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少娟 张天宇 林岳鑫 孙秀敏
·临床交流·
鼻内镜下治疗鼻咽囊肿13例
郝少娟 张天宇 林岳鑫 孙秀敏
我科收治鼻咽囊肿患者13例,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进行切除,报告如下。
1.1 资料 2003年6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鼻咽囊肿患者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岁9个月至67岁,平均37.4岁。主要症状为鼻塞,耳鸣、耳闷胀感,打鼾,黏液样鼻漏,口臭及吞咽时异物感。3例患者无症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全部患者经鼻内镜检查,结合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确诊。
1.2 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经鼻进路在鼻内镜下切除囊肿。0~45°鼻内镜下切开被膜并分离囊肿,部分囊肿包膜可完整分离并切除;对于与周围组织粘连者,先去除囊肿前壁,再用刮匙或电动切割吸引器去除囊肿侧壁和底壁;彻底止血并处理囊肿周围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放置明胶海绵及止血纱布。全身应用抗生素3 d,经鼻雾化吸入治疗1周,雾化液为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2.5 mg加生理盐水20 mL。
根据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所见的囊肿位置和病理检查,13例鼻咽囊肿分别确诊为腺样体正中窝感染性囊肿4例、Tornwaldt囊肿3例、潴留囊肿1例、鳃源性囊肿5例(封三图①)。术后无出血感染并发症,5例患者出现明显疼痛,出院后内镜随访1~7年无复发病例。
鼻咽是来源于3个基本胚层的腔隙,上至颅底达枕骨的基底部,下至软腭,斜侧壁紧邻蝶窦。有学者认为,鼻咽囊肿的发生与出生后颅咽管未闭有关,机制可能是其残迹侵入蝶窦。另有假说认为,脊索如未能完全被软骨组织包裹退化,则将在鼻咽后部形成脊索残迹。CT扫描可见鼻咽正中钙化影或咽颅底筋膜下囊肿。
鼻咽囊肿分类一般采用传统分类法,即先天性与后天性。然而鉴于鼻咽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有些学者建议依据病变与咽颅底筋膜的关系分类;位于咽颅底筋膜之后的感染性囊肿,称为Tornwaldt 囊肿, 位于咽颅底筋膜之前的感染性囊肿,称为腺样体正中窝囊肿。还有临床工作者认为,应根据影像学表现并联系临床症状进行分类[1]。
鼻咽囊肿体积小时,症状隐匿不易发现,在尸体解剖中的发现率为3.3%,影像学检查发现率达5%[2]。本报道中有3例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鼻咽部鳃源性囊肿少见,常见于鼻咽后侧壁下部,单侧多见亦可双侧发病。病理学特点为复层鳞状上皮或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有时可见上皮下淋巴细胞[3]。本报道中5例均为单发,术后病理结果符合上述特点。由此可见鼻咽囊肿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并根据位置和术后病理与其他鼻咽部和咽旁间隙病变鉴别,例如畸胎瘤、鼻咽纤维血管瘤、皮样囊肿、脑膜脑膨出等。手术前应仔细阅片,了解病变与咽后壁的关系,以防损伤脑和垂体。
鼻咽囊肿的治疗以彻底清除囊体及其囊内黏膜,防止复发为原则,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如体积小尚未侵犯重要组织结构,并未引起打鼾、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根据手术进路分为经口腔、经腭和经鼻进路。经口腔进路适用于切除咽后侧壁近口咽部的囊肿,经腭进路创伤较大已基本不采用。应用内镜经鼻切除鼻咽囊肿术野清晰,创伤小,对位于鼻咽顶后壁的囊肿较经口进路切除更为方便。Tamagawa等[4]报道内镜下切除1例鼻咽鳃源性囊肿,取得良好的疗效。孔勇刚[5]等报道内镜下切除12例鼻咽囊肿均无复发。本科应用0~45°内镜下切除鼻咽囊肿13例,术后基本无并发症发生;经随访无复发,取得很好的疗效。由此认为应用内镜切除鼻咽囊肿具有术野清楚、创伤小、几乎无并发症,并且复发率低的特点。
[1]Marom T,Russo E, Ben Salem D, et al. Nasopharyngeal cysts[J].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9, 73(8):1063-1070.
[2]Ikushima I, Korogi Y, Makita O, et al. MR imaging of Tornwaldt’s cysts[J]. AJR Am J Roentgenol, 1999, 172(6): 1663-1665.
[3]Chen YA, Su J L, Hao SP. Nasopharyngeal branchial cleft cyst[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 136(1): 144-146.
[4]Tamagawa Y, Kitamura K, Miyata M. Branchial cyst of the nasopharynx: resection via the endonasal approach[J]. J Laryngol Otol, 1995, 109(2): 139-141.
[5]孔勇刚,许昱,黄云霞,等. 鼻内镜下切除鼻咽部囊肿[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21(3):132-133.
2010-10-18)
(本文编辑 杨美琴)
试题1.答案:D。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75%左右为原发性,继发性改变常见于中间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犬弓蛔虫病、Coat病、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等。
试题2.答案:A。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色觉异常往往在视力异常之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上海 200031
张天宇(Emai: ty.zhang2006@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