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78例

2011-02-11 02:12王民集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6期
关键词:中医学院胞宫原发性

王民集 张 磊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

笔者2008年5月~2010年9月采用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7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均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门诊,患者78例,全部为未婚病例。年龄最大 31岁,最小14岁;疼痛持续天数最长 4天,最短1天;病程3年以下47例,3年以上31例。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

证候标准:根据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取穴 :三阴交(双侧)、中极、次髎(双侧)、归来(双侧)、地机(双侧)。

操作:选用0.30 mm×40 mm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备用。嘱患者排空小便,针刺腹部及下肢穴位时取仰卧位,针刺腰背部穴位时取俯卧位。选定穴位,常规皮肤消毒,毫针直刺,深度因患者胖瘦而定,得气后,留针 30~60 min(经前留针30 min;经期至月经期末留针60 min)。留针同时选用“汉医牌”温灸纯艾条,做成长约1 cm的艾条置于针柄上,将艾条底部点燃,施以温针灸,针周围衬以硬纸片,以防止烫伤,待艾条燃尽为1壮,每次每穴 2壮,每天 1次,每次治疗于月经前1周开始,直到月经期末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1]: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为治愈;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为好转;疼痛未见改善为无效。

治疗结果:治愈 46例(59.0%),好转 28例(35.9%),无效4例(5.1%),总有效率94.9%。

典型病例

患者,女,18岁,2009年12月 5日就诊。主诉:少腹冷痛1天。患者每次经临小腹冷痛难忍,症已3年。15岁初次行经少腹微感疼痛,以后每次经来,少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手足欠温,经量少而不畅,经色紫暗,有瘀块,潮期4~5天。昨日经期未至,少腹冷痛又作,口服药物疗效不佳,遂急来我科。舌红苔白腻,脉弦紧。诊断为寒湿凝滞型痛经;治则为温经散寒止痛。经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患者症状大为改善,经治疗3个疗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体会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痛经的发生与冲、任二脉以及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与肝、肾二脏也有关联。中医学认为,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多因患者素体阴虚,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寒凝血瘀,以致经行不畅而作痛。

笔者采用针刺结合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是临床治疗痛证要穴,有补益气血之功;中极位于下焦,为任脉及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经理气;次髎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与肾相表里,又位于腰骶部,近于肾脏和胞宫,可补肾气治疗妇科病,有通经止痛之效;归来为足阳明经穴,临近胞宫,又足阳明经筋聚于阴器,上腹而布,归来位于小腹部,用于小腹疼痛的治疗,可调理气血,通经止痛;地机属脾经郄穴,脾统血,为生化之源,此穴功善调经。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针灸同用可以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提高痛阈,消除局部炎症,达到解痉镇痛的效果[3]。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温针灸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在治疗中无痛苦,无明显副作用,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64.

[2]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43.

[3]周爱清.温针灸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13-114.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胞宫原发性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