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际煤矿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1-02-10 06:01
关键词:矿工煤炭煤矿

薛 毅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矿史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8)

2010年国际煤矿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薛 毅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矿史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8)

2010年11月底至12初,由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煤矿历史研究机构和煤矿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英雄还是殉难者——世界矿工社会地位”国际煤矿历史学术研讨会在法国杜埃市勒瓦尔德矿业历史中心举行。来自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12个国家的7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会场设在位于杜埃郊外的法国第一煤矿历史中心。该中心原来是一座年产约40万吨煤炭的煤矿,目前成为法国著名的煤矿博物馆。笔者应邀出席了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将各国学者在研讨会上的报告扼要综述于下。

德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之一,鲁尔是该国硬煤生产的基地。无论是地下开采还是露天开采,德国的采煤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来自德国煤矿博物馆的Rainer Slotta先生报告的题目是《德国采矿业的社会条件》。他在报告中称,德国最先开采的是燧石和铁,开办煤矿是距今250年前的事情。19世纪中期,煤炭在德国被认为是“工业化的发动机”,并且在1870年至1970年间成为德国采矿业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很难将采矿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因为在德国的不同地区开采矿山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结构:有些被私人企业拥有,有些则被国家所控制。1968—1969年,这些矿山公司大部分被合并进了由国家资助的私人公司——Ruhrkohle AG (RAG)。 如 今, RAG Aktiengesellchaft掌管着德国整个煤炭开采行业。

德国矿产领域有着很多不同的规章,但是地下开采一直都是男性的职业。在德国,采矿业只依据特别法律行使职责,这些法律最早可追溯到12世纪。今天所依据的法律是1980年8月13日开始实施的联邦矿业法。

德国在1924年以前,煤矿工人一星期要工作6天,一天工作12个小时。到了1924年,工会通过谈判将矿工的工作时间缩短为井下矿工一天工作8小时,井上工人一天工作11个小时。从1964年开始,德国煤矿井下矿工每周工作的时间缩短为40个小时。

从19世纪早期开始,采矿业资助实施了一项专业的培训体系。企业自身可以进行实践培训课程,而理论培训要在特定的矿业学校进行。这些私立的受资助的学校被国家认可。Aix-la-Chapelle大学和Freiberg大学为矿工提供了学位课程。

在德国,采煤业属于艰苦行业。因为艰苦的工作条件,如今矿工们拥有特别的退休权利——52岁退休。在欧洲讲德语的国家里,矿工们拥有特定类型的保险,最早特定类型的保险可以在1260年德国戈斯拉尔的议案中找到。18世纪时,德国的矿工都是在本地招募,矿工们住在自己家里。后来,随着德国煤矿的扩张,导致矿方要为矿工建设住房。

德国煤矿开采计划在2018年结束。如今,有20000名矿工工作在德国的五个矿区,其中四个在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一个在沙尔地区。

来自法国的Gerard Dumont先生报告的题目是《1720-1880年法国矿工身份和社会地位——处于形象和现实之中》。他说,在18世纪,法国公众对去当煤矿工人毫无兴趣。然而,Rousseau在《Reveries of a Solitary Walker(1776-1778)》中采用怜悯的口吻描写矿工:“矿井肮脏的蒸汽中煎熬着可怜人憔悴的面孔、黑色的火神和丑恶的独眼巨人……”这些描绘深深地打动了法国公众。19世纪初,公众只会在矿难发生之后或者是当矿工的工作环境恶化到能够引起情绪化的公众反应时才关注矿工。煤矿工人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才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是多么的可悲。从那时候起,矿工有了一个特别黑暗的形象。关于矿难源源不断的报道补充了这一问题,有助于定期加深人们对矿工这一形象的认识,该形象是书籍和电影为了吸引观众而塑造的。

