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31 济南军区第456医院 李玲玲
4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观察
250031 济南军区第456医院 李玲玲
目的 探讨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有效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47例轻度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后遗症;好转1例(患者年龄偏大,营养状况差以致恢复欠佳);1例因本院医疗设备所限,转至90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及时有效地实施护理观察是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观察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对呼吸道无刺激的窒息性毒物,性质稳定,不会自行分解。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可发生急性中毒。中毒后出现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故常为最先受累,脑部血管最先痉挛,随后扩张,并使渗透性增加,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甚至死亡[1]。进入冬季,燃气煤炉使用多,急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多,为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成为了医务人员的重大责任。我科2010-01-12共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9例,现将其护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共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35~65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均为燃烧煤炉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后均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35例,意识模糊10例,昏迷4例。
2.1 立即脱离中毒环境 首要措施是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流通处并注意保暖。及时清除患者口咽部分泌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治窒息。
2.2 及时纠正缺氧 这是抢救的关键。给予持续高浓度(60%)高流量(8~10 L)氧气吸入。对于嗜睡、昏迷等重症患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简易呼吸气囊或辅助呼吸。通过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浆物理溶解氧浓度,加快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改善组织细胞的供氧情况。
2.3 高压氧舱治疗 这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弥散、组织氧储备,使血液循环阻断的安全时限明显延长;可改善供氧,使血管通透性易于恢复正常,减少渗出和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阻断脑缺氧和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以及促进血管呈现为细胞的分裂、增生,胶原纤维的形成,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血液浓度,减少无氧酵解,减少血小板聚集等[2]。
2.4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 严重中毒时,24~48 h内脑水肿即可达到高峰,应用有效的脱水剂如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等可减少脑水肿发生。另外,用神经节苷脂、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C改善脑细胞代谢;醒脑静、纳洛酮等促醒;红花、冠心宁改善循环;克林霉素、头孢等抗感染及预防胃黏膜病变。
2.5 并发症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潜在并发症较多,如脑水肿、肺水肿、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心肾损害、迟发性脑病及营养不良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先兆,如有无呕吐、抽搐、胸闷、憋气、发热、咳嗽、少尿、无尿、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体质量明显降低等,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2.6 对症处理 对于躁动、兴奋或抽搐患者给予镇静、止痉处理,选用快速催眠镇静剂或10%水合氯醛灌肠[3],呕吐患者给予止吐,昏迷者给予催醒等。
经过我科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与观察,47例轻度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后遗症;好转1例(患者年龄偏大,营养状况差以致恢复欠佳);1例因本院医疗设备所限,转至90医院继续治疗。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的亲和力大300倍,一旦结合就难以分解,使脑组织严重缺氧,导致脑细胞及神经组织的变性,继发脑血管病变,其中大脑白质、苍白球、基底节损害严重。发病机制不明确,病理可见脑血管扩张、淤滞、小血管周围出血及周围性细胞浸润、脑水肿,部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大,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特别敏感,因而临床多出现以神经系统缺氧损害为主的各种表现,严重者可致昏迷、窒息甚至死亡。年龄越大,昏迷时间越长,清醒时间越短,预后越差[1]。为此,及时对社区人员进行应用燃烧煤炉的健康宣教,对发病者进行有效的观察护理是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
[1]刘开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7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内科,2009,4(1):156-158.
[2]滕燕生,杨安全.高压氧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1,18(3):14.
[3]于春玲,杨建红,李艳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10,19(22):2832-2833.
2011-01-20)
1005-619X(2011)05-04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