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机医学教育思想初探*

2011-02-11 21:52张稚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医界汪氏朱丹溪

张稚鲲,钱 峻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石山人,新安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世医之家,其父汪渭、叔伯汪宦(徐春圃的老师)均为祁门名医。汪机幼攻儒学,后以范仲淹良相良医之说为信念,弃儒学医。初随父悬壶乡里,又私淑李杲、朱丹溪、戴思恭诸家。汪机立志肆力医学,承继家学、遍访名师,多有发挥,医术日精。据《祁门县志》记载,其母病头痛、呕吐10余年,久治不愈,其父屡试方药,均无效验。汪机拟方用药,调理得法,便起沉疴,母病竟然痊愈。明史无汪机专传,其名附见于《明史·李时珍传》:“吴县张颐、祁门汪机、祀县李大可、常熟缪希雍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1]”汪氏热心授徒,从者甚众,较为有名的有陈桷、程鐈、项恬、周臣、许忠、黄古潭、汪副护等,而其中黄古潭的弟子孙一奎也是一代名医,继承发扬了乃师学说,创“命门动气说”。汪氏因材施教,门生均有所得,其对中医人才培养有着完整的教育思想。

1 医德为先,志在济世

中医的优良传统是医德医风高尚,以施展仁术济世为本,故有大医精诚、良医良相之说。汪机认为,医学教育应将医德置于首位,医生职业与人的性命密切相关,如果唯利是图,则可能出现医界的欺诈行为,或产生因逐利而置患者生死于度外的不良后果。因此,惟有道德高尚才能做到不为己利、以医术济世。汪机授徒以身作则,身教言传,培养家人和弟子以仁术济世。汪机平时为人谦和好施、淡泊人生,生活俭朴,粗衣粝粮,不求享受。对患者,则有请必应,尽心尽力,尤其体谅贫病之家,对贵人高官则时有矜持。故汪机之名不但在于医术高明,且因医德医风高尚,以传道修身济世为己任。他接诊病人全力救治,不求回报。若遇危重患者,则废寝忘食,不离左右,精心调治,亲自看护。对待患者的病情,汪机主张以实相告,既不夸大病情求其赏,又不隐瞒欺骗,有时病入膏肓,药石罔效,也如实相告,使患家不枉费钱财,亦可尽早准备后事,体现了一切为患者着想的思想观念。为不增强病家负担,汪机临证时从不乱用贵重药物和稀有药引。他曾怒斥庸医骗人骗物的不齿行为。史料曾记载汪机门诊盛况:“遐迩以疾来,请者无虚日”。及至晚年,求者益众,所应益博,故有:“夫病之见于石山也,如饥者得食而充,渴者得饮而解,溺者得援而登颠,危者得扶持而安”(《石山医案》·程曾序)。总之,重义轻利,立志以仁术济世,以德统才,德才兼备,方为合格的中医人才。

2 聪敏善思,灵活缜密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疾病,厄病多变,非聪明理达、灵活缜密者不可重托。明代医界流弊“北宣南局”,北方效法刘完素寒凉派,以其《宣明论方》为宗,用药偏于寒凉伤胃;南方则好用《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药偏于温燥灼阴,且不重辨证。二者若应用不当,皆易损脾胃或伤及阴液,为害无穷,甚需医生辨证精准、灵活运用,不可盲从草率。汪机以善用参芪著称。据明·江瓘《名医类案》记载,石山治验196例,参芪为剂者占去大半,有125例[2]。《石山医案》中有数十种杂病可用参芪,以其味甘性温、补气生血,尤益脾胃。但善用参芪则另有“圆机活法”,关键在于辨证准确,合理配伍。杂病多为久病之疑难杂证,久病多虚,或虚实夹杂、正虚邪恋,治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如时医坚守“痛无补法,痢无止法”,汪机不然,治久痢亦可以参芪为君,以其肠胃下久而虚,过用寒凉而阳气不足,宜温补扶正以祛邪,贵在药物配伍。汪机遣方用药,刻求精当周到,故有卓效,屡起沉疴。不过,治病大法易学,灵活运用则难,如何权衡取舍,不仅需要长期实践获取诊疗经验,还需医者天生聪慧,具有驾驭疾病的能力。故中医教育不仅要熟读经典、通晓百家,还要求学而善思,以自身较强的领悟力体察病情,辨证施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但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这种领悟能力及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此汪机认为,作为医学人才的培养者,应选择聪敏善思的可教之人作为后续人才,否则习医者不仅可能一事无成,今后还将导致延误病情甚则害人性命的后果。

3 勤于临证,书墨传承

古代医家多以身教课徒,在临证过程中将诊疗经验传授给习医者。临床实践是学医的必经之路,实践出真知,只有精勤不倦地长期临证,才能提高诊疗技术,精湛医术。汪氏本人就是实例,他在长期、大量的临证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他擅长脉诊,主张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尤重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他重视中医整体观,认为外科必本于内,这一观点影响到陈实功、王洪绪、高秉钧等后世医家,产生了外科三大学派。汪氏认为针灸多用于实证,若论补虚,则针不如药。对于温病,汪氏亦颇有新见。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汪机之前,医界强调伏气温病。汪机则有新说,认为温病亦有新感,不囿于《内经》,此观点为后学吴有性所继承和发扬,汪机也因此被视为温病学派的先导。

