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011-02-09 04:12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张政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控制目标个体化低血糖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 张政红

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 张政红

糖尿病现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只有教会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才能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重视疾病的控制,保持血糖稳定,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老年;糖尿病;自我管理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另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治疗与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或接近正常水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适时、经济、有效、安全的降糖治疗方案,优化治疗策略。同时,健康教育也是糖尿病治疗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优化糖尿病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血糖监测、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和心理教育等内容,目的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生活方式的调整

改变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综合治疗措施。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障碍,合理饮食可减少胰岛β细胞负担,因此,首先应给予饮食调整,既要控制摄入总热量,又要注意食品多样化,应严格限制甜食的摄入量并多添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减慢糖的吸收。要做到少食多餐,以减轻胰岛负担。主食一般每日不超过300 g,食盐每日少于6 g。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及热量消耗相对减少,尤其对于肥胖患者,更应限制热量摄入。其次要合理运动,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运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老年患者,需评估其机体状况,在确保运动安全的前提下,有规律地进行运动锻炼,每餐后30 min~1 h内开始散步,持续30 min,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良方,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此外,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一些降糖药的治疗又可能带来体质量增加的问题,因此控制体质量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部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适度减肥,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 加强血糖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是目前血糖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血糖自我监测已被众多患者接受,成为糖尿病患者了解自身血糖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多使用便携式检测血糖仪测量末梢血糖,方法简便、快捷,可根据检测结果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糖尿病治疗个体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应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水平高低与发生大血管病变风险显著相关。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HbA1c控制在≤7%,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HbA1c控制标准为≤6.5%,目前中华医学会制定的HbA1c理想控制目标值为6.5%,HbA1c每降低1%,心脏事件危险降低21%,微血管事件率下降37%,外周血管疾病下降43%[1]。

3 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糖尿病治疗中,重视和倡导个体化治疗,是我国糖尿病防控的迫切需要。个体化治疗可以使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最大程度获益,安全达标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原则,既要使血糖达标,也要尽量避免治疗过程中发生相关不良事件(如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经过1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血糖不能达到控制目标时,即可给予降糖药物治疗。治疗要坚持个体化原则,强调全面控制血糖达标,包括HbA1c、空腹血糖 (FPG)和餐后血糖(PPG)的全面达标。老年人由于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体力不支等因素,导致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差,治疗达标率较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专业化管理,给予长期跟踪和定期随访。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有益于减少高血糖危害,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基础上,如果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制定有效的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可以达到安全有效降糖的目的。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水平较高,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减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对低血糖反应性差,因此更要注意胰岛素的治疗剂量,放宽血糖控制目标,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放宽至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即可[2]。应帮助患者提高胰岛素的使用技巧,加强糖尿病教育,可以有效应对低血糖反应和体质量增加等胰岛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低血糖发生的诱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并告知随身携带能迅速升高血糖的食品如含糖食品或饮料等。

4 心理教育

糖尿病患者常有抑郁、悲观情绪,对治疗信心不足,应教育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要不重视、无所谓、听之任之,也不要过于在意,整日忧心忡忡,血糖稍有波动就紧张得寝食难安。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学习和掌握有关糖尿病防治的知识,与医生密切配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之,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糖的监测及依据优化剂量、足量达标的原则制定适时、有效、安全的降糖方案,可以增强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主动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有利于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谢锦桃,刘军,周盛鹏,等.美国糖尿病协会2009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09,7(12):1255-1257.

[2]杨文英.重视预防 规范管理——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21-122.

1005-619X(2011)05-0420-02

2010-10-29)

猜你喜欢
控制目标个体化低血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和管理
中国首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白皮书(三)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