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庆华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011-02-11 02:53:2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0期
关键词:佛手郁金莪术

黄 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8

导师顾庆华教授为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市名中医,师从孟河传人、全国名老中医绍荣世主任医师,善于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胃病,尤其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机认识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 “痞证”、“嘈杂”等病范畴。导师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胃脘,但与脾失健运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患者素体脾弱,或因饮食不节、忧愁思虑过度、久病劳伤等,损伤脾土,致运化失常,胃中水谷纳而不化,停而不降,湿浊内生,气机郁滞,故而患者表现为胃脘部痞满胀痛,纳差,嗳气,反酸等。湿浊产生后因患者体质不同,又可寒化或热化,形成寒湿或湿热,伤人阴阳,致患者表现为气虚、阴虚等症状;同时又可阻脾运化,进一步加重食积、湿浊、气滞的产生,久而病邪由经入络,形成血瘀。各种病理产物又可相互影响,相互兼夹,损伤脾胃,致病情缠绵难愈。

2 辨证论治

导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删繁就简,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为气滞湿阻、湿热蕴中、脾虚夹滞、阴虚郁热四个证型,辨证论治,并根据患者不同兼症,灵活加减,收效满意。

2.1 气滞湿阻

患者以胃脘部胀满为主要表现,嗳气频频,得嗳始舒,纳差,舌质淡苔白,脉弦。治法理气化湿,和胃降逆。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选药苏梗10g,厚朴10g,砂蔻仁(各)3g(后下),姜半夏10g,茯苓15g,陈皮5g,佛手10g。气滞明显者,加炙甘松10g;肝郁而胸胁胀痛者,加柴胡10g,郁金10g;嗳气明显而大便不烂甚而便秘者加杏仁10g,降肺气而通阳明;寒湿明显者半夏改用法半夏,加炮姜6g以温化湿邪;舌红者加蒲公英20g,清热而无苦寒败胃伤阴之虑;大便溏者加炒白术10g、煨木香10g以健脾助运;舌暗淡或有紫气者,加莪术10g,活络而又有健脾之功效。

2.2 湿热蕴中

患者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烧心,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化湿,和中助运。方用连朴饮加减。苏叶10g,白蔻5g(后),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5g,黄连3g,吴茱萸3g,佛手6g,厚朴5g。若湿热重而口粘者,加佩兰10g、冬瓜仁20g,大贝10g以加强清热化湿之功;热甚舌红绛者去苏叶、白寇,加枳实6g、竹茹6g而成黄连温胆汤之意;口渴苔干者加石斛10g、百合20g等滋阴而不腻之品;失眠者加郁金10g,石菖蒲10g芳香化浊,以期胃和而卧安;疼痛明显者加炙乌贼骨15g,煅瓦楞15g制酸止痛。

2.3 脾虚夹滞

患者表现为胃脘部隐痛不适,喜揉喜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偏烂,食后饱胀,舌质淡,苔腻,边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治疗益气健脾,助运化滞。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3g,法半夏10g,陈皮5g,煨木香10g,砂仁5g,炒山楂15g,莪术10g,仙鹤草30g。若舌苔厚腻者加苍术10g,厚朴10g以燥湿化痰;舌根腻者,加建曲10g,莱菔子10g加强消食化滞;畏寒者加炮姜10g以助脾阳;痞胀者加枳壳10g,香附10以行气消痞。

2.4 阴虚郁热

患者症状为胃脘部隐痛,嘈杂不适,口渴,便干,舌暗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清热和中。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南北沙参 (各)10g,麦冬10g,石斛10g,黄精10g,百合20g,五味子3g,白芍10g,甘草3g,郁金10g,蒲公英20g。兼有气滞者,加佛手6g、绿萼梅5g;大便干结者加增液汤。若见舌红,苔薄黄而干,有裂纹,为阴虚湿热表现,加法半夏、陈皮、黄连以清化湿热,同时又能助脾胃运化,以防诸养阴药碍胃。

3 体会

3.1 辨证核心是舌诊

导师平日诊务繁忙,一套快速而又准确的辨证施药思路尤为重要。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他认为舌诊是脾胃病辨证的核心,有时只需病家开口吐舌,不必言论,便可处以大概方药,且效果往往满意;而舌诊也可作为患者证情复杂时去伪求真的的依据。

