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辉
(祥云县茶桑工作站,云南祥云 672100)
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按云南省和大理州的规划,“十二五”期间,祥云县被列为云南省10个蚕桑产业发展核心基地县之一。祥云县人民政府也出台了《祥云县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祥政发(2010)70号文件],规划到2020年建成桑园基地8000 hm2,年生产鲜茧1.2 万 t,桑蚕丝产量达1700 t,桑、蚕、茧、丝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业有较大发展,实现农民蚕茧销售收入3.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将祥云县由全省蚕桑产业大县建设成为蚕桑、茧丝生产强县。为促进祥云县蚕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实现蚕桑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我们期望通过对当前祥云县蚕桑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浅谈几点建议,供同仁商榷。
祥云县正常年景饲养蚕种10万~12万盒,年产鲜蚕茧4000~4500 t,农民收入1.2亿~1.5亿元。养蚕数量、蚕茧产量、农民销售蚕茧收入分别居云南省第2位、大理州第1位。
2010年全县桑园面积4841 hm2。2010年冬至2011年春新栽350 hm2(农桑12号、农桑14号、强桑1号),现共有桑园5191 hm2。桑树以湖桑32、桐乡青品种为主(占80%),其他为农桑系列、盛东1号、女桑等。桑园主要分布在祥城、沙龙、云南驿、刘厂、下庄、禾甸、米甸、普棚等8个乡镇、106个村。重点是祥城(632.4 hm2)、云南驿(1149.2 hm2)、刘厂(1380.2 hm2)、禾甸(1315.5 hm2)4个乡镇。
2010年由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祥云县全年养蚕数量、产茧量比往年有所减少,全年共饲养蚕种85035盒,产鲜茧3369.36 t,平均盒种产茧39.62 kg(2007年饲养蚕种12.3万盒、产茧4674 t,2008年养蚕97641.5盒、产茧3682.46 t,2009年养蚕102273盒、产茧4061.15 t);但由于市场好,茧价高,蚕农销售鲜茧收入达到12310.94万元,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往年(2007年8015.5万元,2008年6690.75万元,2009年9679.6万元)有所增加。
全县有专业的蚕桑服务机构1家,即祥云县茶桑工作站,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有8个乡(镇)设有农科站,共有技术人员26人,其中蚕桑专业技术人员16人;另有3家企业即祥云县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祥云县光生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祥云县骏驿蚕桑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蚕桑技术人员共16人。2010年全县有养蚕户12560户,直接或间接从事养蚕的约4万人,从事收购、流通、加工等方面的人员约1100人。
全县有3家蚕茧加工企业,2家缫丝厂,共计职工690人。其中,祥云县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属省级龙头企业(蚕茧加工及缫丝),有职工485人,物资供应销售点50个;有9个蚕茧收烘站,安装有自动烘茧生产线10条,73-1型烘茧设施30套;下设1家缫丝厂,缫丝厂安装有自动缫丝设备10组4000绪,年生产能力600 t;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4202万元,利润236万元。
实验法。实验于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在篮球选项课中进行,共8周。实验班采用拓展训练教学法如图1所示;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法(讲解-示范-练习-个别指导和纠正错误-练习)。
祥云县光生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属州级龙头企业(蚕茧加工及缫丝),现有职工150人,物资供应销售点6个;有2个蚕茧收烘站,安装有自动烘茧生产线1条,73-1型烘茧设施5套;下设1家缫丝厂,缫丝厂安装有自动缫丝设备2组800绪,年生产能力150 t;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2373万元,利润36万元。
祥云县骏驿蚕桑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蚕茧加工),有职工55人;有4个蚕茧收烘站,安装有自动烘茧生产线1条,73-1型烘茧设施4套。
另外,挂靠祥云县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的祥云县蚕桑协会拥有会员1.1万余人,挂靠祥云县骏驿蚕桑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祥云县康宏蚕桑协会拥有会员1100余人。
祥云县有1家桑条加工企业,2个桑条收购点,桑条收购加工约占全县所产桑条的10%。
祥云县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祥云县光生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都下设了丝绵被加工厂,年可加工丝棉被各2万床;另有20多户个体丝绵被加工户。
祥云县蚕桑产业发展历经几起几落,桑园面积随着蚕茧市场价格的高低而变化,全县桑园面积最多时达8733.3 hm2(2007年),栽桑户26370户,养蚕户24700户,蚕桑从业人员近10万人。但是,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及劳动成本上升等外围因素和蚕桑行业周期性低谷期的综合影响,桑农管桑、养蚕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弃管、毁桑的现象,现仅有桑园面积5191 hm2。
