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军,李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普济方》是由明朝初年开封的第一任藩王朱木肃领衔,并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编辑的我国现存古代规模最大和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医药方剂汇编之书。此书编载方剂高达61739首,堪称我国15世纪以前方剂学之大成之作。《普济方》中载有麻黄汤98首,其中治疗气血津液病证的麻黄汤有6首。虽方名相同,但组成、功用、主治各有差异,而近年来对此类同名方的研究报到甚少,使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兹就其所列治疗气血津液病证之麻黄汤的组方用药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求正于同道。
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脏腑的功能。所以,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气血津液辨证应与脏腑辨证互相参照。气的病证很多,《素问·举痛论篇》说:“百病生于气也”,指出了气病的广泛性。但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血的病证表现很多,因病因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别,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证候。津液病辨证,是分析津液病证的辩证方法,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个方面。
原文:治上气,脉浮咳逆,喉中水鸡声,喘息不通,呼吸欲死者。(卷184诸气门上气喉中如水鸡声)
原方:麻黄八两甘草四两大枣三枚射干如博棋子二枚右咀,以井花水一斗,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药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主治素有痰饮,复感寒邪。方中君以麻黄,宣肺散寒平喘。臣以射干,苦寒擅入肺经,有开痰而利咽喉,降逆祛痰之功;麻黄辛温,功偏宣肺平喘,二药相伍,一降气消痰,一宣肺平喘,一降一宣,正合肺之机宜,共奏消痰平喘之功。甘草、大枣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寒,祛痰止咳之效。
原文:疗上气咳嗽,喉中水鸡声,唾脓血腥臭。(卷184诸气门上气喉中如水鸡声)
原方:麻黄六两去节桂一两甘草炙杏仁去皮炙各二两生姜八两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
主治寒饮。方中麻黄为君,宣散风寒,平喘止咳。臣以生姜温肺散寒止咳,麻黄、生姜皆属辛温之品,前者发汗力强,后者发汗力弱,二药相须为用,发汗解表,温肺平喘止咳。佐以肉桂,助麻黄散寒之力;杏仁伍麻黄,宣利肺气。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寒,化痰温肺止咳之效。
原文:专治风水,治身体面目尽浮肿,腰背牵连髀股,胸满不能食。(卷192水病门风水)
原方:麻黄三两去根节桂枝二两甘草炙一两附子二枚去皮脐右咀如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日三。
主治风水。本方由麻黄附子甘草汤加桂枝、生姜组成。方中重用麻黄为君,宣肺利水散在表之风邪;臣以桂枝解肌调和营卫,助麻黄解表之功;佐以附子,温补脾肾之阳,以助麻黄宣肺利水之力;甘草、生姜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温肾利水之效。
原文:专治水气,通身肿。(卷193水病门水气通身肿满)
原方:麻黄去根节半两 甘草炙一两 石膏研碎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二两白术剉碎微炒二两右粗捣节,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半,枣二枚擘破,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日三。
主治水肿。方中君以麻黄疏风散寒,宣肺行水。臣以白术、茯苓健脾除湿,利水消肿。佐以石膏缓脾益气,更能防麻黄峻烈之性。甘草调中缓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健脾利水之效。
原文:治病人爱笑,腰背急,手足强,口干舌上生疮,三部脉乱。(卷196黄疸门风黄第十九)
原方:麻黄葛根白术各一两右粗捣节,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
主治风黄疸。方中方中麻黄为君,散寒祛湿,宣肺利水以退黄。臣以葛根,解肌生津止渴,增强麻黄宣散之力;白术健脾除湿退黄。共奏祛风散寒,生津止渴,健脾除湿之效。
原文:治急热劳。(卷230虚劳门急劳)
原方:麻黄去根节八两甘草剉杏仁各一两蛤粉二两半右捣节作二服,每服以水二盏,同于银器内,熬成膏,不拘多少,临卧温服,睡至二更汗出,次日无力,可思饮食为效。
主治急劳。方中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与膀胱经,为“发汗之主药”、“肺经之专药”,既开腠理、透毛窍,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又轻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是证风寒外束,痰热内蕴,唯取麻黄发汗解卫气之闭,恐难除在内之痰热。遂臣以蛤粉,咸寒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肺主宣降,肺气闭郁,宣降失常,故又佐以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非但达邪利肺气而平喘,且又复肺气宣降之权,使邪气去而肺气和。使以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缓麻黄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四药相伍,风寒得散,痰热尽除、肺气得宣,诸证可愈。
本类麻黄汤所治之气血津液病证大体分为四种:一是痰饮兼外感寒邪之证;二是风寒之邪所致之水肿;三是黄疸;四是虚劳。病因病机均为外感风寒之邪致病,或兼湿邪,或有痰饮内停,或有肺肾亏虚之变。治法总以发散风寒为主,根据兼证之不同,配以相应的祛湿、温阳、健脾、利水及宣肺等法。方中皆以麻黄量大为君,重在解表散寒,以祛表邪,最多用量达八两。根据主证、兼证及虚实的不同而配伍相应药物,为加温阳散寒之功,多配附子、肉桂、生姜;肺气不宣,咳嗽者,配杏仁;兼脾虚者配茯苓、白术;兼内有郁热者配石膏;内有痰饮者配射干。从以上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普济方》中麻黄汤用治气血津液病证者的证治注重寒热虚实的辨证论治,通观全局,有的放矢,标本缓急,主次分明、示人以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