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携药供氧的观察与护理

2011-02-10 07:10程含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9期
关键词:瓶内供氧氧气

程含利

气管内携药供氧的观察与护理

程含利

目的探讨气管内携药供氧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对胸部大手术后、严重的呼吸困难、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需要持续吸氧的患者,采用气管内携药供氧疗法。结果78例患者平均吸氧 8h,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气管内携药供氧临床效果满意。

气管内携药供氧;胸部术后;护理

气管内携药供氧是一种新的氧疗技术。借鉴湿化瓶内加入 50%~70%的酒精治疗肺水肿和氧气雾化的原理,我们在湿化瓶内加入所需药物湿化氧气,使氧气气流将药物带入呼吸道及肺,达到消炎、化痰、止咳平喘等目的的。2005年 9月至 2010年 6月,我们对胸部大手术后、严重的呼吸困难、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需要持续吸氧的 78例患者,采用气管内携药供氧疗法,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8例中男 58例,女 20例,年龄最大 87岁,最小 46岁。食管癌术后 28例,肺心病 30例,重度肺炎 15例,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 5例,均具有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的适应证。78例患者平均吸氧时间 8h,症状得到改善。

2 方法及结果

湿化瓶内装 1/2的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温度 25c左右,加所需吸入的药物 (常用利多卡因 50~100mg,a~糜蛋白酶 4支,氨茶碱 0.5,庆大霉素 32万 u或其他抗菌素,必要时加入地塞米松 10~20mg,病毒唑 0.5~1.0等药物),利于消炎,镇咳化痰,药物可根据症状进行调整。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将导管(一次性导尿管 14~16号,管前段 15cm内,侧壁剪 3~4个 0.5cm的孔)经鼻腔插入 12~14cm,瞩患者深吸气,趁声门开放时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如患者有呛咳及声音嘶哑时,经导管注入 2%利多卡因 2~3ml,然后将导管轻轻送入 5~10cm固定,外端接氧气,氧气输送管以 1~1.5m为宜(离患者越近进入肺内药物成分越多);氧流量 2~4L/min。待病情稳定后,降低氧流量至 1~2ml/min,维持 2~3d拔管,病情较重者可延长拔管时间。结果:78例患者平均吸氧时间 8h,症状得到改善。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因舒适度的改变及对周围环境不熟悉,而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护士应与患者良好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加强术后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在治疗护理中共同协作克服困难。细致的解释和语言的安慰可以起到增强患者自信心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必要时请家属交流有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地增加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适应速度,有利于患者对各种治疗的配合[1]。

3.2 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患沟通 根据患者不能说话的特点,学会用手势或书面表达表情及对护理的要求如口渴、疼痛、发热、有大小便等。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及上呼吸道的保护功能应密切观察,及时了解其要求及病情变化,各项操作均应按无菌操作进行。有呼吸困难现象时如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喘鸣等,应注意有无肺部及全身其他原因,应注意预防套管的气囊破裂或滑脱,根据病情每隔4~6h放气 1次。

3.3 气管插管位置与患者体位护理:了解插管的位置,以防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若位置不当,应请麻醉医生重新固定插管位置,定期更换固定胶布,每班交接并记录气管插管的位置及时地评估双肺呼吸音的情况。保护局部皮肤,为防止胃扩张、肠胀气,应常规放置胃管。患者头颈及上身应保持在同一直线,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避免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出发生呼吸困难,患者躁动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应设法固定其上肢,告知家属以便理解,以免发生意外。如有导管阻塞,用注射器抽吸,或轻轻上下移动导管,及时固定好,防止导管扭曲,并密切观察患者缺氧等症状是否改善。

3.4 咳痰护理 痰液较多不易咳出者,可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或注射器从气管插管抽吸痰液,以增加药效,同时也减轻了吸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患者血压稳定,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可翻身,拍背,以后每 2h翻身 1次,以防止因重力作用,分泌物沉积在胸背及肺底部,叩背手法:手掌微凹呈弓型,由下至上,由边缘到中央,有节奏地叩拍患者背部,同时嘱患者深呼吸。

4 讨论

开胸手术患者应尽早戒烟,术前进行肺功能锻炼,训练有效咳嗽,术中不要过分挤压揉搓肺组织,术毕吸尽痰液。术后在相同流量、同等供氧时间下,气管内供氧,氧气入血量比鼻塞供氧量高 2倍多,且药物直接进入气管、肺泡内,短时间内发挥药效,症状得以改善[2]。笔者临床观察认为,操作前,主动向患者解释置管的意义和方法,消除恐惧心理,取得配合。衰竭或半衰竭状态的患者,应先用鼻塞大流量吸氧 10m in,以改善其缺氧情况,提高插管成功率;同时护理中的湿化气道是治疗的关键,送入的氧气必须完全湿化,以达到治疗目的,冬季湿化瓶内液体需加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氧流量控制在 4L/min以内,防止过大气流刺激气管黏膜,一般情况下,湿化瓶内的药物一天更换一次;另外安全吸痰操作正确可起到治疗作用,操作不当或吸痰次数过多,会带来并发症,如气道损伤、感染、窒息、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不良后果。

[1] 梁涵岚,李海玲.浅析家属陪护促进患者康复的正性心理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4.

[2] 马燕兰,韩忠福.全麻开胸病人术后排痰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00.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铁路医院

猜你喜欢
瓶内供氧氧气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玻璃瓶“吃”气球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爱的供氧等
基于低温绝热液氧瓶系统的中心供氧系统改造
最古老漂流瓶
难不倒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