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鳖虫宜食用

2011-02-10 04:08周长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毒理学性味本草纲目

周长运

(湖北省襄阳长运土元养殖场,湖北 襄阳 441022)

近年来,由于对地鳖虫食用价值的广泛报道,食用地鳖虫的人群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养殖、食用地鳖虫并对其生物学特征研究和毒理学考证发现,地鳖虫不仅是传统中药材,而且宜作为新资源食品开发利用。

地鳖虫原名蛰虫,药名土元、土鳖虫。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蛰虫性味甘,寒,有小毒。”清朝著名医学家叶桂在《本草纲目》刊行一百多年后为拾《本草纲目》之遗编著的《本草在新》中载:“蛰虫性味甘,寒,无毒。”两代名医,观点存异。虽然现代中国各版药典都沿用《本草纲目》“蛰虫性味甘,寒,有小毒”之说,但究竟是什么小毒均未见论证。唯有《中华地鳖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载:“方法:按卫生部GB15193-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大鼠急性毒性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中华地鳖虫对雌、雄大鼠经口 LD50均大于10.0 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

至于地鳖虫的药理作用,不论《本草纲目》、《本草在新》、《中华大辞典》还是《中国药典》及现代中国出版的各类医药杂志,都用试验数据或临床实践证明地鳖虫有破血逐淤、降脂调脂、接骨舒筋、抗肿瘤抗突变、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对心脑缺氧(血)有保护作用,并未发现有关地鳖虫药理作用较强,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报道。

蝮蛇、白果等文献记载都有毒,蚕蛹食用加工不当也会中毒,但都被卫生部列入药食两用名单。地鳖虫经检测并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也没有药理作用较强不宜食用的文献记载,在社会上已食用多年,至今也未见因食用不当引起中毒的报道。所以,也应该作为有人群适用范围和推荐食用剂量的新资源食品加以开发利用。

目前,由于环境污染给食品类物质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人体内残留的物质毒素增加,诱发各类现代病症呈上升趋势。国家卫生部发布56号令研发新资源食品,正是要以新资源食品之长补传统食品之短。地鳖虫虽为传统中药材,但所含蛋白质、铁、锌、硒、锰、铜等微量元素都远远超过鸡蛋、牛奶、海参、燕窝等(含量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综上所述,地鳖虫是一颗深藏于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不仅可以成为人们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常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还可以成为人们生命健康的保护神。

猜你喜欢
毒理学性味本草纲目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蛹虫草对小鼠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
火灾毒理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中国毒理学会启动毒理学家资格再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