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一形象与从那时起发生在行业中演变之间的区别。虽然井下矿工的工作条件有了改善,但是采矿仍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然而,矿工们从工作中,特别是工资和其他福利获得的个人满意度是重要的。此外,必须考虑提供这些津贴的整体环境:旧政权的资助,慈善事业,工作场所团结自发的行为,由公司提供的双方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更不用说其它由法律规定的好处了。

法国煤矿工人的工作条件不能被减少成单一的、不变的刻板模式。重要的是区分不同类型的矿工。法国的矿区主要在北部洛林(Lorraine)和勃艮第 (Burgundy)地区、Decazeville及 Carmaux等地。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薛毅教授在研讨会上报告的题目是《煤矿歌谣:近代中国矿工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他首先介绍了中国煤矿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煤矿工人的特点。然后,他以新近主编出版的《中国煤矿歌谣集成》(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中搜集的400多首流传在近代中国的煤矿歌谣为基本史料,提出煤矿歌谣是近代历史时期中国煤矿工人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集体创作的韵文作品;是广大矿工劳动状况、生活境遇的客观反映;是他们思想情感、愿望要求和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直接表现;是他们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信度较强的原生态史料。煤矿歌谣伴随着中国煤矿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它以口述史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中国煤矿工人的心理轨迹、思想感情和斗争精神;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社会、对职业、对自身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它对于历史学、社会学、行为学、民俗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材料。中国煤矿歌谣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煤矿历史的小百科全书,展现出一幅形象的中国煤矿历史画卷。报告中,薛毅教授通过大量引用流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矿工歌谣,介绍了近代中国煤矿工人的来源以及他们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生活状况和斗争精神。

法国学者Jean-Louis Escudier在研讨会上报告的题目是《1880-2000年法国矿工的社会地位》。他在报告中说:法国“loi du 8 juillet 1890”(创制了采矿工作安全法)承认了矿工的活动和专业知识。同时,一个统一和连贯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实施。法国“loi du 29 juin 1894”(为矿工提供退休金和救济的法律)以强制性发放原则为基础,要求与工资成比例,且雇主和雇员要共同参与。该制度于1914年随着”Caisse Autonome de Retraite des Ouvrier Mineurs(Autonomous CAROM)的建立而完成。另一方面,健康保护法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出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电锤和钻锤的广泛使用使得法国煤矿尘土飞扬的开采条件更加恶化,并且导致了肺部疾病的增加。然而,在大不列颠认可矽肺是职业病之后很久,1945年法国才承认矽肺是煤矿工人的职业病。

在第二次大战结束的时候,法国煤矿国有化以及矿工特别保护法(1946年6月14日的矿工法)的产生为矿工这一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现在矿工属于技能薪金级别,能够获得专业的培训,社会保障已经覆盖了免费医疗和附加福利(例如住房、供暖等)。这些以前是由雇主酌情决定分配的,现在都成为规范性的。虽然新的矿工法未能消除由于经济原因的裁员,但是它却在1960年开始的煤矿产量下降、实施裁员的这一时期创造了一个安全网。

然而,这一保护性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普及。它主要适宜于法国电钻操作者。地面工人,特别是妇女没有从中获益,当然也没有相同的工资水平。最终,短期合约雇佣的移民工人无法得到矿工法的保护,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0年。

来自比利时的Alain Forti先生报告的题目是《比利时的采矿作业:处于传统、立法和妥协的艺术中》。他在报告中说:1867年,Louis Simonin在《地下煤矿和矿工》中写道:比利时是“这样一个小王国……它的重要性几乎完全体现在煤炭上。”然而,根据传说,比利时(或者更确切地说是Liege地区)也是中世纪首次发现无法想象的潜在燃料来源的地方。事实上,一个名为 Hullos的铁匠首先使用了煤,他的名字被后人保存下来,作为法文中“煤”这个单词“houille”。但是这个传说大胆而又浪漫,在比利时只起到了传播煤炭知识及其使用的作用。传说确实起到了上述作用,自 Gallo-Roman中央供暖系统起,Liege市的人们就开始使用在地表发现的煤炭。

