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兆秀
(响水县人民医院 江苏响水 2246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相应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1],是冠心病一种。病情复杂变化快,合并症多,来势凶猛,临床上常表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部分病人无明显胸痛或异位疼痛),易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在发病年龄上以中老年居多,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差,常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其中部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症状隐匿或部分症状重叠,合并肺部感染者加重机体缺氧,并发症多,病情复杂化,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做病情观察,做好早期诊断治疗,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关键[2]。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计收治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观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我科自2001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8例。其中年龄60到80岁,发病时间春秋季居多,发病前均有受凉病史,其中13例有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8例,入院前咳嗽、咳痰、气喘,有4例入院时体温达到38℃以上,白细胞计数升高5例,住院时间21~25d。
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严密观察生命体症、心电图变化、疼痛性质、部位、咳嗽咳痰等病情变化,随时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救治,同时给予心电监护,适宜氧流量,合理安排药物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改善了患者预后,提高了患者治愈率。
临床密切的病情观察与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协助诊断、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有效提供治疗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的有力措施。
(1)疼痛的观察:密切观察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与呼吸咳嗽的关系,疼痛的诱因,心肌梗死疼痛发作时大多数有胸闷胸骨后较长时间压榨性疼痛,扩张血管类药物应用有效,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胃肠道症状。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胸痛部位为牵涉痛,与炎症部位有关,咳嗽深呼吸时加重。疼痛发作时喜患侧卧位。(2)生命体症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心肌梗死病人体温一般不超过38℃,一般持续1周[3],1~3d内多见。心肌梗死伴有肺部感染,体温升高可>1周,可达39~40℃,同时可伴有畏寒或寒战,体温可呈稽留热,或高峰在下午或傍晚,少数老年患者无发热症状。(3)咳嗽、气喘、痰液的观察。严密观察咳嗽发作时间,咳嗽与体位的关系,咳嗽时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时可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合并肺部感染时痰液粘稠,可呈黄色或铁锈色,痰量大,咳嗽费力常伴体温升高,气喘较单纯心肌梗死明显。(4)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心肌梗死患者起病24~48h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伴核左移,感染严重或年老患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痰液培养阳性,X线检查呈两肺纹理增多,或有炎性浸润影。(5)心力衰竭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以左心衰为主,病人如出现突发胸憋、心悸,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出汗,脉搏加速,烦躁不安,或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提示左心衰竭,应积极建立静脉通道,25%~35%酒精湿化氧气6~8L/min吸入。给予心电监护,描计心电图。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生命体症变化,观察末梢血运、做好重症护理记录[4]。合并肺部感染者常规血培养、配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呼吸困难可进一步缓解。(6)心律失常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后1~2周内,而以24h内最为多见,亦可发生在溶栓再灌注期,经临床监护发生率达90%以上,发生时间多在04:00~16:00,是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原因之一。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可发生房颤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持续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护士要准确及时识别记录心电图,及时有效汇报配合抢救。合并肺部感染者要测定电解质。(7)休克的观察。心肌梗死和并肺部感染患者休克不仅发生在发病后数小时到一周内,亦可发生在感染严重时候,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肢端皮肤温湿度、末梢血运、尿量变化[5]。
(1)疼痛的护理:心肌梗死患者胸痛时有心脏压榨感、濒死感,合并肺部感染者胸痛在咳嗽时加重,疼痛范围较心肌梗死者扩大,病人极度恐惧。护士应敏捷迅速为病人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止痛剂,扩张动脉药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尿激酶溶栓。严密观察病人意识,面色、四肢冷暖情况。准确记录胸部疼痛的部位、放射部位、时间、伴随症状。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紧张保持和病室内安静,减少不良刺激。(2)吸氧护理:吸氧是心肌梗死病人治疗的重要措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伴有轻度低氧血症[6]。吸氧可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氧饱和度,有力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防止心律失常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由于气体交换受损,吸氧显得更为重要,吸氧浓度应给予病情具体情况选择,以确保血氧饱和度>95%,有助于改善呼吸,减少心肌损伤,一般选用鼻塞给予,利于病人配合。(3)监护:心肌梗死确诊后应给予心电监护,严格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氧。及早发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同时结合神志、面色、肢体温湿度、尿量变化等判断是否存在休克,并给予抗休克处理,积极抢救。(4)休息指导: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气体交换受损,加重心肌缺血,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修复,1~2周绝对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协助其洗漱、进食、大小便及改变体位。为防止便秘发生可多吃蔬菜水果,适当给予缓泻剂,做好床上大小便指导,严防大便不当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衰、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视病情逐渐增加活动,同时做好活动的耐力监测。(5)加强饮食护理:患者进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清淡易消化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过饱。每日进食香蕉1~2支,每日清晨予20mL蜂蜜加温开水同饮,以防便秘或饱食后加重心肌负荷而引发事件发生。(6)输液护理:护士应技术熟练,减少病人紧张恐惧,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以便特发状况时用药。输液速度应严格按病情及药物性质而定,一般15~30滴/min,以防心衰发生。为防止静炎和静脉血栓形成,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做好穿刺部位观察及时处理静脉炎。合理安排输液次序,保证疗效。(7)咳嗽咳痰护理:加强咳嗽咳痰观察,注意体温改变、血细胞计数,痰液色、量、性状,取适合体位,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或遵医嘱化痰药物应用,咳痰无力者可行协助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除,严格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8)健康教育:患者由于疾病影响,疼痛常伴有沮丧心情,应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合理休息、合理饮食,做好用药指导,嘱注意保暖。同时做好家属的指导,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告知发病诱因,坚持服药重要性,发作时自救方式。
[1]陈灏珠.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
[2]伍春梅,许辉,王冬梅,等.老年性肺炎护理[J].中国健康月刊,2009,11(11):99.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4.
[4]杨慧玲.6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32.
[5]邹洁.急性心肌梗死33例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杂志,2010,7(10):4974.
[6]陈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规律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9):162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