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外敷对腹部手术后小肠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1-02-10 11:46王雄华徐王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药袋吴茱萸根治性

王雄华,沈 刚,徐王磊,李 超

小肠动力障碍(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IMD)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IMD的时间越长,肠腔内积气和积液越多,越容易引起肠管扩张,菌群失调,细菌移位。我们于2006年—2010年采用吴茱萸外敷对腹部术后IMD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血清胃动素(Motilin,MOT)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含量以及住院时间,探讨吴茱萸外敷对手术后小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为今后IMD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1 一般资料

全组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0~70岁,平均55.4岁。因胃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术5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3例;因结肠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8例,根治性横结肠切除术3例,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7例;因直肠癌行Miles手术12例,Dixon手术4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28个月。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手术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00~230 min,平均170 min。术后均放置引流管,术后2~5 d拔管。全组无吻合口漏发生。按就诊顺序依次排列,半随机分成吴茱萸加热组、吴茱萸不加热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将吴茱萸500 g用棉布治疗巾包裹扎紧,制成长15 cm、宽10 cm、厚5 cm药袋,在药袋表面作好暗记。加热组将药袋放置家用微波炉内,加热2 min,保持加热的温度为60~70℃。对照组(即安慰剂)用相同重量的干细沙,也用棉布治疗巾包裹。

肿瘤根治术后行常规治疗。术后第1 d,吴茱萸加热组和不加热组用药袋敷脐,对照组用细沙袋敷脐,隔2 h 1次,6次/d,每次20 min。2 d 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药袋可重复加热用6次,即每日换1个。药袋和沙袋要单人单用,外敷时要稍离切口。切口用无菌敷料覆盖,以免污染。加热组外敷时要加1层棉垫,以免汤伤皮肤。

2.2 观察指标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术后3 d、5 d、7 d分别检测血清MOT及SS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清晨空腹采静脉血6 mL,分装两管,加抑肽酶后立即离心,4 000 r/min,15 min,分离血清置-20℃保存待检,放免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上述检测均由本院检验科协助完成。比较各组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首次排气时间,吴茱萸加热组和不加热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吴茱萸加热组明显早于不加热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吴茱萸加热组明显早于不加热组及对照组(P<0.05),吴茱萸不加热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血清MOT含量,吴茱萸加热组和不加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吴茱萸加热组明显高于不加热组(P<0.05)。血清SS含量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时间,吴茱萸加热组和不加热组早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吴茱萸加热组和不加热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吴茱萸不加热组比较,#P<0.05

首次排气时间(d)7.8±0.6 5.6±1.4**4.3±0.9**、#组别对照组不加热组加热组n 20 20 20首次排便时间(d)7.5±2.5 8.0±2.1 5.3±1.8*、#血清MOT(pg/mL)240.56±42.42 270.12±50.28*316.00±17.30**、#血清SS(pg/mL)499.44±22.76 487.43±34.29 505.67±32.56住院时间(d)9.7±2.9 9.2±2.3 8.9±1.3

4 讨论

胃肠道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常易发生IMD。临床上一般采取禁食、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以及合理止痛、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生素治疗,鼓励早期活动等措施。既往试图通过胃管给药的办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能确定,且难以实际应用。吴茱萸性热辛苦,有散寒止痛、下气止呕之功,加热后能破结滞、行水气,通燥湿,减少肠道代谢产物及内毒素吸收、增加肠蠕动。吴茱萸外敷,通过脐孔,疏通五脏六腑、气血经络,使胃肠功能恢复,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首次排气时间,吴茱萸加热组和不加热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吴茱萸加热组明显早于不加热组。首次排便时间,吴茱萸加热组明显早于不加热组及对照组。国内也有研究表明,吴茱萸外敷具有一定促胃肠道动力的作用,但用法多样[1-5],缺少规范。

本研究选择了血清MOT及SS作为测定指标。现已证明,MOT分布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十二指肠上皮的MOT细胞,在消化状态时以大约100 min间隔释放入体循环,对消化道移行性收缩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MOT与IMD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其含量改变必然引起IMD患者的小肠动力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吴茱萸加热组和不加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吴茱萸加热组明显高于不加热组(P<0.05),提示吴茱萸外敷治疗确能提高患者术后血清MOT含量,且加热效果更加。我们推测,吴茱萸外敷能够通过刺激十二指肠上皮的MOT细胞功能,从而增加MOT的分泌,进而MOT释放入体循环,使得血清中MOT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使得患者能够较早出现首次排气排便,加快IMD的恢复。

SS主要由胰岛、胃、肠黏膜中的D细胞分泌,广泛地分布于胃肠道黏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胃幽门区的SS浓度最高,在十二指肠、空肠、胰腺也有很高的浓度。在外周,SS为抑制性激素,对胃肠功能起着普遍的抑制作用[6],可抑制胃固体排空、抑制胃张力性收缩、减小进餐前后胃容量改变、延长小肠和结肠转运时间。本研究结果提示,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我们认为,吴茱萸外敷降低血清SS含量的作用有限,可能并不是通过这一途径起到促进IMD恢复的作用。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1]覃向红.吴茱萸敷脐治疗胃肠道积气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8.

[2]戴媛媛,刘保林,窦昌贵,等.吴茱萸氯仿提取物对胃排空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3):16.

[3]曾影红,祁建勇,徐美宝,等.吴茱萸外敷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2):23.

[4]刘红虹.吴茱萸盐炒热敷脐部治疗臌胀30例 [J].实用中医内科志,2007,21(4):91.

[5]田素芳.吴茱萸敷脐防治妇产科术后胃肠道功能失调2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5):31.

[6]Foxx-Orenstein A,Camilleri M,Stephens D,et al.Effect of a soma⁃tostatin analogue on gastric motor and sensory functions in healthy humans[J].Gut,2003,5(2):1555.

猜你喜欢
药袋吴茱萸根治性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养生泡酒料
养生泡酒料
黄瓜除湿汤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半自动摆药模式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