祥云县的桑园面积由于发展快、规模大,一些桑园基础不稳固,加之栽桑土地立地条件差;所以,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已尽最大努力解决桑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大部分桑园因土质差、肥力瘠薄、无灌溉条件,致使相当面积的桑园未能投产或栽植后就处于荒芜弃管状态。其中,低产桑园(每667 m2桑园产茧20~60 kg)有2333.3 hm2左右,荒芜、弃管桑园(每667 m2桑园产茧0~10 kg)有1200 hm2左右,而丰产桑园(每 667 m2桑园产茧 120 kg)仅有1333.3 hm2。桑园产出能力低是制约祥云县蚕桑产业化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1 桑树品种老化 2003—2006年祥云县蚕桑产业发展较快,其间所栽植的桑树品种主要以湖桑32品种为主,相对于现阶段的新品种其桑叶产量较低,且易感染桑褐斑病。按2010年的产量计算,平均每667 m2桑园产鲜蚕茧只有46.4 kg,比全国平均产茧量的 59.2 kg[2]低12.8 kg;每667 m2桑园饲养蚕种仅1.2盒,比全国平均每667 m2桑园饲养蚕种1.3 盒[3]少0.1 盒。
2.2.2 桑园病虫害发生严重 据我们调查,祥云县从2002年开始发生桑褐斑病以来,到2007年全县几乎所有的桑园都有桑褐斑病的发生。大部分桑园损失在20%左右,特别是湖桑品种发生较为严重,有的桑园甚至损失在30%~40%。如2002年最早发生桑褐斑病的新泽村的21.3 hm2桑园,由于桑叶质量差、产量低,导致晚秋蚕产茧量减少50%。其他桑园病害如桑疫病、桑里白粉病也时有发生,但仅限于局部地区,对桑园所造成的损失不大。危害桑园的虫害主要是桑红蜘蛛,特别是遇到干旱年景发生较为严重。如在2009年桑园暴发桑红蛛蛛时,全县虽组织了夏季桑园病虫害联防,但当季养蚕还是减产了近10%。
2.2.3 环境污染严重 祥云县烟桑矛盾突出,并且城市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因桑药、蚕药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失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祥云县提出要建设成为新的工业化城市,在原来的桑园周边建设了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气导致家蚕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2010年祥云县中天锑业公司所排放的废气导致周边54.3 hm2桑园污染,造成家蚕中毒,蚕农损失惨重,后虽经相关部门协调公司与蚕农协商,也仅由公司赔偿给蚕农30多万元,严重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祥云县蚕桑产业分别由农业、经济、商务、工商等部门行使生产技术服务、茧丝生产加工、鲜茧收购、茧丝流通管理及蚕桑种苗、兽药、蚕具的销售管理等职能,缺乏有效和统一的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制,管理体制不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蚕种供应市场混乱 祥云县的蚕种现主要由祥云县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祥云县光生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祥云县骏驿蚕桑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供应,社会其他渠道也参与供种,存在蚕种经营单位多、乱、杂的现象。
2.3.2 蚕茧收购市场混乱 祥云县现有3家企业具备鲜茧收购资质,由于茧丝市场千变万化、鲜茧价格的地区差异和鲜茧与干茧之间的利润空间变幅较大,出现了有资质的收购企业和违法违规的“茧贩子”竞争收购的现象;再加上3家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市场好时跨片区抬价抢购,市场低迷时压价收购甚至拒收,导致市场好时不管鲜茧质量好坏都能卖个好价,市场不好时蚕茧卖不出去。
2.3.3 蚕用物资销售市场混乱 蚕桑种苗、兽药、蚕具销售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市场混乱。当前供应全县的蚕用、桑用物资、药品的单位和个人遍及乡村,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销售假冒伪劣桑、蚕用具、药品的现象和造成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
2.4.1 蚕桑专业人才匮乏 蚕桑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技术队伍不稳定,特别是科班出身的科技型人才少。在祥云县专门从事蚕桑生产服务的单位只有祥云县茶桑工作站1家,有蚕桑专业人员15人,其中12人为科班出身。各乡镇农科站共有蚕桑技术人员16人,其中科班出身的仅有8人,且均为兼职从事蚕桑生产服务。各企业从事蚕桑生产服务的人员有16人,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对蚕桑生产也只管结果(收购鲜茧),不管过程(如何管好桑养好蚕)。据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蚕业科技人员总数为19981人,平均每生产1000 t蚕茧就拥有科技人员33.9人[1],而祥云县2010年平均每生产1000 t蚕茧也仅拥有科技人员13.9人。