从比利时“旧政权”下小的独立各国的马赛克到1830年获得独立的国家;从贵族特权和神职人员到 1810年准予煤炭特许权的法律;从帝国“Corps des Mines”的工程师到比利时采矿部门;从小型的家庭私人股权公司到银行资助的强大的公司;从最早的救灾资金到养老保险金法律;从对妇女和儿童剥削到旨在保护弱势群体法律的实施;从煤矿家庭到移民工人;从1721年最早的欧洲消防车到1984年和1992年瓦隆和佛兰芒煤矿的关闭。通过这些可以发现,比利时的历史是与煤矿业的历史分不开的。在超过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煤矿业不仅主导着比利时的工业和经济,而且主宰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Alan Murray先生报告的题目是《阴影中的声音》。他在报告中说,在1788年1月英国第一艘舰队抵达澳大利亚的几十年里,煤矿业一直是澳大利亚发展的基础。当时澳大利亚是世界最重要的的煤炭出口国。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澳大利亚煤矿中的矿工主要来自囚犯,以及随后来自曾经辉煌的矿区——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的矿工移民。这些移民矿工为后来澳大利亚的煤矿业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澳大利亚强大的工会为澳大利亚煤矿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澳大利亚煤矿工人在很多领域中处在重大社会变革的前沿,如本地的土地权利、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工作保障、退休金、较短的工作周和赔偿津贴。在权利走廊(政府决策的场所)听到了他们从阴影中发出的声音。

Alan Murray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澳大利亚煤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介绍了澳大利亚主要煤炭资源分布和矿区的位置,介绍了澳大利亚21世纪煤矿工人的具体薪酬及工作条件。他介绍了澳大利亚政府对行业行使日常的立法控制。与此同时,国家政府通过联邦立法施加影响。

来自威尔士的Ben Curtis先生报告的题目是《工会运动的禁卫军:1910-1985,南威尔士矿工》。他在报告中说: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南威尔士矿工一直跻身于英国最激进的工人行列中,不仅在罢工活动方面,而且在支持彻底的社会主义政治方面。

南威尔士矿工联合会(SWMF)及其继承者——全国矿工联盟(NUM)南威尔士地区分会政治文化中的这种激进主义的传统,是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到1910年,威尔士南部煤田已经成为产业动荡和工团主义、激进主义的“风暴中心”。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矿工和业主之间的冲突。1947年,国有化短时间内为煤炭行业提供了安全的未来。20世纪60年代,煤矿关闭方案显著地减少了南威尔士煤炭的产出,并最终导致矿工之间为了生存而使用暴力。因此,全国矿工联盟南威尔士地区分会热血激昂地参与了1972年和1974年的全国矿工罢工运动。20世纪80年代,在撒切尔夫人执政下,南威尔士和其他的“边缘”煤田面临经济灭亡的前景。南威尔士矿工在捍卫自己行业的行动中位于最前列,最终导致了1984至1985年宏大的全国矿工罢工运动。

来自英格兰的Rosemary Preece先生报告的题目是《英国矿工的福利基金》。他说:近两个世纪的英国煤炭开采立法旨在利用关联财产和利润来建立安全的工作条件以保护矿工的生命。由法律支持和强制实施的安全操作规范有助于保护矿工,最终使得矿区的男人和妇女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并希望过上像样的生活。在英格兰,早期禁止妇女和童工从事煤矿井下的工作。1842年的矿业和煤矿法(Mines and Collieries Act of 1842),也反映了对矿工健康、道德、福利以及工作条件的考虑。这些明显地影响了很多矿区,在这些煤矿,妇女和童工从事井下工作很常见。早期反对工会的法律以及后来这些法律的废除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矿工们有能力争取改善工作条件,工会的壮大要求更高的工资和更短的工作日,这些都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然而,一条旨在改善煤炭开采地区社会条件的专门法规成为1920年矿业法的条款。矿业法中有一段与社会福利有关,通过对煤炭征税来提供基金,用于社会繁荣、娱乐及煤矿或者与煤矿有关的工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矿业教育和研究事业。

