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月经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SH、LH、P和E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但尽量采用低剂量治疗,同时对于长期治疗应加强随访,监测不良反应。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一种常见的女性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发病率为20% ~25%[1]。过去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有关研究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孕激素有关[2],采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也越来越多。本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年龄35-58岁,平均46岁,其中子宫肌壁间肌瘤80例,黏膜下肌瘤7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50例,单发性子宫肌瘤100例,肌瘤直径为5.2±2.6 cm,子宫最大径线11±3.8 cm。所有患者均无米非司酮禁忌证,排除在我院治疗前半年内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子宫内膜及颈管内恶性病变者。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妇科B超等确诊。
1.2 治疗方法 月经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及妇科检查,彩色超声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用药期间每月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并监测性激素,随访6个月。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1 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 治疗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
2.2 治疗前后性激素和血红蛋白变化 治疗后FSH、LH、P和E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2。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表2 治疗前后性激素和血红蛋白变化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子宫肌瘤的生长依赖于卵巢类雌固醇孕激素[3]。虽然目前该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且逐渐向微创及保留子宫方向发展,但药物治疗也占有重要地位,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增多。
米非司酮为合成类固醇,有较强的孕激素拮抗作用和弱的糖皮质激素拮抗作用,它可以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子宫肌瘤萎缩,诱发闭经[4]。
表1显示治疗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显示治疗后FSH、LH、P和E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有效的,而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说明它也是安全的。
本研究米非司酮的剂量较小,但疗效较满意,和国内有关研究结果一致[5],此外国内有关研究报告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的副作用可能与剂量呈正相关[6],说明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尽量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
刘迎芝等[7]报道长期应用米非司酮后,子宫内膜可由于抗孕激素作用而产生无对抗雌激素作用效应,发生子宫内膜增殖症。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米非司酮长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总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但尽量采用低剂量治疗,同时对于长期治疗应加强随访,监测不良反应。
[1] 孔北华.妇产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3-485.
[2] 许学岚,张娟娟,曾秀华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13-51.
[3] 吴艳霞,于淑娟,李凤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0):799.
[4] 丰有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3-286.
[5] 王瑞娴,刘建莉.米非司酮治疗44例子宫肌瘤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172-173.
[6] 江娜,朱雪琼,陈文兵.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10,25:5128-5131.
[7] 刘迎之刘珈妤.长期口服米非司酮致子宫内膜增殖症1例.实用医药杂志,2005,12(7):1819.
466000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中医院妇产科