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安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 台州 317100)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世界不同地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指标显示,中国医院内患者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率达80%[1]。其中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和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占58%,远远超出国际医院内抗菌药物总体使用率30%[2]。滥用抗菌药物不但会导致细菌耐药性,也提高了医源性感染率,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我院采取了综合措施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本院2010年1月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施行综合措施干预抗菌药物的应用。随机抽取2009年上半年(干预前)和2010年上半年(干预后)各500例患者的病历,分别作为A组和B组,将统计的数据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0年1月,医院首先对近百种抗菌药物开展降价让利活动,并规定所有医生在相同疗效下必须遵循单一、国产和低价药品的用药原则;成立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专家组,制订医院年度抗菌药物用量控制总计划;根据各个科室相关抗菌药物应用特点,参照文献[3],结合之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订各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比例,规定抗菌药物收入不纳入科室奖金核算,医生工资分配与抗菌药物收入脱钩;超出比例的抗菌药物收入不是科室医护人员工资收入,且在成本核算中将超比例部分进行倒扣;成立由医院感染科、医务科和药剂科组成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督组;为使医院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占患者药品支出比例,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制订考核办法,医务科和药剂科每月对各个临床科室进行考核,对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进行严厉处罚,甚至吊销其处方权。这些制度使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更加重视。
根据我院临床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性,同时依据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4],将抗菌药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等[5-6],分级给予不同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有处方权的医师可根据临床情况使用一线抗菌药物;二线类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审核且签字后方能使用;三线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专科会诊后同意且签字后应用。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临床指导原则,结合患者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和致病微生物种类等,同时考虑药物价格等因素合理应用。
联合我院和外院感染科、药剂科、临床药学方面的专家,组成培训专家组,通过岗前知识训练、举办药学多媒体讲座和强化班、介绍新特抗菌药物等多种形式,对临床医师进行全面培训。重点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合理用药考评标准》等,使各级临床医师都能依据规定自觉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让护士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配制要求,做好各种细菌微生物培养标本的留样和送检工作,强化做药物敏感试验的用药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综合素质。此外,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建立抗菌药物计算机管理系统,设置二、三线抗菌药物审批计算机系统自动提示语,系统设置为3 d后自动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通过计算机系统,使医院感染科、药剂科可查到各临床科室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质控科可对各个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照分析,从而达到合理综合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的目的。
干预前的500例住院患者,住院天数为(13.8±1.7)d,使用抗菌药物者317例(63.40%),抗菌药物费用188 722元,其中感染和疑似感染患者104例,病原菌送检62例(12.40%)。干预后的500例住院患者,住院天数为(10.4±1.5)d,使用抗菌药物者212例(42.40%),抗菌药物费用80 368.80元,其中感染和疑似感染患者145例,病原菌送检121例(24.20%)。综合措施干预前后的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合措施干预前,随机抽取的500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615例次,其中合理使用442例次(71.87%),不合理使用173例次(28.13%);综合措施干预后,随机抽取的500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412例次,其中合理使用370例次(89.81%),不合理使用42例次(10.19%)。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经综合措施的干预,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取得了很大成效。从综合措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可知,经综合措施干预后,我院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率、患者住院天数和抗菌药物费用都有显著降低,临床病原菌送检例数明显上升。说明本院制订的综合干预措施对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的。临床抗菌药物总体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3.40%下降到了干预后的42.40%,已低于国内其他相关报道[7-9],同时也低于卫生部要求小于50%的标准;临床病原菌送检率由干预前的12.40%上升到干预后的24.20%,高于国内其他相关报道[10],但相对于卫生部要求大于50%的标准还有差距。综合措施干预前后用药合理性的对照分析显示,综合措施干预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得以提高,不合理使用率降低,其差异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综合措施干预有效可行,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趋合理。
[1]崔兰贵,张 磊,朱铁梁,等.抗菌药物滥用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5):2 010-2 011.
[2]刘绍德,莫永生,莫惠平,等.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81-82.
[3]钟初雷.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99-200.
[4]陈文光,蒋景华,章泽豹,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47-448.
[5]孟德胜.我院实施不合理用药干预工程的探索[J].中国药房,2007,17(16):1 216.
[6]尚秀娟,李志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2010,37(19):3 764-3 765.
[7]祝子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16):1 519-1 521.
[8]张晓伟.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8):1 617-1 619.
[9]杨 旭,田震学,邹晓蕾,等.临床药师干预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J].中国药房,2010,20(46):4 331-4 334.
[10]温朝阳,钟 玲,方 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22):2 979-2 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