意大利学者Maria Giovanna Musa先生的报告主要依据档案资料讲述了卡博尼亚市矿业和矿工的故事。他说,虽然撒丁岛有着上千年的采矿历史,但是对Sulcis煤田的开采却是与19世纪该岛的工业化同一时间开始的。随着皮埃蒙特立法在撒丁岛的实施,以及随之而来的需要,本国和外国资本巨额投资的采矿业的自由化,对Bacu Abis地区(1851年)化石燃料存在的认同,使得人们迅速认识到了将“煤”这个燃料作为该岛新兴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的战略价值。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 Bacu Abis矿山的开采喜忧参半,发展受制于最大化生产周期所需要的显著的投资,以及由于其产品富含硫磺而使得市场相当有限。19世纪撒丁岛的煤炭采掘业,由于外国煤的激烈竞争,需求只来自于军事工业。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全国的煤炭主要来自Sulcis煤田。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第一阶段的重建结束,国际市场重新开放,外国煤炭的激烈竞争使得Sulcis煤田甚至整个国家变得困难。为了满足国家的能源需求,曾参加过创建卡博尼亚市的数万名工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加剧了20年间(1937年至1957年)极其严重的就业危机,该就业危机是由于墨索里尼的独裁政策带来的单一经济所导致的。工业城市不仅吸引了来自全撒丁岛和意大利各个地区的数千名工人,而且还有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法西斯政权利用其宣传机器展示了Sulcis煤矿,并招聘愿意工作和把国家命运放在心中的矿工。大量的、致命的工作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矿工处于完全准备不足的工作状态。由于公司从未履行过自己的职责,使得健康和安全法规未能大规模的运用,从而加剧了事故的发生。政府不仅为穷人提供了工作,而且提供了由公司所拥有的住房。考虑到当地经济的环境,尽管缺乏舒适且房租是直接从工人工资中扣除的,但是这两种元素仍然象征着现代性。

波兰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该国的煤炭储量在欧洲居第三位。来自波兰的 Zenon Szmidtke先生报告的题目是《成为煤矿经理的地下矿工——Bernard Bugdol》。他的报告集中论述了前波兰人民共和国时代众所周知的“工作冠军”(przodownik pracy)Bernard Bugdol的生平事迹。报告人曾于2007年11月采访过Bernard Bugdol,而被采访人已于2008年8月29日在比托姆-瓦盖夫尼基去世。报告人说:1947年,当 Wincenty Pstrowski向其他矿工挑战说:“你们有谁能比我开采更多的煤?”时,Bugdol勇敢地向他进行了挑战。战后严重的贫困状况和想要改善家庭物质条件(他已经结婚)的愿望使得他在以后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了所在煤矿的其他矿工。由于工作努力,使得他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四五倍,过上了美好的生活。1949年,波兰矿业和能源部长 Ryszard Nieszporek任命他为“Zabrze-Zachod”矿区的负责人,尽管他只受过基础教育。当时,他是波兰最年轻的矿区负责人。他重返学校学习,并在1952年获得了工程学位证书。后来,他成为了“Wujek”,“卡罗尔”和“瓦盖夫尼基”煤矿的主要负责人。

当我们重新思考Bugdol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时,我们也将展现出波兰共和国时代矿工社会状况和今天矿工社会状况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煤矿重组所带来的。

来自苏格兰的 Ellie Swinbank先生报告的题目是《17—18世纪的苏格兰矿工:一切所见所闻讲述了奴性劳动》。他在报告中首先引用Barbaba Freese在所著的书《煤炭:人类历史》中涉及17世纪英国煤矿工人艰苦生活时的一段话:“17世纪的英国煤矿工人很幸运:至少他不是一个苏格兰矿工。”17—18世纪苏格兰矿工经受着难以忍受的艰苦条件,加上严格的自由限制以及与社会的严重隔离,使得许多历史学家把工作在苏格兰煤矿的男人、妇女和儿童的生活比作奴隶的生活。报告人考察了苏格兰矿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及立法情况。他说:在苏格兰废除奴隶制之后的数百年里,立法仍然允许购买、出售、赠送、殴打矿工。苏格兰在1842年有了矿业法。矿业法规定雇佣妇女和儿童进行井下工作是非法的,并且该法在重要产业引起了很多变革,以巩固苏格兰作为欧洲工业强国的地位。

