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国梁
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临床研究
攸国梁
目的探讨百优解对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疗效,及其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安全性、副作用。方法对 84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其他治疗相同。分别于治疗后 2周、4周和 8周评定疗效。评定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抑郁改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百优解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并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百忧解;脑卒中;抑郁症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 10%,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 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后抑郁(PSD)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为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因此,对患病者如何使后遗症降为最低,是神经科探索的问题,本文对 84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百优解和安慰剂干预治疗,收到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组共 84例,均为我院 2008~2010年 5月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二次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 CT或 MRI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既往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者不能入组。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量表分≥18分诊断为抑郁状态,方叫入组。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 27例,女 16例,年龄 38~73岁,平均(59.2±14.3)岁,其中脑梗死 29例,脑出血 14例,HAMD评分为(23.98±5.78)分。对照组:41例,男 27例,女 16例,年龄 40~71岁,平均(58.9±14.1)岁,其中脑梗死 30例,脑出血 11例,HAMD评分为(23.76±7.54)分。两组间性别、年龄及抑郁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活血药及脑功能恢复剂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百优解 20mg,1次/d,晨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1次/d晨口服。服用八周。如观察中患者出院,在家继续服用,由医生定期到患者家中评定疗效。
2.1 疗效评定 治疗前及治疗后二周、四周、八周各评定疗效 1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 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二周、四周和八周进行疗效评定。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经百优解治疗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HAMD量表分逐渐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时期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 2周时病情好转,致四周和八周疗效更加显著。各个时期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百优解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分逐渐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更加显著,治疗后 2周、4周、8周比较量表分逐渐下降(P<0.0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它能延缓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时间,并使劳动能力丧失,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有关卒中后抑郁对预后的影响的研究很多,除了早己熟知的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损伤的恢复外,还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降低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影响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对 103例卒中后抑郁患者,10年后评价其中 99例生存情况,发现53%死亡。死亡率是非卒中后抑郁者死亡率的 3.4倍[1]。卒中后 3个月时,由于重度抑郁状态和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社会联系明显减少,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3个月以后,重度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有所下降,这段时期患者开始重新接触社会,业余活动部分恢复,生活满意度提高。脑卒中后抑郁多表现为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不爱讲话,没有食欲,缺乏主动言语,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实,不配合治疗,爱发脾气,不爱练习,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本组对 4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口服百优解,服药后 2周抑郁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好转,4周致 8周达高峰。患者表现主动言语增多,爱交谈,情绪稳定,主动配介治疗。康复训练积极、主动,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日服百优解小仅改善了抑郁症状,也使神经功能症状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这与国外的报道相致。
[1] Van-Doorn C,Gruber Baldini AL,Zimmerman S.Dementia a risk factor for falls and fall injuries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JAm Geriatr Soc,2003,51:1213-1218.
030045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