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医药在新医改中的作用

2011-02-11 11:56汤明确高小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4期
关键词:中医药中药

汤明确 高小坤

1.国药控股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苏北 225001

2009年2月27日,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时强调,促进和扶持中医药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9年4月6日发布。《意见》从医改工作的多个方面对充分发挥中医药 (民族医药)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2]“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3]《意见》认为,加快推动出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医改”配套文件,加快推进中医药立法的进程,对立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卫生部和有关部门充分沟通和协调;要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使中医药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

1 强化中医药的现实必要性

新医改方案拟定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群众的医疗服务问题,尽可能地使得人人享有医疗保障。而中医药本来就是起源于民间并在民间获得发展的一门医药学。用来自民间的中医药来解决人民的问题,既符合民情又符合国情。现阶段“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是我国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中药较西药价格低,中医较西医更体现民生关怀,更具有自身民族特色。所以,强化中医药在新医改中的作用有其现实必要性。

在2009年5月7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中医药被定义为“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4]至此中医药在我国已被认可为: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且对自然真象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的一门科学的地位。

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有其重要的特殊性。它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至今仍然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正在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提供安全、有效、低成本的保障。[5]

中医药主要起源于中国。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7]这对中医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涵盖范围、渗透层面极广。[8]

中医药历史悠久,中医药发展至今已经以高于医学本身的地位而存在,正以结合医学、科学、文化为一体的集合体展现在世人面前。每一个中医药人都应该为继承和发扬这样一项瑰宝而努力,强化中医药的作用势在必行。

2 如何强化中医药在新医改中的作用

新医改方案的颁布,让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人看到了曙光,但是我们在得到了发展中医药的支持的情况下,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速度缓慢,并且各方对中医药的质疑声从未平息,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每一位中医药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现实,为以后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做好一切准备。

2.1 发展中医药的制约因素

中医药的被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它的发展却不是以意料中的步伐前进,这其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2.1.1 中医药的特殊性

影响中医药疗效的因素很多:劈开中医师的诊疗水平不谈,就药物因素就有药材的内在质量、饮片的炮制质量、调剂给付的准确性和煎煮环节的质量控制等等均能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每一味药材的产地 (是否是道地药材)、“野生与家种”、药材的采收加工季节、药用部位、药材的洁净度和含水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药效。中药多以复方药为主,在多味药同时使用的情况下,群药合煎而发生了一系列的酶促酶的生化反应,已很难确定具体是哪味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难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不能得到西方的认可。与西药相比,中药的使用相对麻烦。比如中药容易发生霉变、虫蛀、走油,不便贮藏。中药使用的剂量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而因人而异,虽然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类似,但存在“经验用药”之嫌,无法像西药那样准确地给出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剂量等临床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进行研发和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因为某些中药具有毒性、某些中药重金属含量超标,在国外是明令不允许进口的,这也为中药的出口增加了障碍。

2.1.2 中药的使用

中药炮制复杂,煎熬麻烦,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对煎煮的容器有讲究,虽然现在有许多医院或药房有代为煎药,但中药药味苦口,难以下咽,携带不便,起效缓慢与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不相适应,这些都是较西药而言的弱势。大多数人因此而放弃中药选择西药。在整个大的医疗背景下,中医药的认同感较低。所以正是中医药这些自身缺陷,导致许多群众改变了用药习惯,造成了中医药业务的萎缩。

2.1.3 人才的培养

另外,还要加大对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宣传工作,使农民可以更加了解灌区建设,增加农民对灌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灌区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多种融资模式并行。

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是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然而到了今天,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古往今来,很多技艺精湛的医者沿袭家族传承模式,“秘方”、“绝招”不愿公开,导致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验方失传。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坚持“子承父业”的传统伦理有关。[9]

许多身怀绝技的中医包括历史上的名医,并没有所谓的“学历”,但并不影响他们对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目前国内仍有不少这样的民间医生,他们的医术需要重视和研究,只可惜没有相应的条件。我国奉行的中医师资格考试制度也使得许多有着丰富临床就诊经验的民间中医师无法取得资格证书。中医药知识的学习仅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在院校扩招这样的大的背景下,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真正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人才很少。

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意见》中关于“要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使中医药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的号召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保留民间中医药师的行医资格,尽量获取民间“秘方”,不要让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失传。

同时,可以试着改良现行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尝试以纯中医药的方式培养中医药师,让他们重点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研习前人留下的相关经典著作,而不用过多的把时间放在外语与西医课程上。

2.1.4 中医药的保障力度

绝大多数中医药理论、诊疗技术和方药都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源,具有独特的作用。[10]

中国目前对于药品开发的知识产权保护尚不成熟,医药企业对开发的新药能否受到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存有疑虑,即使面对“钱”景无限的科研项目仍裹足不前。要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注重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协调相关部门,加强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部门规章的制定,逐步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法律法规体系。[11]

另一方面,医疗卫生的某些法律法规与制度也导致在管理方面歧视中医。例如,现行的有关法规规定,中医大夫在中医药急救中若出现病人死亡,中医大夫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要借助国家新医改政策,逐步完善以扶持中医药事业为主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管理制度和中医医疗机构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激励机制。[12]

