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元
(兰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由国外学者提出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我国,动物福利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对很多人来说,还非常陌生。事实上,人类命运与动物命运共生共荣,休戚相关。在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瘟疫如天花、鼠疫、狂犬病曾经严重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史。近几年相继出现的SARS、疯牛病、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等疫情危机进一步表明,不重视动物福利,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就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到人类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和安全。“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促进了人与动物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更新观念,充分结合我国国情,深化改革农牧业生产方式,保证畜禽基本的生存福利,大力发展动物福利事业,全面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动物福利是1976年休斯提出的,是指使动物有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动物康乐。动物康乐是指动物自身的感受状态,也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包括无疾病、无损伤、无异常行为、无痛苦、无压抑等。动物福利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心理福利。即免受饥饿,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与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困扰,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免受恐惧和不安,为动物做好防疫、疾病预防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免受身体热度不适,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生存、生产条件,使动物不受精神上的痛苦;免受压抑和强制,使动物有自然行为的自由,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给予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的机会,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动物福利,不仅对野生动物保护,还对其他马、牛、犬、猫、兔等工作和生产动物、伴侣动物、娱乐动物、试验动物等都应该给予尊重和保护。
我国现行的关于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动物福利的理念少之又少。仅有《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几部法律、法规涉及到该问题,其他的有关规定散见于《畜牧法》、《森林法》、《渔业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等。目前还没有一部有关动物福利的总括性法律出台。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适用范围狭窄,生产动物、工作动物、伴侣动物和娱乐动物虽然数量众多,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但在法律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只有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才追究刑事责任,而虐杀普通动物的行为受到的处罚却很轻,甚至没有。2002年北京动物园发生的一游客“硫酸泼熊事件”,让人们在谴责肇事者道德的同时,也赫然发现法律的缺失与空白。法律的缺失与空白不仅使动物福利工作举步维艰,也削弱了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动物福利在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动物远远没有它们那些“外国亲戚”过得滋润。虽然学术界的研讨在逐步深入,但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动物福利的观念还十分淡薄,甚至没有。人们对动物的认识还更多的停留在资源利用上。当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限制了动物福利的迅速改善。可喜的是,近年来,人们的观念慢慢发生了一些改变。如上海动物园已将“肉可食”,“毛皮可利用”之类的字眼从动物说明牌中剔除。2005年3月,深圳、云南、上海、北京等地的25家野生动物园联名签署《全国野生动物园保障动物福利承诺书》,承诺不当众向猛兽投喂大型活体家畜以招揽游客等。
目前,就生产动物来说,在饲养、运输、屠宰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远远达不到西方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也影响了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如在饲养过程中,过分地改善饲养配方,虽然提高了生产率,却打乱了动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高度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使动物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之中,甚至部分饲养者受利益驱动,在饲料中使用违禁药物或添加剂;在运输环节,高密度长途运输,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动物长时间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在屠宰方式上缺乏规范,还存在“一把刀,一口锅”的私屠滥宰现象,甚至在大规模屠宰的肉联厂,屠宰方式也很落后,牲畜在木棒驱赶下进入屠宰场,亲眼目睹同伴被宰杀分割,吓得嗷嗷乱叫,很多时候在屎尿齐下的极度恐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殊不知,在肮脏和密集的环境里,动物自身免疫能力会大大降低,极易患病,进而引发疫情。同时,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大量分泌甲状腺素、肾上腺激素和毒素,影响肉的品质。
据统计,在近40年里,由于人类不能善待动物,使地球上动物种类的灭绝速度已经达到自然灭绝速度的100至1000倍。很多20世纪50、60年代还为人所熟悉的物种,转眼间已成为了濒危物种,更有一些物种还未被人类认识就无声无息地灭绝了。事实上,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同样也需要依赖其他生物。如果我们还不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不约束自身的行为,滥用人类的强势地位,继续冷漠、残忍地对待动物,必然会导致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对立、紧张与敌视,加速动物灭绝,破坏人与动物间本已脆弱的关系,最终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
畜牧业清洁生产的战略目标是保证人类食品的安全和减少生活环境的风险性,加快发展环境调和型畜牧业。与以往以人为本的环境保全型畜牧业相比,环境调和型畜牧业更加强调了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把自然环境(水、大气、大地和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平等看待,它包括粪尿还田和物质循环型畜牧生产。站在物质循环的层面上看,为了谋求人类食品的安全,就应该改善饲料的品质,注意添加成分的沉积和对动物的伤害;就应该改善动物生活品质,注意饲养方式的改变和发展动物福利。在当前动物福利还难以被广泛接受的时代,发展环境调和型畜牧业,清洁生产,为改善动物福利提供了契机。
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动物福利条款和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标准同属于贸易壁垒手段。如果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不按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检验指标就会出问题,进而影响出口。我国的畜禽产品、化妆品等主要销往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而这些国家恰是动物福利的积极倡导者。2005年,欧洲一电视台播放了我国河北一大型皮草市场内动物被活剥取皮的录像之后,被国际媒体热炒,以致我国出口的皮草产品在欧洲市场遭到下架和停售。虽然报道存在片面性,但已经给我国的皮草产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欧盟国家的一位畜牧产品进口商曾造访黑龙江省的一家大型养鸡场,准备购买数目巨大的活体肉鸡,但这笔生意最终由于提供的产品未达到欧盟规定的动物福利标准而流产。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日、韩两国多次以“禽流感”、“磺胺药残”为由,全面封杀中国禽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拓展。所以,将动物福利和安全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快东、西方融合、接轨,以动物福利促进自由贸易,以贸易促进生产,才能推动我国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在畜禽产品数量上逐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之后,质量安全将是推动畜禽产品生产的潜在动力,也是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健康养殖,发展动物福利是保障畜禽食品安全的基础、前提和关键。因此,引导广大养殖场户为畜禽生产发育和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条件,安全的饲料来源,合理的营养水平,严格的疫病防治措施;改变养殖模式,提升养殖技术,推进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实现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模式,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营养的畜禽产品成为当务之急。
[1]陈焕生.欧美国家动物福利法及其对畜牧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J].农业,2004(6):26-27.
[2]李卫华,于丽萍,黄保续,等.国际动物福利现状及分析[J].家禽,2004(17):46-48.
[3]李克杰.动物福利全球大会及应采取的对策[J].农业,2005(1):11-14.
[4]刘纪成,张敏,赵聘.我国动物福利现状[J].牧业观察,2006(5):54-55.
[5]龚震.动物福利将成为贸易新壁垒,福建技术监督局WTO/TBT工作站编,WTO与技术壁垒,2004,8.
[6]全毅.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及其影响[J].中国家禽,2005(27):10-12.
[7]翁鸣.关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问题[J].世界农业,2003(8):36-37.
[8]杨隽.动物福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