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荣 仝德侠 董 辉 李仕亚
(1睢宁县双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睢宁 221223; 2睢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睢宁 221200)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睢宁县家蚕蝇蛆病的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晚秋蚕期,蚕蛆蝇密度猛增,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势必造成晚秋蚕蝇蛆病的暴发。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蝇蛆病的危害,减少损失,我们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蚕病防控专家的指导下,针对睢宁县蝇蛆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积极应对措施,控制了蝇蛆病的暴发。
蝇蛆病是家蚕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体表面,孵化后的幼虫(蛆)钻入蚕体寄生而引起的非传染性蚕病,病害的典型症状是在寄生部位形成黑褐色喇叭状病斑。家蚕从3龄到5龄上蔟时期均有可能被寄生,3~4龄被寄生的蚕常因不能蜕皮而死在眠中,5龄初期被寄生的蚕多在上蔟前死去,5龄中后期被寄生的蚕有早熟现象,一般能结成蛆孔茧、锁蛆茧或薄皮茧[1]。该病在睢宁县每季蚕期都有发生,以夏秋季危害最为严重。据我们调查,2007年之前,夏秋季蝇蛆病的平均发病率一般在3%左右,2008年以来,发病率逐年上升,2009年晚秋蚕期,蝇蛆病平均发病率为5.8%,占蚕病总发病率的45.3%,2010年晚秋蚕期,蝇蛆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0.5%(少数发病严重的户,发病率超过30%),占蚕病总发病率的63.6%,给蚕茧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虽然蚕蛆蝇从3龄蚕开始寄生危害,但目前养蚕生产中,3龄蚕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干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防蝇的作用;因此,3龄蚕基本不会造成蝇蛆病的危害。然而,在大蚕期,随着睢宁县“一村一品”农作物布局调整方案的实施,桑园也逐渐相对集中在部分基础较好的村、组,如双沟镇现有桑园70 hm2,其中95%的桑园集中在孟圩村,该村有301户养蚕户,每季平均户养蚕4.5盒,由于养蚕规模大造成养蚕设施紧张,大部分农户采用室外大棚养蚕,不仅养蚕生态环境难以改善,还导致物理防蝇措施(如安装防蝇网、捕捉成蝇等)难以落实到位。因此,蝇蛆病的防治也主要使用“灭蚕蝇”进行药物防治。但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以及长期频繁使用造成抗药性等原因,防治效果不佳。
由于养蚕人员的老龄化及室外大棚养蚕技术的普及,蚕室防蝇设施配套的意识渐渐弱化,许多蚕农的大蚕室纱门、纱窗配套不全,有些农户有纱窗没纱门,或虽有纱门、沙窗,但年久失修,防蝇效果不好。尤其是室外养蚕的大棚,为了保障大棚内空气畅通,大棚两头进出口的遮拦网,大都使用大孔网,无防蝇功能。
目前养蚕生产中,防治蝇蛆病最主要的办法就是使用“灭蚕蝇”进行药物防治。但是由于长期频繁使用,蚕蛆蝇对“灭蚕蝇”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防治的效果下降[1]。
2.3.1 施药方法单一 “灭蚕蝇”的使用方法有体喷和添食2种,体喷杀卵效果好,但对已钻进蚕体内的蛆杀灭效果差;添食杀卵效果差,但对寄生在蚕体内的蛆杀灭效果好。在使用时应根据蚕蛆蝇密度及寄生情况,采取体喷与添食相结合,才能提高防治效果。但在养蚕生产中,许多蚕农为了省工,多采用体喷法,这种单一体喷的用法对于已经寄生在蚕体内的蛆杀灭效果较差。
2.3.2 施药不均匀 由于5龄蚕期用叶量大,一些蚕农添食“灭蚕蝇”时,为了省工,在给桑后将“灭蚕蝇”稀释液直接喷在蚕座表面的桑叶上,造成药物添食不均匀,影响了防治效果。
2.3.3 “灭蚕蝇”实际使用浓度降低 虽然目前有不少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灭蚕蝇”,但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在装量和有效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有些产品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目前,睢宁县市场上销售“灭蚕蝇”的规格都是2 mL/支(0.5 g);但是,通过测量,有些厂家生产的“灭蚕蝇”只有1.6~1.8 mL/支,即便除去瓶壁上残存量,也只有1.7~1.9 mL/支,加之有些厂家生产的“灭蚕蝇”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够,从而导致“灭蚕蝇”实际的使用剂量不足,影响防治效果。
2.3.4 使用次数偏少 “灭蚕蝇”推荐的使用次数是4龄用1次,5龄隔天用1次,而在生产实践中,按照这种用法,对蝇蛆病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根据我们在2010年晚秋蚕期进行的试验调查,凡是4龄蚕期只使用1次“灭蚕蝇”的养蚕户,4眠眠中蝇蛆病寄生率都超过了9.9%;5龄期采取隔天用1次“灭蚕蝇”的养蚕户,熟蚕蝇蛆病的寄生率为11.67% 以上[2]。
针对2010年晚秋蚕期家蚕蛆蝇密度猛增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防治措施,控制家蚕蝇蛆病的暴发。
蚕室门、窗安装防蝇纱网,养蚕大棚进入口的遮挡网改大孔网为防蝇网(但要增加大棚的换气次数),在饲养操作过程中,人员进出蚕室立即随手关闭纱门。
利用蚕蛆蝇成蝇趋光的特性,养蚕期在蚕室或大棚内靠近光源处悬挂草绳,晚上打开灯光,待成蝇停落在草绳上,用废旧布“抹杀”;对停留在门窗或墙壁上的成蝇,使用苍蝇拍拍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蚕室(大棚)内的蝇口密度。
“灭蚕蝇”的使用方法有体喷法和添食法2种,具体使用时应视情况采取体喷和添食相结合的办法。由于“灭蚕蝇”在蚕体内的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 12 ~24 h[3],因此,要增加用药次数,用药时期也非常关键,最好能在蝇卵孵化前杀灭。具体施药时期与使用次数:4龄蚕饷食后第2次给桑前体喷1次,主要目的是杀灭产于4龄起蚕体表的卵,4龄第2~3天每天各添食1次,主要杀灭已经孵化钻入蚕体内的蝇蛆。5龄蚕饷食后第2次给桑前体喷1次,第2~3天每天添食1次、第5天体喷、第7~8天每天各添食1次(或第7天添食,盛熟蚕体喷)。体喷法用250倍“灭蚕蝇”稀释液在给桑前喷于蚕体表面,喷药后5~10 min给桑,要求喷药均匀,喷药量以蚕体湿润为度。添食法用400倍“灭蚕蝇”稀释液与桑叶1∶10比例充分调匀后添食。药液现配现用,药叶1次吃净,用药前后4~6 h蚕座上不撒石灰[2]。
养蚕环境脏乱差有利于蚕蛆蝇的繁殖,每季养蚕前,须打扫蚕室和周围环境,清除杂草杂物,并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用新鲜石灰粉,对蚕室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消除蚕蛆蝇生活的场所,切断蚕蛆蝇的来源。
[1]赵建欣,王永州.家蚕对“灭蚕蝇”的抵抗力试验[J].江苏蚕业,2009,31(4):1 -4.
[2]仝德侠,赵淑英,李仕亚,等.“灭蚕蝇”不同用法对家蚕蝇蛆病防治效果试验[J].中国蚕业,2011,32(3):21 -22.
[3]华南农业大学.蚕病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