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刚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21)
为了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各地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并推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推出符合地方实情的保障性住房就成为了社会、房地产和设计行业需要长期面对,也是必须重视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要设计好保障性住房应理清它与商品房在设计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保障性住房。
1.1.1 交通模式及停车问题
保障性住房小区应设计合理的道路组织形式,考虑人车共行的交通模式,还应设计合理的道路宽度,采用南北住宅公用道路等方式来尽量以减少道路面积。在机动车停车问题上,上海市《关于加强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统称《意见》)中规定,一般按照中心城内0.3辆/户,中心城外0.4辆/户标准配置。但由于保障性住房每户面积很小,导致小区内住户较多,因此需要优化机动车停车方式。解决方法有三种,首选按小区建设必须配置的民防结合地下停车库来设置,其次是在中心绿化下集中设置地下车库或结合植草砖绿化设置地面停车位。而非机动车停车库可以考虑在基础埋深较大的14~18层住宅的地下个别设置,对于大部分的住宅均不设地下室,这样做减少了总投资,同时也缩短了工期。
1.1.2 住宅容积率及建筑密度
保障性住房的总体设计应注重环境的均好性。考虑到造价等经济性因素,保障性住房的层数选择应该以多层、11层及以下、l8层及以下,18层以上的先后顺序进行合理组合。《意见》中规定“建筑密度原则上不宜超过30%,绿地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25%。容积率中心城范围内原则上不超过3.0,最高不得超过3.5;郊区外环线附近的原则上不超过2.5,最高不得超过3.0”。考虑到上海土地资源紧缺,可以通过提高住宅层数和住宅单元面积来满足较高的容积率要求。建议将最高楼层控制在18层以下,整个小区以性价比较合理的11~18层的中高层住宅为主,房屋层高宜为2.8 m;住宅单元采用一梯3~4户以上的形式,来增加住宅单元面积。这样的组合,不仅可以较好地控制造价,还能减少各户的公摊面积,尽可能的增加大面积的绿化空间,必将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要求暂行规定》中要求“保障性住房按套型设计,主要有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基本空间”。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和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暂行规定,保障性住房房型主要为一室户和两室户,少量为三室户,廉租房户均建筑面积小于50 m2,经济适用房户均建筑面积小于65 m2(高层建筑可适当放宽一定面积)。由于受面积指标的限制,保障性住房应以适用为主,户型设计强调平面布置紧凑,交通路线便捷。另一方面,还应注意细节化的设计,需要对现有的空间充分挖掘潜力,节约使用面积。例如采用厨房的开敞部分和餐厅空间的复合、卫生间洗脸台操作空间与卧室入口处的空间复合等方式;通过过道壁柜、顶柜和阳台储藏空间的设置来充分利用和细分储藏空间;考虑必要的电器及设备在户型内的布置,使保障性住房更加经济适用。
表1 套内主要功能、空间适宜尺寸与面积
按照《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要求暂行规定》的要求,套内主要功能、空间适宜尺寸与面积可参照表1。
特别要指出,2010年6月27日颁布的《关于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阳台建设要求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意见》中提出,阳台应设计为封闭型。对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每套住宅的阳台面积应控制在5 m2以内。考虑到建筑面积是否计入容积率的问题,南向阳台设计进深不宜超过1.80 m(含1.80 m)。
建筑外立面材料应注重选择耐久、经济。在色彩的选择上倾向于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调色,以给人愉悦、温馨的感觉,符合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审美要求。封闭阳台和空调机的设置应考虑建筑外立面的美观以及居住区建筑空间的协调,注意虚实对比,避免单调呆板。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住户入住后晒衣架和防盗格栅的设置对立面的影响。
该项目位于上海杨浦新江湾城边缘,为经济适用房用地(逸仙路高架以东,国江路以西,复旦大学教师学生宿舍以北,规划国秀路以南)。整个地块建设基地面积66 775.6 m2,地上核定总建筑面积157 613.21 m2,规划综合容积率2.36。拟建16幢11~18层高层住宅及商业、菜场、地下车库、变电站等配套公建用房。为减少沿国江路的建筑体量,避免对城市道路的压迫,在国江路设14层及11层住宅,并由南至北方向跌落;同时沿国秀路及西侧铁路设18层住宅,基地中部及南边主要设15层住宅,总体形成“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格局。
地块设6 m宽环形主干道连接小区两个出入口,并设4 m宽次干道入户。小区停车采用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停车方式。总机动车停车数为1 097辆,其中住宅地面停车沿小区道路布置共539辆,地下停车库共停车548辆,商业地面停车沿国秀路布置,共10辆。小区非机动车按户均1.1辆配置,自行车库设在1、2、4、5、7~9、14~16号房高层住宅地下室内,住宅地下室自行车库建筑面积共6 490.58 m2,地下非机动车总停车数为2415辆。商业非机动车沿人行道停放,共108辆。
小区绿地率30.0%,集中绿化率10.5%。小区中部设置集中地下机动车库,尽量让开小区大块的楔形空间所形成的集中绿化,以便在此种植大面积的草坡和高大乔木;组团间绿化设置浅草坡及硬质景观,为居民活动空间。各层次绿化分别以不同主题的景观设计手法,形成小区内部生活休闲活动场所,并设置多处儿童与老年人活动场地,结合无障碍设计,形成亲切宜人的生活氛围(见图1)。
图1 杨浦新江湾城B3-01地块总平面
住宅单体设计按照经济适用房的统一要求,户型面积分45 m2左右一房;65 m2左右二房;80 m2左右三房三档设置,分别占小区总户数的5.1%、90.1%和4.8%。房型经济实用,动静分区明确,合理控制套型面积,并在满足现行规范同时实现全明设计(见图2)。
建筑造型设计注重塑造群体形态的可识别性,通过群体空间组合体现整体造型艺术美,整体轮廓跌荡起伏,形成通畅的视觉通道。考虑到周边建筑的风格与品质,建筑立面采用新古典风格,整体面砖、涂料及玻璃栏板等材质的组合使立面大气稳重,极具品质感,与周围复旦校区及科技园区相得益彰(见图3)。
图2 杨浦新江湾城B3-0地块13#房标准层平面
图3 杨浦新江湾城B3-01地块13#房立面
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显现出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保持经济较快、较稳发展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让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感受到住区的品质与便利,找到自豪感与归属感,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远大目标。
[1]窦以德.关于中小套型住宅产品设计技术路线的探讨[J].建筑学报,2007(4)
[2]赵冠谦.解读中小套型住宅观念与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7(4)
[3]濮慧娟.保障性住房设计特色[J].上海建设科技,2009(2)
[4]朱健.上海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初探[J].科技信息,2009(27)
[5]陈宏宇,邵平.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浅析[J].住宅科技,2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