2.2 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人文精神,中医学认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不为名利、潜心医术、志存救济、仁爱至尊、认真负责作为医德的标准,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伦和谐价值观的体现。“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作为医生,对病人有爱心,这是天职,故曰“仁心”。中医有一格言:“痌瘝在抱”,就是说把病人的病痛看作是医生自己的病痛,必然处处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13]

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过程就可以充分的体现“仁”。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首先中医师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体质及疾病症状,再者可以在被询问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关怀的温暖,以及充分表述病情的过程。事实上个体存在差异,发病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所以对症下药就显得尤为重要。医生对患者的病痛要全面考虑,整体负责。[14]每一个患者都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因此做到以“人”为本及以“仁”为本,对解决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中医药的发展,要以有利于人群健康为前提,越是发展,就越要重视人民健康的有效性。[15]

2.2.2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

俗语言:防患于未然。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优势,是将健康理念融入到生活中,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或不得大病,给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药补不如食补,与其在发病后花大量的费用用于治病,不如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中加以注意。中医药是几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是前人留给后人伟大的瑰宝,它既能防病又能治病。中药的副作用较西药小得多,而且价格便宜,既不会给个人造成负担,也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支出。中药养生的特殊性还在于完全可以不用当药来吃,在我们平常的饮食中很多的食材就是药材,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合理食用即可。

2.2.3 将中医药作用于医改工作的多个方面

在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部分,《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 (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2]

这一方案实际上已经在我国的多项医疗卫生工作中得到体现,中医药人应该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做到继承与创新,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而四川是全国著名的药材基地,特色资源丰富,产品生产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16]四川灾区利用自身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协助震后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建,有效的控制了灾后大疫爆发的可能性,发挥了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而且中药价格便宜,有效地减轻了我国在四川灾后重建中的财政支出。

中医药在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内地2/3的“甲流”病人接受中医药单独治疗或参与治疗。在这样突发的公共卫生疾病暴发初时,西药还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的时候,中医可以从自身的角度诊断疾病,配合中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抗病毒能力,同时减少由于滥用西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事实上中医药在我国抗“甲流”工作中的成效十分显著。这体现了《意见》中关于大力推广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疑难疾病中的作用。

来自北京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居民认为中医药的疗效是好的,98%的居民认为中药没有或很少有不良反应,100%的被调查居民认为中医药应当参与社区卫生服务,89%的被调查居民希望社区站配备一名有经验的中医大夫或受过中医培训的全科医生[17]。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对中医药的接受性强,信任度高。人们普遍相信中医,信赖中药,因此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当中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广泛的前景。

在强化中医药作用的过程中,中医院是基础,是不能缺少的。在加强中医院的建设中,必需要做到坚持以中医为主,强化中医道德观念,建设中医特色环境,打造中医医院精神,突出中医品牌特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先进的时代文化有机结合,与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相结合。

2.2.4 中医药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

真正意义上的新药的研发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美国一年的医疗保健费用是1.3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绝对值的1/3,如此巨大的花费,目前中国显然负担不起。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医疗设备以及众多高级医师的美国,仍然有70%的人类疾病解决不了。[18]而在中国历史上,中医药曾以1%的费用,解决了世界22%的人口的医疗保健[19]。

我国有13亿人口,对中医药而言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响应《意见》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特别是充分挥发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应用中医药,特别是应用那些价格低廉、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医疗费用,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20]这说明了强化中医药有助于推动我国医药事业的进步。

3 结语

强化中医药一定要结合自身,仔细分析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因素,摒弃不好的传统,与时俱进,将自身的优势发扬光大。配合新医改方案突出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防控、疑难杂症及基层卫生等工作中的作用。

强化中医药在新医改中的作用除了需要国家的支持,还需要自身的继承与创新。如何有效的将继承与创新进行到底,首先需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创新的过程不能离开继承,应该是在继承的前提下将其发扬光大。还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将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作用,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紧跟时代节奏,形成一个符合现代社会的有特色的中医药。

总之,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中医药文化对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药在新医改中的作用。

[1]张茅.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强调:深化“医改”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J].中国药房,2009,20(8):620.

[2]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3]严金海.中医概念分析[J].医学与哲学,1999,20(6):7.

[4]叶艳芸,李曦辉.中医药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及方向选择[J].医学与社会,2009,22(9):34.

[5]王新陆.中医药应该在新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J].前进论坛,2009,5:8.

[6]吉文辉.试论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界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0(3):133.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R].2009.

[8]邱海云.中医药文化的特征及功能[J].甘肃中医,2010,23(1).

[9]叶艳芸,李曦辉.中医药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及方向选择[J].医学与社会,2009,22(9):34.

[10]吴仪.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摘要)[J].中医药通报,2008,7(1):10.

[11]王国强.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上的报告[Z].2008.

[12]陈益高.发展中医药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242.

[13]邓铁涛.中医与未来医学[J].中医药通报,2005,4(2):1.

[14]邱祥兴.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

[15]岳慧.对我国中医药药材产业化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7,12:806.

[16]包维楷,庞学勇.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灾后生态退化及其基本特点[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4):441-444.

[17]闫淑媛.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查[J].全科医学杂志,2002,7(3):146.

[18]邓铁涛.中西医结合的方向[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2.

[19]杨殿兴,苏小川.发挥中医药优势走我国医疗卫生保障的特色之路[N].中国中医药报,2005-10-26.

[20]叶平.发挥中医药作用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3(19):77.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中药
中医药非凡十年
——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是药三分毒,滥用中药有风险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