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应当重视“元神”的研究和开发

2011-02-11 11:58王克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归根气功心理学

王克勤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哈尔滨 150036)

中医心理学应当重视“元神”的研究和开发

王克勤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哈尔滨 150036)

“元神”是“神”的概念范畴中的重要内容,是在丹道典籍中明确提出的与识神相对的概念,二者本质不同且又密切联系。“元神”本于先天而与生俱来,可以理解为“原生无意识”或“归根意识”,是个体的原始内驱力源。“元神”是客观存在的,与个体潜能和心身健康密切相关,但因常被识神屏蔽而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研究开发适于现代社会并便于临床运用的技术来解放“元神”,应是中医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医心理学;元神;识神

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的分支,因此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虽然根植于《内经》的心理学思想,但也不应排斥《内经》之后儒释道医各家文化思想的精华。作为具有浓厚中华本土心理学特色的中医心理学,其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基本都是“神”的范畴,因此“神”是中医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厘清中医心理学“神”的概念和范畴,直接关系着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学科特色的发展。笔者在 20年前曾就“元神”发表了一些文章[1、2],本世纪初孙泽先教授在其所著《归根心理学》中,又对“元神”作了深刻的阐释[3],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元神”概念的提出

元,有初始、根本之意,因此元神就是初始、根本之神。从其本原来说,元神是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的神气,故又称为“先天之神”。“元神”是相对“识神”而提出的一个人身之神的概念范畴。识,有认识、识别之义,识神就是认识、识别之神,也就是思虑之神。识神是生后外景事物为心所任而逐渐形成发展的,因此又称为“后天之神”,因常表现为七情六欲,故道家又称谓“欲神”。《内经》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元神”的概念,但“两精相抟谓之神”(《灵枢·本神》),“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等论述,都说明新的生命在父母媾精结胎成形但尚未出生之前,“神”已经就存在了。此神为出生之前尚未被后天所染之神,故当指元神而言。

元神概念的提出,是在《内经》之后的丹道典籍中。古代道教的内丹炼养者在修炼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一种常人体会不到的精神状态。正如《阴符经》所说:“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这里所说的“神”与“不神”,即为识神与元神的早期表述。唐代道士吕洞宾在《太乙金华宗旨》中明确了识神和元神的概念。这部著作虽多认为是清人依托之作,但在唐代的道教内丹修炼著作中,如《太上纯阳真君了三得一经》、《太清中黄真经》等,已见到了“元神”概念的广泛运用[4],这说明最迟在唐代这一概念已经确立。宋·张伯端更明确指出:“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乃后天所染气禀之性也(《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至明·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后,“元神”概念也逐渐引入到中医学中。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

2 如何认识“元神”

“元神”是客观存在的,但又不是常人在一般情况下所能体会到的,故《阴符经》将其称为“不神”。由于它不是思虑之神,故表现为如婴儿那种不识不知而又具备感觉、灵动的状态。在气功态下,人处于“恬淡虚无”的境界,此时呼吸绵绵、若存若亡、无思无虑、飘飘欲仙、恍恍惚惚的状态乃元神所现。正如《脉望》所说:“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武术汇宗》也提出:“此神亦谓之本性,亦谓之真意,其心必要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一毫念虑,无一毫觉知,则空洞之中,恍惚似见元神悬照于内,斯时殊觉五蕴皆空,四体皆假,而我有真我也。”其实,老子《道德经》所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知”,正是描述元神所主宰的生命活动状态。

“元神”与“识神”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统一在人身之神中,二者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从本源来看,元神原于先天,识神成于后天;从特点来看,元神“无思无虑,自然虚灵”,识神“有思有虑,灵而不虚”。由此可见,在出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概括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的人身狭义之神,实际是指识神而言,因此普通心理学所讨论的内容也大都限于识神的层面,尚未深入到元神中去。元神为先天元性,识神为后天质性,二者虽然本质不同,但却相互影响,张伯端将这种关系总结为“元性微而质性彰”。人在少、长、壮、老的过程中,质性日彰,元性日微,结果识神将掩盖元神,此乃“空质之性胜本元之性”。若杂念纷纭则元神即退,除杂念则元神即现,此即《养真集》所云:“念止神即来,念动神即去。”

