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艳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四平 13650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静脉留置针在国外的临床普及,在国内各医院的临床输液治疗中逐渐被广泛应用。留置针作为静脉输液的换代产品,它逐渐取代一次性头皮针在临床的应用。我科在患儿护理中针对留置针的独有特点,在具体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六年来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输液外溢,留置针一般可保留5天,最长1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减少了患儿痛苦,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留置针管腔大,滴速快,对外伤及术后急需大量补液的患儿,能保证单位时间内大量液体进入体内,增加循环血量,更加方便及时用药及抢救等,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因患儿体胖、能见的血管少,难以穿刺;
因患儿烦躁,无法沟通,行为失控注射针头易移位;
因患儿血管短,不直,头皮针留置空间不足,输液易外渗因患儿体弱,静脉脆弱,难以穿刺因患儿家长的紧张,无形中给予护理人员压力,增加穿刺难度因对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易引发患儿此处静脉损伤;
使用头皮钢针外渗现象是留置针的2倍。
感染 患儿自身防疫功能低下,患儿护工没有遵照医嘱,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易导致感染。
堵管 肌肉或静脉痉挛,保留措施不当,易引起留置针被血液凝固所堵塞,药物无法成功注入血管,导致堵管。
静脉炎 由于长期在一个部位静滴药物,该处血管脆弱,通透性强,易引发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及静脉硬化。
3.1 护理人员自身准备。按操作要求着装,准备好输液用品,用肥皂水或消毒剂清洗,以预防外源污染。
3.2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解释,使家长和患儿愉快接受,并积极配合保留留置针。
3.3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选择穿刺部位和适应型号的留置针。我们多选择患儿的左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便于患儿学习或玩耍,并使药液顺利输入,大量失血或需快速补液时,选用20~22号针头,常用16号针头。
3.4 需反复练习穿刺技术,减少多次穿刺导致针头尖端受损,针头及外套管留置适宜,穿刺角度相宜。
选择穿刺点,(如手背),在其上方5~10cm处扎好止血带,在穿刺点周围,10cm×10cm范围内消毒,取出静脉留置针,去除针管,放松外管套,转动针蕊,握起蝶翼部分,让针尖斜面朝上,嘱患者握拳,护士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静脉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续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用手固定针蕊,嘱患者松拳,一次性抽出针蕊,然后将帽旋紧于针座之上,并用专用透明敷帖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
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除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尤要保持针头无菌,固定不宜太紧,以免给患儿带来不适。
应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节输液速度,每次应用前,仔细观察穿刺部位及静脉定行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及静脉硬化等。
置换专用敷贴时,注意对穿刺部位进行由内到外圆周状消毒。
输液完毕,立即封管。方法之一,将1支1.25u的肝素,用500ml生理盐水稀释,拔出头皮针,取2~5ml注入肝素帽内,抗凝作用可持续12小时以上。方法之二,取生理盐水10cm,每6~8小时冲洗一次,可防止出血凝固。
总之,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留置针,既减轻了对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达到了随时按医嘱给药的目的。
[1]李晓艳.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