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沛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山西 临汾 041000)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多予胸腔穿刺抽放胸水,同时予对因治疗。但如果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将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胸水难以抽出,吸收困难,造成胸膜粘连肥厚,预后不良,肺功能受损。近几年临床应用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现总结临汾市人民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间应用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86例效果的临床观察结果。
临汾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间共86例包裹性胸腔积液,均经影像学及胸腔B超探查明确为包裹性胸腔积液(为便于观察入选病例均要求B超探查胸水液深>5.0cm,且有明显的纤维网格形成)。年龄范围16~73岁,平均年龄38.6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31例。86例入选病例中,根据患者症状、血及胸水实验室检查为依据[1],其中结核性胸膜炎78例,肺炎性胸腔积液8例。有3例合并糖尿病,2例同时合并有腹水(均为少量),剩余81例为单纯包裹性胸腔积液。
在B超定位下行胸腔穿刺,首先尽可能抽放胸水,胸水抽出不利时,予尿激酶10万~20万U用无菌生理盐水5mL溶解后,注入胸膜腔,再予10mL抽出的胸水或生理盐水冲管后,结束胸穿,嘱患者多变换体位,以使尿激酶能在包裹性胸膜腔内分布均匀并充分发挥作用,次日或隔日再行B超定位行胸腔穿刺抽放胸水,同时依据B超提示的胸水量和包裹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尿激酶注入治疗,可重复多次进行。治疗中特别注意,尿激酶注入胸膜腔,必须确定有胸水抽出,若未见胸水,不得注入尿激酶。
出院时胸水<5.0mL,且观察3~5d胸水未增长为有效;胸水<1.0mL或胸片显示肋膈角清晰为显效或治愈;胸水>5.0mL为效差或无效。
86例入选病例中53例达到显效或治愈标准,占61.6%;28例达到有效标准,占32.6%;5例判为无效,占5.8%。5例中1例发生胸腔感染出现脓胸,3例因胸膜肥厚明显导致预后不良,1例因胸膜反应严重仅给药1次后,未继续进行治疗。
尿激酶可促使无活性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而使纤维蛋白水解,原多用于溶栓治疗,近几年也用于胸腔积液中预防胸膜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本文通过对86例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资料的分析观察,认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或治愈)达94.2%,而5例效差或无效者中,3例因形成包裹性积液时间长(依据病史采集均在25d以上),造成胸膜肥厚明显导致预后不良;1例因严重胸膜反应,患者对胸穿恐惧,拒绝再行胸穿终止治疗;1例发生胸腔感染出现脓胸,考虑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在注入尿激酶第2天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隔日胸穿抽出脓性胸腔积液)。
尿激酶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本文入选86例患者治疗中尿激酶总用量从10万~100万U(多次总用量)不等,未见有明显出血倾向,其中有13例在注入尿激酶后再次抽胸水呈洗肉水色胸水,但患者无特殊不适,监测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具体原因不很明确,笔者认为与穿刺部位损伤的小血管渗血有关。
综上所述,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应在各级医院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包裹性胸腔积液或有包裹倾向的胸腔积液建议尽早给予尿激酶注入治疗,防止造成胸膜肥厚,影响预后。在操作过程中,因有穿刺、抽水、溶药、抽取、胸腔注入多步操作,更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胸腔感染。
[1] 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