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分析及护理

2011-02-11 00:22:36朱锦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3期
关键词:血钙维持性骨质

朱锦慧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血液透析技术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但是血液透析患者容易造成体内代写紊乱,造成血钙的浓度的降低,使骨的溶解吸收加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一旦骨质疏松出现,患者骨质脆性增高,致残率、病死率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血液透析引起的骨质疏松的研究较少,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笔者对本院5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骨密度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护理措施,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3岁。透析年限3~15年,其中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其他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进行透析治疗,透析次数3~4次/周,每次4h。

1.2 方法

首先记录患者半年前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PTH)值。再次针对腰椎、全股骨、桡骨等部位进行X线拍摄。

1.3 判定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2 结 果

①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半年前血钙数值异常25例,正常25例,其中血钙3.5 2mg/dL;血磷数值异常30例,正常20例,其中血磷最高达3.57mg/dL;甲状旁腺激素(PTH)20~2500pg/mL。②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其中66%(33例)的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根据X线摄片,其中腰椎骨质疏松10例,股骨骨质疏松15例,桡骨骨质疏松8例。③骨折发生率:6例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共7次发生骨折,2例患者多次发生同一部位骨折。都是发生在股骨颈。

3 护理措施

3.1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血液透析患者容易造成体内代写紊乱,造成血钙的浓度的降低,使骨的溶解吸收加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一旦骨质疏松出现,患者骨质脆性增高,致残率、病死率提高,骨质疏松往往被忽视,一旦发生,容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1]。所以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在疾病还未发生时,治未病,补充钙、磷等元素,定期做X片拍摄检查,预防于未然。

3.2 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这种宣教要持续性进行,不是一过性的说教,他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连贯的、循环的过程。临床上研究发现,大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发骨质疏松时,患者自身并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因此,在面对刚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疗人员不但在医疗上给予治疗,还要在饮食、营养上加以调节、宣教。①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发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和预防措施;②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关节挤压,以加强血钙的吸收。③定期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PTH)值。再次针对腰椎、全股骨、桡骨等部位进行X线拍摄,严密观察患者治疗的反应。④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保证患者步行、活动等生活起居的安全性。

3.3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的依从性包括2点,一是饮食方面的依从性,一是药物治疗方面的依从性;首先,饮食方面的依从性方面,医务工作者在调节患者血钙、血磷的补充,和患者详细讲明这一些元素的重要性,①适当增加膳食中钙的摄入,建议保证22.3mg/d的钙质摄入,定期化验血钙使之保持在2.38~2.63mmol/L,血磷维持在1.45~1.78mmol/L。②对于低钙、低磷患者应该保证钙的摄入,食物补钙是最有效的方法。牛奶、豆制品等食物含有高钙,建议多加食用。③低钙、高磷患者,将患者的磷摄取量限制在800mg/d以下。饮食过程中,食用肉类物质时,应将肉在水中煮2次,以减少磷的含量。④高钙、高磷患者,要严格控制蛋白质饮食[2]。再次,在药物依从性方面,患者应遵医务人员医嘱,补充钙剂,一般在晚上临睡前服用,定期检测血钙,以钙和活性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本次研究使用药物如下:钙剂:葡萄糖酸钙片0.5g、活性钙冲剂5g、甘油磷酸钙2g,每日3次。维生素D:阿尔法D30.25mg、罗钙金0.25μg,每日2~3次。钙尔奇D:每日1片(600mg)。⑤药物治疗依从与否只能从患者或家属方得知,因此询问技巧非常重要,应注重询问患者是如何服药的,有无治疗不良反应,家庭经济状况,服药是否方便,家属的支持情况等。

3.4 适当、合理、科学的运动可以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减慢恶化程度,在运动的同时加以适当的日照,使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建议一定程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强化患者背部肌群的运动,运动加上钙营养能提高预防效果。但患者要注意运动强度的安排,因人而异,不可过分密集的运动频率,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在上述对患者生活环境改善的基础上,选择平坦、空旷的地方进行活动。

3.5 心理支持,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患者容易造成心理负担,认为会给家人带来累赘,往往心情不够舒畅,影响了疗效。再者,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不够透彻,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患者会更加悲观,情绪更加不稳定,医务人员要注意患者心理的建设,消除患者顾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本组2例患者因驾车撞击发生左右股骨颈颈骨折[3]。患者每次透析期间骨痛非常明显,情绪极为低落。因此,医务人员要为患者做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是骨折患者早期最佳的运动方式,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恶化,运动和药物相配合,促进病情恢复。

4 讨 论

血液透析技术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但是血液透析患者容易造成体内代写紊乱,造成血钙的浓度的降低,使骨的溶解吸收加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一旦骨质疏松出现,患者骨质脆性增高,致残率、病死率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66%(33例)的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根据X线摄片,其中腰椎骨质疏松10例,股骨骨质疏松15例,桡骨骨质疏松8例。骨折发生率:6例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共7次发生骨折,2例患者多次发生同一部位骨折。都是发生在股骨颈。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疾病本身影响,造成体内骨皮质血钙减少,在长期的血液透析中肾性骨病常呈进行性加剧[4],还有就是继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造成代谢异常,骨细胞对骨的过度吸收,进一步造成血钙减少,加重病情。

5 小 结

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很高而且危害很大,所以医务人员、患者以及家属应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将这个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积极采取了各种干预措施:充分血液透析,改善药物治疗,提高患者在饮食和药物上依从性,加强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定期监测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应该将这些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有必要,行甲状旁腺切除,同时做骨折后的护理,预防相关并发症,在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5]。

[1]廖文胜,陈永强.汤亭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234-235.

[2]佐中孜,秋叶隆.透析疗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35.

[3]唐翠霞.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J].陕西中医,2006,6(27):750.

[4]李上梅.临床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

[5]王质刚.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

猜你喜欢
血钙维持性骨质
骨质疏松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0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术前血钙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