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兰英 邹红 王建杰
(兰州军区空军机关医院检验科 兰州 730020)
输血和其他临床诊疗措施一样,必须做到安全和有效。如果把存在质量问题的血液输血病人体内,不仅不能产生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病人发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发生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后果。目前血液能否用于临床输血,主要依靠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因此输血前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本文就输血前实验室检验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为了降低输血传播相关病毒的危险,提高输血质量的可靠性,必须了解影响输血质量的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1)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等,这些病原体均可经输血传播。其中病毒对受血者威胁最大,特别是输血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原因是“窗口期”一时难以解决。处于窗口期的血液检测结果为阴性,实际血中含有病毒。目前我国血液检测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仍存在漏检的可能,不能达到“零风险”。
(2)血液检验标本。标本是实验室检测的基础和前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于否。试想一个张冠李戴的标本,得出的结果会是怎么样。
(3)血液病毒检测的水平和质量。影响检测水平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2个,(1)检测试剂。比如:试剂不标准,失效或污染;操作中加错样本或试剂;离心速度不当等,造成结果错误。(2)检测技术。单纯的正定型或反定型并不一定能鉴定所有ABO血型。因为亚型病人红细胞上A或B抗原很弱,可导致ABO血型错误。反定型对血型亚型发现非常有帮助,只有把正反定型结合起来,才能让结果更准确。(3)检测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对血液的安全同样有重要的影响。检测的质量管理包括试剂,仪器,人员和检测的室内质控及室间质量评估。
在医学检验中,没有几项检验能像输血前检验一样,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靠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在输血前实验室检验实施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输血标本。获得正确的标本是安全输血的第一步,接收血标本时仔细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科室、床号等,并尽快进行离心,观察血清颜色、是否血脂,有无溶血,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妥善解决,避免昆虫、粉尘污染,防止标本溶血、国外研究报导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清况下,无偿献血者血液安全系数比有偿供血者血液提高5~10倍。严格筛选血源,要多从低危人群中的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尽可能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包括HIV,肝炎病毒,梅毒和其他传染病病原体。在采供血所有方面,包括血型定型,配合性试验,血液成分制备和血液制品的保存和运输中实施规范管理和操作。血清中的游离Hb可蒙蔽抗体引发溶血现象。将这种血液输入人体极易造成慢性溶血反应而易漏诊。因此血标本必须密封或将试管盖紧,以免溶血产生输血不良反应。
通过血液检测,排除病毒阳性血液是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因此,血液检测的水平和质量如何是关系到输血传播病毒的重要因素。新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现有检测技术的改进可以使检测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采用非特异检测方法,如梅毒的RPR或TRUST,肝炎的转氨酶(ALT),尽管可以检出部分病毒阳性标本,但难免有部分阳性标本漏检。同时,也会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如果开发和采用特异性方法,那检测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如应用抗-HCV酶免疫法的检出率比非特异性的ALT显著提高。目前发达国家正开始应用的病毒核酸扩增检测法是新开发引进的病毒检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核酸扩增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病毒检出率,减少漏检,从而进一步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同时做好检测的质量管理,使所使用的技术、试剂和仪器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理想可靠的检测结果,将所有应该能检出的病毒阳吐血液检出并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