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芬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结合作者本校的实际,探讨在大学体验英语的背景下,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实践。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导致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显著。这一特点在以海南本地生源为主的琼州学院更加突出。另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在学生人数增多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个体素质的差距拉大,特别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更是如此。这些差异尤其体现在一些基础技能上,比如——英语,有一些学生高中英语基础较好,接近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而有一些学生没有系统地掌握英语;有些学生语音标准,口语相对流利,但读写能力相对较弱;还有一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阅读能力强,但听说能力弱。
以琼州学院2010年大学英语入学摸底考试成绩为例,该考试试题采用大学英语四级题型,总分710,参考人数为2102人.各分数段的人数和比率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参考学生都属于本科层次,但是英语水平还是参差不齐,差距很大。因此,如果把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难兼顾周全,好生“吃不饱”,而差生“吃不消”,既淹没了差生的上进愿望,也限制了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按专业行政班级安排学习的制度已经成了科学安排外语教学的主要障碍。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I(input)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入,即这种输入为语言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i+1是指高出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远远高出语言习得者的语言水平,即i+2,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语言习得者现有水平,即i+0,i-1,学生会感觉太难或者太容易,这都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最佳条件,只有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才是可理解性输入。分级教学按照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进行分层分班教学,i+1理论正好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按传统的自然班组织教学,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在同一课堂上将自己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控制在“i+1”的水平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按照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组织的分级教学,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语言输入是可理解性输入,并且最大限度的避免学习者的情感障碍,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级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前提。《课程要求》规定: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英语水平标准,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分别在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推荐词汇量这六个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一)确定分级的标准和依据。在新生入学后进行统一测试,将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和入学时的摸底成绩结合起来,根据平均分数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学生一般有较好的读写基础和较高兴趣,而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对这部分学生应采取小班授课,班级规模控制在40人以内,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适度提高要求,重点加入视听说课。在注重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听力、口语和翻译教学,培养较高的听、说和译的能力。毕业时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B级学生基础一般,了解基本语法知识,有一定词汇积累,但听力和口语较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努力引导他们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级学生基础较差,一般在基本语法和词汇方面仍未过关。最好以较快速度将高中以前应掌握内容再学习一遍,打好基础再求提高。教法可以注意将传统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结合使用。毕业时要求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
(二)每一学期进行一次A、B、C三个级别测试。根据学生学期考试的成绩对学生所在班级的层次进行调整,使学生在不同级别的班级进行合理流动。这种滚动式分级既给了学生压力又给了他们动力,在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此外,为保证考试分级的公平、公正和可比性,同时有利于学生评优和评奖学金,可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系数折算,如对A级学生按加权1.2的系数进行折算,对B级仍按1.0系数计算,对C级按0.8系数换算。
(一)改革教务管理模式、创新教务管理体系。实行分级教学,教务管理上必然会遇到师资力量的配置、教学设施的分配、教学课程的安排、学生考试的组织、规章制度的配套等等操作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而要立足现有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现有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而,要开源节流加大改善教学资源的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教学资源紧张的现状。同时,学校应重视分级教学,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以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长、教研室主任的三层管理。
(二)建立学生档案、英语分级教学资源的管理系统。
要对英语分级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就要对分级教学过程中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如学生成绩,包括学生英语分级摸底考试成绩、各学期考试和测评成绩、等级考试成绩,教学情况记录,包括班级人数、任职教师、考试及格率、等级考试通过率等。此系统主要用于资源查询和数据统计。
(三)改革教师考核标准。实行分级教学后,对教师考核制度,应根据学生不同级别制定相关教学要求,对于教不同级别教师给予不同的考核标准,并分别采取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分级英语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即滚动式调整。这种淘汰与上升的制度可让学生具有危机感和“保级”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能力,从而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与平等求学的机会,创造更大的成功。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0.
[2]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
[3]张晓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构想[J].雁北师范学院院报,2002,(6).
[4]Krashen,Stephe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