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玲 陈廷福
(江苏扬中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扬中 212200)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杂的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利用缺陷而引起。导致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目前诊断治疗糖尿病常用指标主要根据空腹血糖、尿糖和餐后2h血糖。但是,由于它们波动较大,均属短期监测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糖类非酶促结合而成的产物,它的合成过程是缓慢的,而且是相对不可逆的,持续于红细胞120d生命期中,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HbAlc含量也会相对增高,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HbAlc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是判断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深受临床医师和糖尿病患者的好评。笔者对85例标本进行了检测,比较了尿糖、空腹血糖和HbA1c,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1 标本来源
85例患者均来源于2009年至2010年扬中市人民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5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齡52.5岁,女性40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齡54.2岁。
1.2 仪器与方法
尿糖采用桂林市通华医用仪器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HT-13尿液分析仪,干化学试纸条为其配套产品,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采用拜尔1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试剂盒,方法为氧化酶法;HbAlc采用英国DREW DS5分析仪,方法为液相层析法。
1.3 标本采集
血糖嘱患者空腹静脉采血2mL,使用浙江拱东一次性血清分离胶采血管,分离血清待检,HbAlc使用浙江拱东一次性EDTAK2抗凝采血管,采集血液2mL,用全血待检,同时留取尿液待检。
所有仪器均经过校准并使用室内质控品,符合要求后再测定患者标本。
尿糖85例中71例为阳性,空腹血糖85例中在6.8~14.0mmol/L有69例,14.1~21.3mmol/L 16例;平均值为8.9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例中4~6.5有11例,在6.6%~10%有60例,10.1%~19% 14例,平均值为9.5%。血糖与HbAlc的相关性r=0.425,P<0.05,血糖与HbAlc之间呈正相关。
3.1 尿糖一般是指尿液中葡萄糖而言,其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肾糖阈为8.88~9.99mmol/L,由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只有极微量部分由尿中排出,24h为0.56~1.67mmol/L,浓度为0.28~0.83mmol/L,用任何常规定性的方法均不能检出[1]。尿中是否出现萄萄糖取决于动脉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每分钟流经肾小球的血液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即肾糖阈。当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时,可引起肾糖阈增高,而肾小管重吸收率减少时,可引起肾糖阈降低。临床医师要诊断糖尿病,首先要区别饮食性糖尿、应激性糖尿、妊娠性糖尿,这些尿糖是暂时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然后区别肾性糖尿即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肾糖阈降低而引起的糖尿,鉴别要点是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结果均正常。其他由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都可使血糖浓度上升而引起的糖尿。排除以上种种情况的糖尿,最后才是真性糖尿。真性糖尿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而从尿中排出所致。尿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师用药、判断疗效的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并发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滤过减少,肾糖阈升高尿糖却表现为阴性。但进食2h后由于负载增加,则可见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对于此类患者,不但同时要做空腹血糖、尿糖、餐后2h尿糖检测,还需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本试验85例中71例尿糖为阳性,还有14例为阴性,可能是因为一时服了药或使用了胰岛素,尿糖未超过肾糖阈。由此可见,尿糖检查方便、经济、无痛苦。但对糖尿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只能起到初筛和过滤作用。
3.2 血糖的测定是糖尿病生物化学检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正常人空腹血糖参考范围为3.9~6.7mmol/L,若空腹血糖>8.0mmol/L,且有临床症状,即可诊为糖尿病[2];若<6.0mmol/L,则可排除糖尿病;若在6.0~7.0mmol/L,应复查并做糖耐量试验(OGTT)等检查。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中的一条是葡萄糖≥7.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据研究显示,根据这一条仍有4.17%的患者漏诊,且有7.95%应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8.23±1.24)mmol/L被误诊,由此可见,只检测空腹血糖来诊断糖尿病很难调整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一矛盾。虽说OGTT试验可以协助诊断糖尿病,但操作繁琐、费时,不适合大批患者的常规检查。目前,临床医师主要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但不管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尿病,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患者进食、应激状态等,血糖的测定只能表明即刻血糖水平,只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情况,不能依据这一次检验或单项检验诊断为糖尿病或该疾病的控制程度的指标,还须结合其他检查体征加以综合评价。
3.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现已成为反映糖尿病较长明间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近几年国际上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指标为HbA1c≤7.0%,中国标准为HbA1c<6.5%,这是指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而言[3]。本试验中HbA1c在4%~6.5%的有11例,说明血糖糖控制稳定,在6.6%~10%的有60例,说明血糖控制的还不够理想,在10.1%~19%的有14例,说明血糖控制失效,需要调整治疗方案。HbA1c的形成是一种无须酶催化、缓慢、连续、不可逆逆化学反应,其生成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在红细胞生成的120d内,此反应始终进行着,HbA1c水平所反映的是检测前120d的平均水平,而且与采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可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HbA1c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无论是尿糖、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糖尿病的发现、诊断及控制上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单项或联合检测,从而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
[1]丛玉隆,马骏龙.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
[2]康格非.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9.
[3]林良武,李剑民,张传洽.120例糖尿病患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