笔者总结导师察舌辨证用药主要看两点,一看色泽以分阴阳,若舌红苔黄为热证,治以清法;舌红色深说明热重,用药要重,但并非苦寒,而是以寒凉药为主,如冬瓜仁、郁金、贝母、竹茹等,或是有清热解毒之效但药性平和之品,如蒲公英、蛇舌草、仙鹤草等。舌色淡为阴证,治以温通,主要以辛温行气药为主而忌大辛大热之品。舌色暗,病已入络,当加行气通络之品,从其阴阳,或郁金、丹参等凉药,或莪术、姜黄等温药。

二辨舌苔以审有无积滞,若舌苔厚腻者,说明积滞重,治疗以祛滞化浊为主,从痰、湿、食等入手,祛痰化湿消食是其常规治疗思路,同时佐以行气药;当舌面干净,而舌质又淡又嫩者方可补脾养胃。

3.2 治疗关键为运脾

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病位在胃,但与脾失健运关系密切,故治疗主要从健脾入手,而健脾以运脾为关键,运脾的要旨在去祛除各种病理产物,如湿浊、食积、气滞、血瘀等,如此则脾运自复。

对于各种病理产物,导师喜用对药来祛除。湿浊者,选用二陈汤,法半夏、陈皮、茯苓;食积者选用山楂,建曲;血瘀者选用郁金、莪术;气滞者选用佛手、厚朴。这几个对药药性平和,往往多种作用相兼,如二陈汤可降胃气;山楂消瘀血,与建曲消食和胃而兼祛痰湿;郁金血中气药,莪术破瘀而不伤正,且有健脾作用;厚朴兼有燥湿之功,且少量运用 (6g)并不伤阴,佛手疏肝而不伤阴,二者对于胃阴虚兼气滞者在养阴药的基础上照样运用。其用药讲求轻灵平正,四两拨千斤,忌繁杂厚重,很有孟河之风。

3.3 辨证还需结合辨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为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影透见,可有细小结节增生,导师认为这是由于病久入络,痰瘀互结所致,治疗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往往加上贝母、莪术、薏苡仁等化痰活血散结之药。胃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者,加用山楂、莪术等药,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胃粘膜有出血糜烂时,治疗上加煅花蕊石、仙鹤草、煅瓦楞、玉蝴蝶等止血护膜生肌之品;隆起糜烂者,乃热毒雍盛所致痰瘀互结,治疗时除加用护膜生肌之品,还加用苇茎汤中的桃仁、薏苡仁、冬瓜仁三药清热通络、化痰散节。胃酸多者,加煅瓦楞、炙乌贼骨制酸止痛。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在用西药正规杀菌的基础上,予中药辨证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如气虚者加黄芪,胃热者加蒲公英等。病理报告示有肠上皮化生或异性增生者,加用藤梨根或白花蛇舌草等现代研究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

4 典型案例

患者王某,女,48岁,患者有慢性胃病十余年,先后三次查胃镜结合病理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2010年2月前来就诊,就诊时患者胃脘部疼痛,伴有泛酸,烧心,嘈杂,口苦,大便偏烂,夜寐差,舌质暗红,苔黄腻。辨证湿热蕴中,胃失和降。治以清化湿热为主。首以黄连温胆汤治疗,药用枳壳6g,竹茹6g,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5g,黄连3g,吴茱萸3g,佛手6g,炒白术10g,煨木香10g,炒山楂15g,建曲10g,郁金10g,煅瓦楞15g,炙乌贼骨15g,藤梨根20g。上方七剂后复诊,诸症减轻,大便成形,舌红减轻,苔仍黄腻,继以连苏饮加减,苏叶10g,白蔻5g(后下),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5g,黄连3g,吴茱萸3g,佛手6g,郁金10g,炒山楂15g,建曲10g,佩兰10g,石菖蒲10g,藤梨根20g。服此方七剂后,患者偶有嗳气、泛酸,睡眠改善,舌淡红,苔薄黄微腻,上方稍思加减,继服一个月,患者无不适主诉,舌苔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防病复发,以原方继服,但变原来一日一剂药为两日一剂,再服两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随访至今,未有胃脘部不适。

猜你喜欢
佛手郁金莪术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2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4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2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05
建佛手高效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8
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川佛手多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27
郁金的品种规格与鉴别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特产研究(2016年3期)2016-04-12 07: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