以实验室指标为评价疗效的文献仅9篇且指标分散,其中与多巴胺代谢直接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仅2篇。

3.3 针刺加西药治疗PD疗效明显提高

2.3显示,西药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 ~79.9%,与西医报道的单用美多巴的有效率为74.5%[9]相似。45篇文献总体结果显示,针刺组有效率与针刺加西药组相近,均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这提示针刺加西药组比单纯西药组的疗效显著,可望成为一种临床上治疗PD新的治疗方法。

大部分文献西药组的治疗药物采用的是L-dopa,是目前国内外治疗PD常用的有效药物之一。L-dopa的最大缺陷是长期服用(3~5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10]。如果深入研究针刺疗法或针刺疗法结合L-dopa在治疗PD中的疗效规律性,很有可能探索出新的治疗PD的方案。

3.4 PD患者的纳入和分类情况

2.4显示,所纳入的文献中22.22%的文献观察样本总量小于30例。分组后,各个观察组的样本量仅10例左右。已知PD患者的症状差异和病程差异相当大,在如此小的样本量下,组内偏差会非常大,这将影响观察结果的可靠性。

PD是慢性疾病,患者的病程可长达10年甚至更久,治疗期间情况有很大差异。治疗PD早期,L-Dopa可使80%的PD病人症状明显改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下降,3~5年后疗效已不显著[11]。L-Dopa的副作用之一为“剂末恶化”,其发生率在持续服药3年约为10%,5年约为20%,8年约为80%[8]。因此,研究针刺治疗PD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程。

2.4显示,许多文献中,同一观察组的PD患者病程跨度达5年甚至10年以上。在纳入文献中,相当比例的竟然未明确交代服西药治疗的情况,这些可导致针刺治疗PD有效率的差别,不利于正确评价针刺治疗PD的疗效。以上表明,研究者不太注意不同西药的治疗背景以及对针刺疗效的影响。

3.5 临床设计

在临床疗效研究中,不仅临床观察条件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患者个体间的差异也使临床研究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控制,因此必须设立对照组[12]。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在分组中的干预作用,最好采用随机分组。为了减少非处理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对处理因素的效应做出客观评价,设立对照组时必须注重各组间的均衡性[12]。

2.5显示,半数以上的文献未设立对照组,这是非常遗憾的。在设立对照组的22篇文献中,相当的文献未用随机分组,31.82%的论文分组后未进行组间的均衡性比较。上述科研设计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察的有效性。

3.6 针刺方法

针刺治疗PD的针刺方法因医生的经验而不同,所选择针刺的方法有:手针、电针、眼针、粗针、梅花针等。目前,尚未见各种不同的针刺手法的采用依据和疗效比较,此问题可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开展研究。

3.7 穴位分布

针刺治疗PD过程存在穴位选择多样、穴位分布广泛的问题。2.7显示,绝大部分的文献(40篇占88.89%)选择头部穴位。这可能与PD的病变部位在脑有关。其次是上肢穴位和下肢穴位,PD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四肢不自主的震颤,这可能是选择肢体穴位的一个重要因素。综上,穴位的选择主要在头部和四肢,缺乏不同穴位选择的疗效对比观察。

3.8 针刺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针刺治疗是否能克服西药治疗PD的重大缺陷?针刺治疗PD的效果与疗程有什么关系?这2个问题是发展针刺治疗PD的关键点,关系到针刺治疗PD的前景。值得高兴的是,这2个问题在所纳入的文献中有所体现(2.8)。有文献观察到,42例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后,针刺有效率为73.85%,经治疗3个疗程后,针刺有效率为85.71%。还有文献观察到针刺的次数1~3次见效29例,5~10次见效38例,10次以上见效6例。这几篇文献可得到重要的提示是,与西药治疗PD不同,针刺的疗程越长,针刺的疗效越好。

3.9 不良反应与回访记录

2.9显示,仅1篇文献在1年后进行回访,提示今后应当重视对慢性病治疗研究的回访,以便更细致地观察针刺疗效。

4 总结与展望

综观纳入文献可见,针刺疗法尤其是与药物联合应用,可综合改善PD症状,且针刺治疗的疗程越长效果越好。提示针刺疗法治疗PD具有克服西药治疗瓶颈的可能,有一定发展前景。目前针刺治疗PD临床研究数量还不够多,尤其是高水平的观察研究更为稀缺,因此针刺疗法治疗PD的规律还需今后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6-213.

[3]陈生弟.帕金森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2-283.

[4]韩济生.针灸研究对神经生物学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12(2):82-84.

[5]韩济生.针刺麻醉向何处去?[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6,2(1):1-5.

[6]徐 斌,陈国志.针刺调节原发性帕金森病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3):183-185.

[7]金光亮,周东丰.电针对慢性应激抑制模型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2):220-222.

[8]高国栋.帕金森病诊疗关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1.

[9]秦 斌,曾湘豫.美多巴单用及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5):286-290.

[10]Block G,Tiss C Reing S,et al.Comparison of immediate-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carbidopa-levodopainParkinson ’s disease:amultieentre 5-year study[J].Eur Neurol,1997,37(2):23-27.

[11]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7.

[12]李 强.循证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7.

猜你喜欢
西药针刺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