明代医学教育一方面以师徒相传、临床实训的形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提高学徒的临证水平。同时,将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成书,以著作示人,并将之看作是提高医生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古代有些医家就是以阅读他人著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最终成为名医的。如明代吴县木渎儒生王宾(字仲光)苦读医书3年,并访求多位名医,曾造访戴元礼向其学习医术,后元礼恐其超越自己,有所保留,王宾于是从戴处偷读、抄录《彦修医案》10卷,悉心学用而医术大进,成就医名。戴氏则因所述秘不传人而使后人对其医德产生质疑[3]。故著书立说,并愿意将一己之长,心得经验公之于众,借以传远,以荫后人,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科学精神,是高尚的道德风尚。明代不乏编撰、传抄、整理医籍者,这些著作为明代习医者提供了一本本生动的医学教材。汪氏不仅熟读经典百家,终身向学,同时整理经验,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才学以著作形式传于后人。据考,汪机常于诊余勤于著述,所编纂医籍计11种70卷,传抄医籍2种4卷[4],其门生陈桷、程鐈、项恬、周臣、许忠等皆得其传,并整理老师医论、医案多种,这些著作成为后人学习其医术及治学方法的良好教材。

4 终身教育,自我完善

汪机认为,医学生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强终身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是勤恳好学,精勤不倦;二是注重学术交流,不断获取新知;三是学无常师、取长补短。

医学名家多推崇精勤不倦的治学态度。古人云,非博极群书者不可语医也。业医之人,当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庶可见病知源,医术精进。中医讲究尊经重典,学有渊源,尤重师承。此中真意,便是深知医理,打好基础,同时又要撷取百家,以应疾病万变。故名医常拜师多人,或私淑名家,或与人交流心得,获取最新信息,亦即多种渠道获取新知、提高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汪机自称石山居士,有载其夏则“枕覃入林”,茶瓜留客[5],其间不乏与同道或各色人等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术上,他本人曾立“滋阴法随丹溪,升阳治从东垣”的原则,人称“广丹溪之志者,元礼也,广元礼之志者,维石山作之”(《推求师意·序二》)。汪机深研李东垣补脾之论,朱丹溪养阴之法,求教戴思恭之术,曾得戴之笔记手稿,皆为朱丹溪秘旨微言和医疗经验。汪与门生陈桷校而刊之,书名《推求师意》,意在阐扬师意,推广朱丹溪之法,又能防俗医滥用寒凉杀人。是书可看作是朱丹溪、戴思恭、汪机、陈桷的共同成果,尤靠汪机的努力才得面世,其中不乏汪氏之医疗心得和学术思想。汪机对朱丹溪学术思想的阐释注疏有功于后世,也见其学无常师,学人精髓以补己之短。其善学李东垣补脾之妙,成为温补学派之先导。汪氏又创营卫论,强调护养阳气。“营气虚亏,百病由生”(《石山医案·营卫论》),而七情之伤常致营气不足。营中又有营气、营血之别,“补阳者,补营之阳;补阴者,补营之阴”,融合李东垣、朱丹溪之说,掺及己意,推动学术发展。

汪氏不仅善学前人,还善于从同辈身上汲取新知。如他将《韩氏医通》对过用苦寒补阴的批评,魏直治痘“首尾俱以人参为主”的观点,以及薛己的温补观点吸收到自己的著作中,形成并巩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汪机在学习他人经验过程中也非盲目吸纳,同代名医王纶深知误服参芪之害,认为虚劳咳嗽应忌用参芪,汪机以为不然。其于临证实践中体会到,虚劳咳嗽、元气衰惫予参芪常效,因而不必拘于王纶之禁,此中奥妙在于配伍。此种自信与判断得益于其完善的知识结构与深厚的学养。

明朝未见有针对民间医生的继续教育项目,但古代名医仍能不断更新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诊疗水平,说明古代医家有着自己有效的继续教育方式,这一点值得当代医界深思。而汪机所主张的医者当综核百家,取长补短,且验之于临证的观点,也成为医学教育之导向、共识。

5 结语

汪机的医学教育思想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以德为先。医德是成为合格医生的必备条件;二是医学教育应设立门槛,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与领悟能力,只有聪敏善思、灵活缜密者,才可收为医学生,即所谓“得其人乃传”。否则,将产生不合格医生,害人性命。当代不少学者也认为,医学教育当属精英教育,在学生入门时应有严格的筛选制度,控制招生规模,强调生源的重要性;三是强调医学教育的终身性。医学生应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以多种方式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此方能成为医界后继精英。此与当代医学教育对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相一致,只是知识来源、知识载体及获取方式等有所改变。不断获取与利用信息来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对于经常需要决断生死的医生来说尤为重要。

古代医学教育思想产生于当时的社会和医界环境。随着时间的变迁,古今教育环境已有诸多不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人才观念也有所更新,但基本精神是延续的,汪机所推崇的德才兼备、学术交流、终身学习、博采众长等教育理念仍与当代人才培养特征相吻合。古人的智力成果正在当代得到继承和发扬,现代中医也正在这种继承与发扬中逐渐步入新的阶段。

[1] 钱超尘.汪机事迹著作及从医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6,2:1-3.

[2] 李 标,刘友泉.汪机医学之易理发微[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10(2):11-13.

[3] 陈竹友.“医人皆相嫉害”辨.黑龙江中医药,1981,2:44-46.

[4] 王旭光,章丽华.汪机著述考[J].中华医史杂志,1999,29(4):242-245.

[5] 张志远.明代益气三家传.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1):63-68.

猜你喜欢
医界汪氏朱丹溪
朱丹溪拜师
精英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汪氏蜂蜜产品包装设计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端午节熏药渣的来历
汪氏被指违规制售产品捏造概念
《人间草木》再现永远的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