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6例分析

2011-02-11 02:53:20杜玉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0期
关键词:皮下脂肪脂肪组织液化

杜玉兰

宁夏中卫市妇幼保健院,宁夏 中卫 755000

我院从2000年7月-2008年12月共发生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做剖宫产1420例,年龄20-42岁,平均31岁。肥胖者340例,非肥胖者1080例;手术时间在1小时内1382例,1小时以上38例,合并糖尿病34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低蛋白血症20例。

1.2 诊断标准 ①所有病人手术后5天切口处渗出淡黄色液体,内混合少许油滴或脂肪滴,切口无红肿热痛,有部分切口愈合不良。涂片镜检有较多的脂肪颗粒,少量的炎性细胞,无脓细胞。②肥胖病人诊断:腹部皮下脂肪层脂肪厚度>5.0cm者。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妊娠合并症、手术时间等。

2 结果

肥胖病人发生脂肪液化16例 (4.7%),非肥胖病人发生脂肪液化10例 (0.93%),手术时间1小时以内者发生脂肪液化22例 (1.6%),1小时以上者发生脂肪液化4例(10.5%);合并糖尿病者发生脂肪液化8例 (23.5%),无糖尿病者发生脂肪液化18例 (1.3%);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低蛋白血症者发生脂肪液化4例 (20%),无低蛋白血症者发生脂肪液化22例 (1.6%)。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肥胖病人、手术时间较长、合并有糖尿病及妊娠高血压疾病低蛋白血症者发生脂肪液化的比例明显增高,究其原因:①可能肥胖病人因脂肪层较厚,不容易切整齐,损伤较大,切开后局部血运差,组织破坏较多。②手术时间较长,暴露时间就长,术中不停的机械刺激损伤,再加上大块钳夹结扎,脂肪组织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③合并糖尿病时营养代谢紊乱,脂肪更容易液化。④合并低蛋白血症,影响或延期伤口的愈合。⑤术中缝合技术欠佳,皮下缝合过紧过密均可造成脂肪的进一步缺血液化。⑥如果皮下留有残腔,腔内渗液的不良刺激,脂肪组织发生去菌性反应,导致脂肪液化。⑦术中术后消毒时酒精进入切口,使脂肪组织破坏液化。

引起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较多,往往是综合因素引起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每一项工作,才能更好的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①术前有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必须在术前纠正,术后监测和治疗。②肥胖病人在皮下脂肪切开时尽量切整齐,止血时钳夹的脂肪组织越少越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③动作轻柔熟练,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拉钩时尽量用敷料保护好皮下脂肪,减少机械刺激损伤和羊水的污染。④缝合皮下脂肪时,先修剪切除失活或游离的脂肪组织然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脱落的脂肪组织冲洗掉,缝合时缝线一定不能过紧过密,皮下全层缝合,不留死腔。⑤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1]苏明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44.

猜你喜欢
皮下脂肪脂肪组织液化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2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PACS探讨皮下脂肪含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4
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与丙泊酚麻醉应用剂量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化工设计(2015年1期)2015-02-27 13:42:25
日本推出新款皮下脂肪仪 检测精度达毫米级
家电科技(2014年5期)2014-04-16 03:11:28
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