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家父刘志群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施治2型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独具匠心,近年来运用疏肝解郁汤配合心理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10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08例均系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64例;46~50岁者62例,51~60岁者28例,61岁以上者18例。糖尿病诊断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抑郁症诊断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O)24项评分≥20分者。
自拟疏肝解郁汤基本方:柴胡12g,白芍15g,郁金 15g,枳实 15g,茯神 15g,百合 15g,元参 15g,川芎15g,合欢花15g。煎服法:诸药加水 300ml,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min~30min,取汁150ml,二煎加水200ml,取汁 150ml,两煎混合,分早晚 2次口服,每日1剂。加减法:口苦烦躁者加龙胆草、丹皮、栀子、淡豆豉;伴心悸失眠出汗者加远志、炒枣仁、龙骨、牡蛎;肢体麻木痉痛者加僵蚕、土元、威灵仙、川牛膝;头目眩晕者加天麻、钩藤、菊花;视物昏花者加密蒙花、蝉蜕、枸杞子、女贞子;原来服用西药者继续服用,未服用西药者不加用西药。1个月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 <7.2mmol/L,餐后2h血糖 <8.3mmol/L,24h尿糖定量<10.0g或血糖、24h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h血糖 <10.0mmol/L,24h尿糖定量 <25.0g或血糖、24h尿糖定量较疗前下降10%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尿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显效32例占29.6%,有效65例占60.2%,无效11例占10.2%,总有效率89.8%。
空腹血糖(mmol/l)、餐后 2h血糖(mmol/l)、24h尿糖定量(g/24h)治疗前均数分别为9.6±3.2、17.4±4.3、15.4±3.6,治疗后分别为 7.0 ±0.8、8.1 ±1.2、7.2 ±1.5。
2型糖尿病为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属于中医“消渴症”范畴,而抑郁症是1组以感情障碍、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严重者甚至会表现出自杀等极端自残的念头,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属于中医“郁症”范畴[3]。糖尿病并发抑郁症者非常多见,很多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大多难以接受,得知该病属于“终身疾病”时就更为沮丧,不由自主地产生忧郁、焦虑等情绪。笔者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为31.5%,与国外资料相符合。而抑郁症患者更易患糖尿病。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抑郁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精神状态正常者高42%[4]。
糖尿病与抑郁症往往相互影响,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儿茶酚胺分泌过量以及脂类代谢紊乱等,不仅使血糖升高,治疗的依从性下降,还可以加速并发症的发生,令病人感到“百病缠身”,备感痛苦。反过来血糖控制不佳,病情加重,又会导致病人精神更加痛苦、悲伤等,同样又会加重患者抑郁症,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情志,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心情亦开朗。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在情志上往往会表现为郁郁寡欢、情志压抑等抑郁状态。家父根据《黄帝内经》“郁者发之”的理论,自拟疏肝解郁汤,方中柴胡、白芍、枳实、八月札、玫瑰花疏肝理气解郁,川芎,郁金活血行气,茯神、合欢花、百合养心安神;苍术配元参是近代名老中医施今墨老先生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对药,二药配合醒脾而不伤阴,亦取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家父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善于辨证用药,更善于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即中医所谓的情志疗法,在诊治病人时加以必要的心理疏导,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J].中国中医药学报,1990,(76):4.
[3]郭小青,田正良.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2,7(9):374.
[4]王中河.抑郁可能引发2型糖尿病[N].大河健康报,2008-0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