元神为本原于先天的神气。何谓“先天”?可以认为生命在诞生之前而与生命攸关的一切,对生命来说皆可谓之“先天”。因此对于子代不仅父母所赋予和遗传的一切是先天的,上溯至祖先乃至人类的始祖甚至生命的起源,对个体来说也皆为之先天。正如《性命圭旨》所言:“父母媾精之后,一点灵光……元从太虚中来者,我之元神也。”所以探究元神之本原,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至少涉及到进化论、人类学和遗传学等。孙泽先教授在其所著《归根心理学》中,已将其追溯至生命之“根”[5]。但若简单地从子代和父母的关系来看,元神则是由父母之精气所舍,正如《灵枢·本神》所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

有人从佛学的角度探讨元神,认为“八识”中,“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当属“识神”范畴,第八识“阿赖耶识”则相当于“元神”,而第七识“末那识”相当于识神和元神之间的桥梁[6]。也有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元神,认为元神是人的一种无意识(潜意识)活动,但其并非是“未被意识到的意识”,而是与生俱来的带有明显自然属性的“原生无意识”,因此近年来孙泽先教授又提出了“归根意识”的新概念[5]。这是与出于后天生活经验的潜移默化逐步积累而成的无意识(如心理定势之类)不同,是个体的一种强大而原始的内驱力源,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左右。可以认为,这种内驱力源,正是人的潜能之所在,是生命所具有的本能活动力的能源。如正常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患病机体的自愈康复能力、危急状况下的避害趋利能力、无为而无不为的开悟能力等。也有人认为,“元神”是“生命初始的本原物质”,可以理解为“基因”、“遗传物质”、“遗传信息”,是“人体发展变化的内在因素及其规律”[7]。虽然这种认识将“神”与“形”的概念混淆是欠妥的,但认为是生命的“本原”和“规律”则是可取的。

3 如何开发“元神”

常人的先天元神一般都为后天识神所屏蔽。昼思夜想,如云遮月,因而元神隐退,识神常日主事。若能静定归一、无思无念,识神自然隐退,元神真性显现,此即佛、道两家所言“明心见性”。神本由心,心无为则元神之性现,心有为则欲神之性观,故张伯端说:“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这就为如何开发元神提出了基本原则,即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解除或减轻识神对元神的屏蔽和抑制,使元神获得解放。

翻阅中国古代文献可见,儒家的修德、道家的修道、佛家的修禅到一定层次皆可获得元神再现的效果。现在已知气功锻炼也是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当练功者进入气功态后,意识活动暂停,于是所有监视、压抑原生无意识使之不能活动的因素不再起作用,这种无意识就得以充分活动起来,它不仅能迅速激发体内之生理潜能,而且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直接进行调节,使之阴平阳秘,从而机体处于最佳功能状态,这也就是达到了最佳练功效果。如何挖掘、开发在现代生活中和临床上更适用的技术手段来解放元神,开发潜能,增强人们的心身健康水平,这应该成为中医心理学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元神”与人的心身健康和潜能开发密切相关,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引起医学界(包括中医学)和心理学界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出身”有关。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只要是精华就要深入挖掘,继承发扬,以促进人类的心身健康。中医心理学理应担此重任,因此建议中医遗传学研究应将“元神”的研究纳入规划,中医心理调控技术研究应将“元神”的开发视为重点,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将“元神”纳入其理论体系,以填补中医学和现代心理学之空白,创建真正具有中华本土特色的中医心理学。

[1]王克勤.论“元神”[J].中国气功,1991,(1):33-34.

[2]林雅谷.中华气功大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41.

[3]孙泽先.归根心理学[M].待出版:5-9.

[4]方春阳.中国气功大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96.403.

[5]孙泽先.归根心理学[M].待出版:10-13.

[6]孙泽先.归根心理学[M].待出版:7-8.

[7]刘保和.“元神”乃“原始之神”[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9.

Exploitation of“Yuan Shen”in Chinese medical psychology

WANG Ke-qi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36,China)

The‘yuan-shen’is the concept of‘shen’is the important content,is category in taoism way classics of general specifically with the concncept of‘shen’,both relatively tall essentially different close contact.“Yuan-shen’is innate and natural,and can be understood as‘primary unconscious’or‘roots in consciousness’,is the individual original source of motivation.‘Yuan-shen’is objective existence,and individual potential and psychosomatic well because often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ral,but for it is shilded by‘shi-shen’and can not perform its functions,s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o facilitate clinical use technology to liberating‘ Yuan-shen’,should be the emphasis of TCM psychology research.

TCM psychology,Yuan-shen,Shi-shen

R229

A

1006-3250(2011)09-1016-02

2011-05-28

王克勤(1941-),男,山东省肥城人,研究员,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心神病、心身疾病临床及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归根气功心理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鹧鸪天·落叶
城中叶问
爱国情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山中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