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的临证探析

2011-02-11 23:15肖政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2期

肖政华,王 敏

(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贵阳 550001;2.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实验室,长沙 410007)

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的临证探析

肖政华1、2,王 敏1△

(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贵阳 550001;2.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实验室,长沙 410007)

临床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有良好的疗效,本文试阐述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证治特点和临床运用。关键词: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临证运用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属中医学“臌胀”、“单腹胀”范畴,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临床特征。中医学认为,臌胀的病因病机多由酒食不节、情志所伤、疫毒、黄疸、积聚迁延日久等致肝、脾、肾三脏受损,引起气滞、血瘀、水饮互结于腹中而成[1]。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治之症之一。我们在多年临证中从脾论治,以调理脾土为先,并贯穿肝硬化腹水治疗的始终,临床颇有良效。现笔者不揣简陋,就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证治特点及其临床运用试阐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 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

肝脾在生理上相互为用。脾的运化需要肝的疏泄,木气条达,则土气自舒,运化功能健旺,即《素问·宝命全形论》“土得木而达”之意。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木植于土,全赖土以滋培,脾气健运,生血有源,统摄有权,肝方能得以荣养,才有血可藏,故有“土旺荣木”。肝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及肝,如肝失疏泄、木郁土壅则脾失健运。若脾失健运,水湿停滞,郁而化热,湿热困脾,郁蒸肝胆,以致肝郁脾虚,肝脾同病。正因为其生理生理关系如此密切,故古人论肝病为“起病在肝,寄病在脾”。

臌胀初起常在肝脾,由于正气不足,素体亏虚,或七情内伤,肝失疏泄,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显内停,若失治误治,水湿不去,土壅而侮木,肝郁更甚,其结果既可及血而致血瘀,又可使脾气更虚,水显更盛,湿郁日久又可化热,湿热相结,郁蒸肝胆,终致气滞、血瘀、水停,而为臌胀。脾虚不运,日久而致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进一步导致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更甚。阳损及阴或郁热伤阴,肝阴不足必然导致肾阴不足,出现肝肾阴虚。因此其病机特点就是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水停为标,从上述病机及肝硬化腹水病人大多有纳差食少、神疲困倦、腹胀便溏等脾虚不运之证的特点来看,不难看出脾虚为其共同病理基础,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来看,其虽肝脾肾同病,但以脾病为主,治脾为本病治疗的关键。

早在《难经·七十七难》就有“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受肝之病邪”,指出肝病治疗要注意实脾以防木乘。张张仲景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为在肝病实证,易于乘脾,故在脾土不足之际,补益脾土。《格致余论·臌胀论》云:“今民七情内务,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清浊相遇,隧道壅塞,气化浊血瘀郁而为热,热留而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制肝补脾殊为切当。”指出臌胀之形成与脾失健运、转输失职的关系,在治疗上要补脾土。《医镜》:“臌胀起于脾虚气损,治之当以大补之剂培其本,少加顺气以通其滞。”综上所述,治疗肝硬化腹水切莫失于调治脾土,要扶助中州,中土得安,万物方荣。

2 从脾论治的证治特点及临床运用

2.1 疏肝理气,抑木扶土

用于肝郁脾虚证,以肋胁胀满疼痛、纳呆食少、嗳气、大便次数增多或泄泻为症状特点,方以四逆散合胃苓汤加减,用柴胡、枳实、芍药疏肝解郁,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湿,桂枝辛温通阳,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之力,陈皮、厚朴行湿散满。

2.2 健脾益气,培土荣木

用于脾弱血虚证,以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四肢倦怠、纳呆便溏为症状特点。方选参苓白术散合六君子汤加减,重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当归以健脾益胃、益气养血,砂仁、陈皮、半夏醒胃运中,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配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助白术既健脾又渗湿止泻。

2.3 清热化湿,扶脾固本

用于湿热内蕴证,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肢体困重,恶心厌油,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泻,或有身目发黄为症状特点。方用中满分消丸加减,用厚朴、枳实、姜黄苦温开泄,行气平胃;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同用,辛开苦降,分理湿热,又以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润胃滋阴;泽泻、猪苓、茯苓、白术、陈皮、砂仁、太子参、甘草健脾渗湿,扶脾固本,寓补脾胃之法于分消解散之中。诸药相合,可使湿热浊水从脾胃分消,使热清、水去、气行,中满得除。若身目黄染重则可加用茵陈清热利湿,栀子清利三焦湿热。

2.4 健脾养血,行气活血

用于肝脾血瘀证,以血瘀为主要表现,以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肌肤甲错为特征。方以四君子汤合肺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党参、白术、甘草、茯苓、黄芪、当归健脾益气、生血养血;川芎、赤芍、丹参、丹皮活血养血,尤其川芎更能行血中之气,可祛瘀而不伤阴;酌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加用益母草、泽兰等活血利水,配香附、元胡、枳壳行气,气行则血行;甘草调和诸药。

2.5 温补脾肾,培土制水

适用于脾肾阳虚证,以形寒肢冷、面白肿甚、小便不利、朝宽暮急为症状特点。方以附子理中丸中合五苓散加减,用附子、淫羊藿、干姜温补脾肾,祛散寒邪,用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祛湿。五苓散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桂枝辛温通阳利水。

2.6 养阴利水,健脾助运

用于肝肾阴虚证,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心烦少寐、小便短少为症状特点,方选一贯煎为主方,生地、沙参、麦冬、枸杞、石斛滋养肝肾,当归、川楝子和血疏村。但要加入白术、扁豆、淮山药健脾,茯苓、泽泻、土茯苓渗湿,共同健脾助运化,防止补肝肾滋湿热。

3 结语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把握好臌胀本虚标实这一病机特点,抓好脾虚这一共同病理基础,从脾论治,调理脾土,并贯穿整个治疗始终,是可以提高疗效从而使肝硬化腹水患者带病延年的。但要注意的是,肝硬化腹水病程长,不可追求速效,逐水攻伐太过易耗伤正气,活血破血过猛常易引起动血,导致吐血、便血,后果严重,亦应在治疗中避免。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5-226.

R575.2

A

1006-3250(2011)12-1358-02

2011-06-12

肖政华(1977-),男(回族),湖南邵阳人,主治医师,讲师,在读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通讯作者:王 敏(1957-),女,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