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杰 罗文英
(湖南省洞口县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300)
据估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DM)患者达2亿,而我国约为4000万,发病率已达到2.5%~3.25%。虽然评价DM疗效的方法众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反映血糖的变化,最后均要以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作为评价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案是否在血糖控制上有效。HbA1c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患者其他条件的影响较少,而被广泛应用于DM的药物疗效观察及判断血糖控制程度[1]。目前,HbA1c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在测定组分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2-4]。近几年应用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日益增多,直接酶法操作方便,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上生化仪。我们通过自建酶法HbA1c检测系统,对其进行了一些探讨。
①仪器:HITACH7180,日本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生产,按厂方要求进行保养和定期检修。②试剂: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提供,试剂盒的组成包括:a.前处理液:批号819RHH。b.试剂R1:N-(羧甲基氨羰基)-4,4/-二甲氨基二苯胺化钠,批号813REH;试剂R2:过氧化物酶,果糖基氨基酸氧化酶,批号811REH。c.校准品:NORUDTA专用校准品,低值(HbA1c4.7%),批号810RGH;高值(HbA1c10.1%),批号810RGH。d.质控品:低、高值HbA1c分别为4.8%~5.4%、8.5%~9.1%,批号807RDH。③参数设置:按厂家提供的参数手册采用三点两项目法进行两点校准,在同一个比色杯中三点读数,分别得出血红蛋白(Hb)和HbA1c的绝对值,再用公式计算得出HbA1c%。
①正常对照组:均为排除了DM、糖耐量减退(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洞口县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FBs<6.1mmol/L),共213例,男121例,女92例,年龄(44±21)岁,平均43.2岁。②DM组: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武冈展辉医院住院和门诊的DM患者87例,男52例,女35例,均符合WHODM诊断标准,年龄53.5±11.5岁,平均49.1岁。
用EDTA-K2抗凝管抽取晨间空腹静脉血2mL,立即混匀,800×g离心5min后取红细胞25μL,加500μL前处理液溶血后置室温10min,再上机测定。
各实验组HbA1c测定结果经统计处理,正常对照组和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01)。正常对照组HbA1c参考范围为(4.85±0.75)%,与说明书提供的(5.05±0.75)%基本一致,DM组为(7.70±2.40)%。
取质控品807RDH低、高值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次数均为20次。批间CV%分别为3.7%、3.4%,批间分别为7.5%、6.7%。
取高值校准品用前处理液配成HbA1c为4%、6%、8%、10%的浓度,进行双份测定,其实测值分别为4.11%、5.95%、7.84%、9.77%,回收率分别为102.8%、99.2%、98.0%、97.7%。
取经双份重复测定HbA1c均值为16.2%的无溶血标本配成HbA1c实际浓度为2%、3%、4%、8%、12%、16%的溶血液,进行双份测定,其实测值分别为2.51%、3.27%、4.15%、7.74%、12.36%、17.12%,回收率分别为125.5%、109.0%、103.8%、96.8%、103.0%、107.0%,线性范围与说明书提供的3%~16%基本相符。
近年来国内临床检验主管部门提倡重视HbA1c的测定技术及量值溯源[5],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作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金标准,但HPLC法的实验要求高,操作复杂,难以在基层普及,且存在检测特异性问题。当前,HbA1c测定的各种方法中,最适合基层医院的只有免疫法和酶法,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准确度、精密度也有差异。免疫比浊法本身就有诸多不足之处,抗干扰能力也不强[6]。而且各厂家产品的单抗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不同,亲和力有差异,变异血红蛋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7]。而酶法测定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50mg/dL,维生素C<50mg/dL,乙醛化、乙酰化、羰基化等修饰血红蛋白对测定结果均无影响。国内生产酶法HbA1c试剂的厂家也不少,但大多不能在一个比色杯中完成Hb和HbA1c的同步测定。还有些厂家的试剂不测定Hb而只测HbA1c,以标准Hb折算出HbA1c%,由于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影响,有时会引入较大的误差。
检测系统是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检验程序、保养计划等的组合。国际上特别强调使用固定组合的检测系统,使结果具有溯源性和可比性,但国内实验室尤其是基层仍在大量使用血建检测系统。我们建立的HbA1c酶法检测系统,操作简便、通用性强、成本低廉、结果可靠,可溯源到日本的国家参考体系,在目前不失为一种可供基层选择的好方法。而且,我们通过规范化的实内质控,达到了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002年国际糖尿病协会(IDF)、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IFCC达成共识,认为目前应采用IFCC参考方法作为新的全球标准为HbA1c生产厂商定值[8]。这样,只要我们保持检测系统的稳定,做好校准和质控,基本能保证结果的溯源性。我们相信,随着HbA1c全球标准化的稳步推进,酶法检测HbA1c会得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1] 薛声能,程桦.糖化血红蛋白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10):586.
[2] 周新,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51.
[3]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47-351.
[4] 周佳烨,吴炯.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DM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08,25(8):583-587.
[5] 王冬环,张传宝,陈文祥,等.应重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技术及量值溯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9):965-968.
[6] 马中伟.免疫比浊反应中标准曲线的线性拟合[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0):1959.
[7] Roberts WL,Safar-Pour S,De Bk,et al.Effects of hemoglobin C and S traits on glycohemoglobin measurements by eleven methods[J].Clin Chem,2005,51(4):776-778.
[8] Report of the ADA/EASD/IDF Working Group of the HbA1c Assay,London,UK,January 2004[J].Diabetologia,2004,47(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