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兰 宋澄清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 湖北赤壁 437300)
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新型广谱抗菌药。因为疗效佳,使用范围广,深受病人的欢迎。近年来随着临床广泛的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现将有关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据文献[1]报道:1例患者,23岁,行无痛人流术治疗。术后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g/100mL)静脉滴注,患者静滴30min后面部出现皮疹,波及躯干四肢并伴瘙痒,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全身皮疹明显消退,病情好转。
据文献报道[2]:1例患者,女,43岁,诊断为盆腔炎。未进食,给予加替沙星0.12g/100mL以18滴/min静滴,约5min感觉头昏、恶心、呕吐,减慢后症状好转。
可能是通过阻止胰岛细胞ATP敏感的钾通道,促进胰岛细胞释放,引起了血糖降低。
可能是该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可能是该类药的代谢产物可能与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
对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约占26.7%。
主要表现为胸闷、憋喘。
主要表现为心悸、血压下降。
精神系统主要表现为烦躁、失眠。
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烦躁、激动、肢体痉挛性强直样抽搐、四肢麻木等。
(1)给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既往用药情况,对过敏体质慎用。先诉病人不宜空腹时输液,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2)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适应证,合理选择药物。18岁以下禁用[3]。糖尿病人禁用。
(3)详细了解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滴速不宜过快。告知患者家属,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使用时密切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停药,对症处理。
(4)老年人由于药代动力学变化,器官功能及代谢有所衰退,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要减量或慎用。
(5)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6)预防性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疗程不宜过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医务人员在应用加替沙星时应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用药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用药时不仅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密切关注不良反应所致的危害性,针对不同个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力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
[1]刘幸,胡长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一例[J].抗感染药学,2009,6(2):135.
[2]洪建治.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J].2006,4(7):29.
[3]宋澄清,石焕阶,徐文祥,等.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