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杰, 赵坤, 王云贵
军队院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军队培养适应现代化管理技术条件下的高层次卫生管理人员的重任[1],与地方高校相比,其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研究对象和范围均有着鲜明的军队特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军队卫生保障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军队发展需要,其中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改革的要求最为强烈。为了解军队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从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入手,选择第三军医大学为研究对象,以该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员、在读学员和毕业学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1年3~5月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遵循代表性和权威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第三军医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员、在读学员和毕业学员中随机抽取45名,具体为:①承担研究生授课任务的教员10名,平均年龄(42.3±12.7)岁,平均教龄(18.6±11.5)年;②已修完全部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在读学员25名;③近5年内毕业并从事军队卫生管理工作的硕士10名。
1.2 调查方法
1.2.1 小组讨论 采用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各层次代表参加,共同讨论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提纲分为两个部分:①现行课程设置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②对课程改革的建议。为便于参与者间相互交流,保证调查质量,小组讨论分为5组进行,每组由2名教员、5名在读学员和2名毕业学员组成。
1.2.2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员和学员调查表两类,教员类问卷设置封闭式问题9项,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总体状况、课程结构各部分存在的问题、课程和学时中存在的问题、教材选用情况等。学员类问卷在教员类问卷的基础上增加2项问题,内容为课程内容情况。本次调查采取集中作答方式,由笔者负责讲解,答题完毕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100%。
2.1 小组讨论结果
2.1.1 课程设置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 大部分教员和
学员认为,目前课程设置总体状况不理想,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关于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教员和学员的意见主要有:学分要求过高;公共必修课学时偏多;基础必修课课程偏多;理论性课程多;方法论课程少;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类课程缺少督导;人文类课程开设少;教材选用不当。
2.1.2 对课程改革的建议 教员和学员提出的建议主要有:降低学分要求、减少医学类课程、更新课程内容、建立量化评分标准对实践课进行督导、合理选择教材等。
2.2 问卷调查结果
在教员类问卷调查中,80%的教员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需求;90%认为学分要求太多;60%认为学分应该调整到30~35分;80%认为管理必修课程对研究生帮助最大;60%认为非管理专业考取的研究生有必要加修管理学课程;80%认为卫管专业研究生应有选择地学习医学类公共基础课程;90%认为教材能够满足教学需求;60%认为在教材选择上根据课程实际,有自编教材就可。对于“您认为目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和学时数(可多选)”一题,60%的教员认为公共必修课课程和学时数偏多;90%认为基础必修课课程和学时偏多;70%认为管理必修课课程和学时偏少,需增加课程和学时。
在学员类问卷调查中,65.7%的学员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需求;100%认为学分要求太多,68.6%认为应该调整到25~30分;80%认为管理必修课程对研究生帮助最大;80%认为非管理专业考取的研究生有必要加修管理学课程;71.4%认为卫管专业研究生没有必要学习医学类公共基础课程;54.3%对课程内容不满意;57.1%认为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57.1%认为在教材选择上必须选用教材和参考用书。对于“您认为目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和学时数(可多选)”一题,77.1%的学员认为公共必修课课程和学时数偏多;100%认为基础必修课课程和学时偏多;54.3%认为管理必修课课程和学时偏少,需增加课程和学时。对于“您对课程内容不满意的原因(可多选)”一题,54.3%选择内容实用性较差;62.9%选择内容启发性较差;71.4%选择课程信息量较小;54.3%选择未反映学科发展前沿;48.6%选择未介绍不同学术观点。
目前军队开展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仅有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少数几家院校,并且各个院校在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上差别不明显[2]。本文援引第三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况资料进行评价和分析。
3.1 课程设置的一般情况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修满30学分才能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由6门公共必修课、5门基础必修课、1门专业实践必修课、11门管理必修课组成,共23门课程,765学时,38.5学分,具体为:公共必修课215学时,8.5学分;基础必修课190学时,8学分;专业实践课程100学时,4学分;管理必修课360学时,18学分;选修课程和其他专业研究生一致,由学员根据研究方向和兴趣自行选择。
3.2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2.1 必修课程过多,学分要求过高 绝大多数教员和
学员认为必修课程过多,学分要求过高。第三军医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学分为38.5分,已超过其他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必修课程过多使得部分学员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课题需要选课,导致学位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需求脱节;学分要求过高使得学员疲于上课,消化吸收和自主学习时间不够,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3.2.2 课程结构不合理,管理类课程和学时偏低 70%的教员和54.3%的学员认为管理必修课课程和学时偏少,需增加课程和学时。第三军医大学管理类课程和学时所占比例,仅为52.2%和53.2%,并且缺少专业选修课程;过多的公共和医学课程占据了学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管理类课程受学时限制,部分课程在教学深度、广度和层次性上,难以达到研究方向所需的最基本要求[3]。使得部分学员基础知识不牢,眼界狭窄,在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缺少创新。
3.2.3 实践性课程偏少,缺少必要督导 大部分教员和学员认为实践性课程偏少,并且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引导。第三军医大学实践课程仅为100个学时,远低于国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平均12周的实习时间[4]。并且实践课程是由各教研室或科室自行组织,缺少量化评分标准,实践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3.2.4 课程内容、教材选用上存在一定问题 57.1%和54.3%的学员对课程内容和教材选用不满意,主要意见为:部分课程内容实用性和启发性差、信息量小,跟不上学科的发展趋势;部分课程没有教材或教材选用不当,使得教材内容和授课内容脱节,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3.3 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3.3.1 优化课程结构,降低学分要求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既懂医学,又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合理安排医学类和管理类课程及学时比例。建议减少公共必修课学时,取消基础必修课程,根据学员需要,在选修课中增设法学、经济学等。
3.3.2 增加实践性课程学时,建立量化评分标准 社会实践对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5]。建议将实践性课程增加至300学时,同时建立量化评分标准,对实践效果进行准确评估,促使学员重视实践课程,充分发挥实践课程作用。
3.3.3 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材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必须重视课程内容和教材[6]。建议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时刻把握知识的新动向、新发展,把最新理论、知识和工作生活中的案例引进课堂。在教材选用上,针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材编写重复、内容陈旧、成本高的现状[7],要优先选择卫生部统编教材,对于没有合适教材的课程,可组织专家利用网络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自编教材。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军队院校是一个较新专业,课程设置尚不完善。我们必须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适应军队需求、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的学位课程体系,为军队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服务对象既包括疾病人群,也包括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1]。社会经济的高速
[1] 黄春霞,张鹭鹭.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问题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6):560-561.
[2] 黄春霞,赵攀,田玉斌,等.军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27(5):371-372.
[3] 洪学智,程薇,杨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16-318.
[4] 周简.从美国高校的卫生管理课程看该领域的学术内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222-226.
[5] 李颖,贺加.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6):73-74.
[6] 庞震苗,邱鸿钟.《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3):136-137.
[7] 王昕,姚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07,34(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