2.4.2 技术服务不规范 目前全县参与蚕桑生产技术服务的主要有祥云县茶桑工作站、乡镇农科站的蚕桑技术人员及祥云县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祥云县光生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祥云县骏驿蚕桑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部分兼职技术人员,存在服务单位多、服务主体不明确,但技术人员少且技术水平低、服务指导不规范、不到位等现象。特别是作为生产技术服务主体单位的祥云县茶桑站、乡镇农科站的蚕桑技术人员因工作经费、办公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正常开展工作,较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祥云县只有蚕茧粗加工企业而没有精深加工企业,2家缫丝厂也只生产白厂丝出售;没有对蚕桑产业的副产物(如桑叶、桑条、桑椹、蚕沙、蚕蛹等)进行开发,产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祥云县桑园由于大部分处在山坡地上,在桑树休眠期桑园基本是空闲的,只有少部分条件好(约有5%)的桑园套种了蔬菜,可是套种的蔬菜由于缺水而收益不佳。
针对当前蚕桑产业的发展形势,要制定好完善的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做到优化布局,以优势地区为主,以重点乡镇、专业村、专业户为重点,加大高标准桑园建设。新发展的桑园全部采用适应祥云县种植的农桑系列品种及在当地表现较好的强桑优良品种。选择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排灌条件较好,具有一定桑、蚕、茧生产经验和基础的乡镇集中连片发展蚕桑,形成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生产格局。并且,要避免在对蚕桑生产有影响的工厂及烟桑矛盾突出的地方发展蚕桑产业。
3.2.1 加强桑园管理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桑园管理,加大宣传和指导,提高桑园产出能力。特别是对品种老化、低产桑园要进行改良,确保桑园面积稳定,保持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对祥云县原栽植的湖桑品种及3333 hm2中低产桑园进行改良,使其能达到每667 m2桑园生产鲜茧100 kg以上。
3.2.2 加大蚕桑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快对优良蚕品种、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等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对蚕桑生产实行规模化经营,推广省力化养蚕、大棚养蚕等技术,从而提高产量和效益。
加强蚕种、蚕茧市场流通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成立专门的机构对蚕种、蚕茧流通市场进行规范和管理。统一鲜茧收购和干茧经营、统一蚕桑生产资料供应,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蚕种、蚕茧的市场行为。对销售假冒、伪劣桑、蚕用具、药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查处,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
建立健全集县、乡(镇)、企业、村于一体的蚕桑技术服务体系。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稳定蚕业技术队伍,增加乡(镇)、村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编制及预算,恢复原来的乡(镇)蚕桑站,备足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非专业人员转岗培训和专业户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网络。
3.5.1 开展精深加工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扩建蚕茧收烘和缫丝设备,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有条件的要积极建设织绸、丝织品加工生产等深加工生产线,加快蚕桑、茧丝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加蚕桑产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5.2 开展桑枝、蚕沙等的综合利用 按祥云县现有桑园面积5200 hm2,年饲养蚕种10万盒计算,每年约有11.7万t桑枝(按每667 m2桑园年产鲜桑枝1000~1500 kg,可得干桑枝350~500 kg计算)、0.8万t蚕沙(按平均每盒蚕种可生产出风干蚕沙77.4 kg计算)可供开发再利用[4-5]。祥云县要结合近年来有关蚕桑资源的利用开发成果,在桑枝的利用上可采取推广桑枝种植食用菌和利用桑枝制造纤维板。在蚕沙的利用上,一是利用蚕沙提取叶绿素的开发;二是利用蚕沙制造生物肥的开发;三是利用蚕沙生产沼气。
3.5.3 开展桑园套种、套养 对有条件的桑园进行桑园套种及桑园养殖,可在桑园冬季套种一些生长期较短的作物如青菜、白菜、中药材等,或在桑园、蚕室的闲置季节饲养家禽等,以提高蚕农综合效益,增加蚕农收入。
祥云县蚕桑产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蚕农对蚕桑有很好的认识,对栽桑养蚕已充分认可,其发展潜力很大,但相比其他蚕桑强县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应科学规划,利用祥云县的优势,抓好科技创新、做好技术推广,有效推进蚕桑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乐波灵.浅议如何提升广西蚕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蚕业,2011,32(1):40 -44.
[2]唐涛.应对金融危机 做强广西桑蚕业的思考[J].广西蚕业,2009,46(2):37 -41.
[3]封槐松.乘胜前进 做大做强我国的蚕种业[J].中国蚕业,2011,32(1):1 -3.
[4]梁贵秋,乐波灵,陆春霞,等.广西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J].广西蚕业,2009,46(2):30 -32.
[5]吴永才.利用蚕沙养殖蚯蚓效益好[J].广西蚕业,2009,4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