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芳,林伟萍,陈健苗,吴明东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痰热清注射液是我国研制的二类新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成分组成,具有抗病毒、抑菌、抗炎、解热等作用,故临床上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胆囊炎、胰腺炎等[1]。目前,关于其不良反应报道文献极少[2-3]。现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的32例痰热清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中发生的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 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7个月至85岁,其中18岁以下者12例,18~60岁14例,60岁以上6例;原发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18例,支气管炎8例,发热待查4例,其他2例。
用法与用量:全部系静脉滴注给药,其中3例用量为20 mL,1例用量为8 mL,其余用量为10 mL;23例溶剂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6例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3例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ADR发生时间:发生时间最短3 min,最长3 h,其中10 min内11例,10~30 min内15例,30~60 min内5例,超过60 min者1例。
ADR主要临床表现:药物疹13例,畏寒、发热7例,胸闷、气促2例,恶心、呕吐2例,眼周红肿2例,过敏性休克、双下肢浮肿、双下肢酸痛、声音嘶哑、嘴唇肿胀、夜间兴奋各1例。
发生ADR的患者中,男女比例及年龄无明显差异;原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ADR主要集中在用药过程中的前30 min内;主要表现为药物疹,其次为畏寒、发热。
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机制主要与痰热清注射液本身有关。因该药为棕红色澄明中药制剂,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等组成,其中可能含酶、皂苷等未提纯大分子,易引起过敏反应。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ADR的发生:仔细询问过敏史并检查原药,注意其颜色变化、澄明度、有效期等;单独用药,选择适当溶剂,建议选择5%的葡萄糖注射液,且不得和其他药物混合滴注,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发生ADR;重视给药剂量和速度,用量一般不应超出说明书规定的每次20 mL,儿童按体重0.3~0.5 mL/kg给药(最高剂量不超过20 mL),滴速宜控制在60滴/min以下[4];发生ADR后应及时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1]于 强.痰热清注射液临床应用近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990.
[2]杨慧琴,魏荣环.痰热清注射液引起过敏性药疹1例[J].天津中医药,2006,23(1):47.
[3]刘心路,方香淑.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5,26(11):120.
[4]王晓瑜,王宏敏,杜文民,等.中药静脉滴注引发不良反应的探析及防范[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