来自比利时的Bart Delbroek先生报告的题目是《比利时林堡的煤矿》。他在报告中说:1901年,在比利时的林堡省发现了煤炭。当时那里地处农村,人口稀少。在随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这里成立了7家现代化大型煤矿公司。这些公司主要由资本集团拥有,如法国的兴业银行、法兰西布鲁塞尔银行、Coppee、科克尔以及法国施耐德公司。在劳动力稀缺的市场中,他们都使用家长式管理,以吸引和留住煤矿工人。

相对于该地区的平均工资,林堡煤矿的工资算是高的。矿工们得到了一些社会福利(免费的煤炭、家庭津贴、8小时工作制等),并且新的花园式住宅的租金也不贵。从一开始,组织招募外国工人就是必要的。在二战之前,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波兰、捷克和意大利。之后,招聘工作转移到了地中海地区。1958年国际煤炭危机以后,形势急剧变化。1966年,瓦隆煤矿和 Zwartberg煤矿相继关闭。一年后,其他公司合并为“Kempense Steenkoolmijnen”。

此后,比利时政府承担了所有的损失。1980年下半年,林堡煤矿被 Zolder煤矿挤垮。Zolder煤矿是比利时最后一个煤矿,于1992年关闭。

研讨会上,法国第一煤矿历史中心主任安德烈·迪比克先生和英格兰国家煤矿博物馆馆长玛格丽特·福勒女士先后介绍了法国和英国煤矿博物馆的特点和运作状况,并安排与会代表参观了法国国家煤矿博物馆。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位于法国北加莱地区的煤矿城市——朗斯市。据当地人士介绍,历史上法国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二产自该地区。该地区的煤矿已于1990年被全部关闭。目前,北加莱地区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历史遗产,并在1900多个历史遗迹中重点推荐了160多个,欧共体相关机构已对此进行了考证和评估。遗迹包括煤矿的井架、煤矸山改造的矿山公园、煤矿的办公楼、矿工疗养院、矿工的住房、运动场等。下一步他们计划发起“世界矿工”活动,在朗斯市修建矿工卢浮宫,为老矿工整理回忆录,组建世界矿区信息中心。朗斯市煤矿工会的负责人邀请与会代表参观了他们的办公楼,并介绍了该市煤矿工会的历史。

煤炭作为一种能源和资源,它的蕴藏遍布世界各地。从世界发展进程来看,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是全球工业化起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煤炭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对世界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曾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无论时间先后,世界上每一个产煤国的煤炭工业都要经历兴起、发展、衰竭、转型的历程。在含煤时代及含煤地层的确定、煤田构造、煤炭品种的划分、煤炭质量的检验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各国的认定标准都存在共性。每一个国家发展煤炭工业都要经历煤田勘查、矿井设计、煤炭生产和加工、运输销售、多种经营、安全管理等程序。在技术、设备、资金、市场供求等方面,不少国家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相当一部分煤矿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为了矿区,继而成为煤矿城市。总之,煤炭工业对于工业化、城市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煤炭工业的发展历史,展示煤炭工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世界各国研究煤矿史的专家学者通过交流和沟通,借鉴和参考彼此的学术成果和心得,对于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活跃思想,丰富研究内容,无疑是有益和必要的。

2010-12-25

国家社会科学

《20世纪中国煤矿城市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0BZS056)

薛毅(1954-),男,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矿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猜你喜欢
矿工煤炭煤矿
金牌挖矿工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矿工
煤炭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煤炭的“未来”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